带你了解异种器官移植的前世今生(异种移植技术成熟了吗)
带你了解异种器官移植的前世今生(异种移植技术成熟了吗)Serge Abrahamovitch Voronoff,是一位来自俄罗斯的法国外科医生,也是器官移植重要的开山人。Voronoff 师从著名生物学家、优生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亚历克西斯·卡雷尔(Alexis Carrel),并从导师那里学习到了器官移植术。在1896年至1910年之间,Voronoff 在埃及工作,观察阉割技术对于男性生理健康的影响,这为他后来从事的工作打好了基础。器官移植能够挽救生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更早期的带着创造性的器官移植尝试却充满了怪诞。不过这些词听起来多多少少有点不顺耳,有些人更希望用人工器官代替衰竭的原生器官,以获得生命的延续,就像钢铁侠那样,用一个人造的心脏代替损伤的心脏。如果全身的器官组织都经过机械改造,只保留了我们原来的“指挥官”大脑,那么,我们最终可能会进化成漫威里“星云”那样的半机械人。遥远的未来,器官移植会进展到哪种程度,我们还难以预测,但
2022年开年移植科就有两个重磅新闻:2022年1月11日:全球首例猪心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2022年1月20日:全球首例猪肾双侧原位移植人体研究发表
尽管移植的器官不同,但是相同的是,这两种器官的来源都是“基因改造猪”。
或许有一天,我们人体衰老或者功能障碍的器官都能被转基因动物的器官代替,而那时长寿的我们,彻彻底底活成了“人面兽心”或“狼心狗肺”。
不过这些词听起来多多少少有点不顺耳,有些人更希望用人工器官代替衰竭的原生器官,以获得生命的延续,就像钢铁侠那样,用一个人造的心脏代替损伤的心脏。
如果全身的器官组织都经过机械改造,只保留了我们原来的“指挥官”大脑,那么,我们最终可能会进化成漫威里“星云”那样的半机械人。
遥远的未来,器官移植会进展到哪种程度,我们还难以预测,但是当下的器官移植实践,着实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获得充裕器官来源的途径。
有争议的器官移植——荒诞,却为异种器官移植奠定基础器官移植能够挽救生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更早期的带着创造性的器官移植尝试却充满了怪诞。
Serge Abrahamovitch Voronoff,是一位来自俄罗斯的法国外科医生,也是器官移植重要的开山人。Voronoff 师从著名生物学家、优生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亚历克西斯·卡雷尔(Alexis Carrel),并从导师那里学习到了器官移植术。在1896年至1910年之间,Voronoff 在埃及工作,观察阉割技术对于男性生理健康的影响,这为他后来从事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在Voronoff 之前,1889年,布朗·塞夸德(Brown-Séquard)已经在皮肤下注射狗和豚鼠睾丸提取物,通过增加体内激素来延缓衰老。Voronoff 相信通过直接移植激素分泌的器官会更持久地影响受试者的体内环境而获得“返老还童”的效果。早期阶段,Voronoff 只是移植黑猩猩或猴子的甲状腺给甲状腺功能缺乏的人类,以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通过这个手术,Voronoff 成为了百万富翁。但是供不应求,Voronoff 开始考虑用睾丸移植。
每一位成功人士背后都少不了背后默默支持的爱人,Voronoff 也是,他的传奇医学生涯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有密切关联。在埃及工作期间,Voronoff 与第一任妻子玛格丽特·芭比(Marguerite Barbe)结婚,但是1910年妻子去世后一直未娶。就这样,Voronoff 一直以单身汉的身份度过了7年。直到1917年,Voronoff 收到了来自美国纽约的名媛Evelyn Bostwick的慷慨援助,得以成立个人实验室并且有资金开展动物移植实验,也在当年,Voronoff顺利开展了一直翘首以盼的动物睾丸移植实验。
之后1920年,Evelyn Bostwick顺理成章成为了 Voronoff 的第二任妻子。Evelyn Bostwick不仅有钱,还有才华,将Voronoff 的作品《生命:恢复生命力和延长寿命的一种手段》翻译成英文并出版。这份出版物使得Voronoff 名声大噪,当然还有版权带来的丰厚收入。不过,不幸的是,这位才女在与 Voronoff婚后一年的1921年3月3日就匆匆离世,享年48岁。
第二任妻子离世后,Voronoff 成为了有钱有名的医学圣手,而且他的睾丸移植实验一直在源源不断的收入支持下继续开展。据统计,从1917年到1926年,Voronoff开展过500多次动物睾丸移植,实验中发现年老动物移植年轻动物的睾丸后会恢复活力。因此Voronoff得出结论:睾丸移植会是一种抗衰老的有效疗法。
在这看似不长的9年内,Voronoff 的实验和事业都上了不止一个台阶。1920年,第一例猴子睾丸移植到人体内的实验顺利开展,1923年,Voronoff的工作得到国际外科医生的公认,并且大家都认为“移植年轻睾丸到老年动物体内能够改善衰老状态。”
Voronoff这样骄傲地描述自己的工作:睾丸移植能够改善老年个体的记忆力,工作耐力,视力改善,寿命也会延长,并且推测能够有助于一直没有解决的“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症)。已经享有盛名的Voronoff借助睾丸移植技术能够抗老和治疗疾病,不仅累积了学术口碑,还积攒了大量财富。Voronoff开始变得飘飘然,不仅在巴黎包下了最昂贵的酒店一整层用于生活,还雇佣了专职司机、保姆、秘书、助理,还有两名情妇。
除了开展男性睾丸移植,Voronoff开始尝试将猴卵巢移植到妇女体内,甚至将人类输卵管移植到雌性猴子体内,更可怕的是,Voronoff 开始尝试用人的精子让猴子的卵子受精。这些操作全部都是违反法律和践踏人类伦理学的。
不过,科学是严谨细致且经得起考验的,Voronoff 的伪科学终究被科学揭穿真面目。真相的到来意味着Voronoff 的好日子到头了。
同样是移植外科医师戴维·汉密尔顿(David Hamilton),指出了动物的组织移植到人体内会因为异种排斥而出现排斥,因此此前移植睾丸的患者是没有保留成活的猴子或大猩猩睾丸组织。另外,在使用安慰剂或假手术组,术后的生理状况也得到和Voronoff做的睾丸移植手术后一样的效果。也就是说,Voronoff 开展的睾丸移植手术是没有医学价值的!
Voronoff 坚持认为通过注射 睾丸激素或许能够改善老年动物的生理状态。然而直接注射睾丸激素后除了各种并发症以外,很少在试验者身上得到延长生命的结论。此后,Voronoff 的名气不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睾丸移植对于改善老年动物的生理机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
而此后在欧洲和美洲蔓延的艾滋病,也让人与如火如荼开展黑猩猩睾丸移植到人类身上的Voronoff饱受争议,一些人认为正是因为 Voronoff 不受监管的疯狂行为 将黑猩猩族群里蔓延的艾滋病感染到了人类身上,从而在人群中蔓延。但是这个猜想一直没有得到证实。主流的艾滋病从黑猩猩蔓延到人类社会中的说法仍然是狩猎活动和性交易。
虽然性器官移植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但是这项技术却没有因此画上终止。
2016 年 9 月,一位年轻的女性在美国贝勒大学达拉斯医学中心(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接受了子宫移植手术,子宫来源是患者的母亲。因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女儿一直饱受不孕症困扰,于是在和女儿讨论子宫移植的意愿后,母女俩求助了移植专家。幸运的是,子宫移植手术很成功,这位女儿在术后不久迎来了人生第一次月经。就在不久前,这名接受母亲子宫的女儿成功的诞下一名健康的婴儿,作为美国首例先天子宫因素绝对不孕症患者成功生产的案例。这标志着子宫移植临床经验的成熟,也为无数无法生育的女性带来新生命的希望。
紧缺的器官来源,催生了非法器官交易很多器官衰竭的患者要面临非常实际的5个问题:
- 能不能筹够器官移植的手术费用
- 能不能活到有配型的器官
- 能不能经得起手术移植
- 能不能抗得过术后感染
- 能不能挺得过长期的免疫排斥
其中最难的就是等待配型成功的器官。很多患者都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罢工或半罢工的器官,在漫长等待器官来源的过程中离世的。
我国器官移植供不应求,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经是我国器官移植的唯一来源。目前,我国顺利开展且比较成熟的器官移植包括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造血干细胞移植,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技术也逐渐成熟起来。
器官来源的局限性,导致器官买卖的地下黑市曾经猖獗一时,损害了卖方的身体精神健康,捞空了买方的经济能力,而从这场肮脏交易中唯一获利的只有中间商。
见诸报端的器官买卖往往只能以故意伤害罪定刑,而受害者的健康却难以弥补。尽管执法部门加大了对买卖器官的打击力度,但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实际情况。
大家还记得“卖肾买苹果手机”的少年吗?为了凑钱购买最新的苹果手机,一名莽撞的17岁少年在中间人的介绍下在一间简陋的房间内切除了一颗肾脏,获利2.2万元,除了购买最新的苹果手机,剩下的钱很快被挥霍一空。不幸的是,因为手术不规范且仓促,少年术后出现感染,父母很快察觉到孩子的异样,并报警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但是孩子的健康却遭受了巨大损失。获赔的143万元全部用于孩子的透析治疗。此后的十年,当年的无知少年辍学、辗转各个医院,最后只能无奈地躺在病床上,骨瘦如柴,懊悔不已。
虽然该事件促使加大力度打击买卖器官交易,但是全球地下器官交易市场仍然猖獗。为进一步规范人体器官移植,国家卫健委对《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进行了修订,形成并公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们国家主要的器官来源仍然是自愿捐献。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尝试开展器官移植手术。尽管刚开始器官移植手术遭受到大众的质疑和批评,但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宣传和推广,器官移植逐渐被大众理解、接受。自2010年起,原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联手探索建立公民身后自愿捐献器官体系;2013年结束3年试点后,在全国铺开自愿捐献器官体系【10】。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315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3万余例,捐献器官9.9万余个,成功挽救了近10万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但是相对于器官衰竭或功能障碍的众多患者来说,这个结果是充满希望,又充满供求差距巨大的压力。
器官移植能否一劳永逸?下了手术台,考验才刚刚开始!移植了功能良好的器官,就能完全恢复健康吗?这要看受体能否和捐献的器官“密切合作”“相互救赎”了。
器官移植,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馈赠。作为受助者,要珍爱来之不易的捐献者无私提供的健康器官,自己重获新生,也带着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期许继续走下去。
正是因为器官来源十分宝贵,所以移植手术后,要长期坚持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在出现不适的时候要及时就诊,避免疾病恶化会影响到捐献器官的功能。
但是有些人以为获得了功能良好的器官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再出现健康问题,还可以再换器官。这种极度自私、不负责任的想法完全错误。
还记得央视《面对面》栏目组曾经采访过的一位高位孕妇吗?曾经接受《面对面》采访,作为“被绑架的手术”主角,吴梦不顾朋友、家人和医生的极力反对,42岁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吴梦在自己怀孕后依然坚持生下孩子,得知自己的想法在医学上是几乎不可实现的事实后,她主动写下免责声明。
2018 年 6 月,42 岁的高龄产妇吴梦不顾医生劝阻,生下一子,引发社会激烈讨论。幸运的是,这位妈妈优先获得了器官移植的宝贵资源。在顶级专家陈静瑜主任的主刀下,吴梦进行了心脏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和肺移植手术,成为世界首例高龄肺动脉高压产妇肺移植手术。然而这个手术奇迹却没有以happy ending收尾。
在优先获得肺源并顺利移植后,吴梦拒绝服用抗免疫药物保护新肺,频繁外出导致反复感染,但是并不接受专业医生的抗感染治疗。吴梦因反复肺部感染诱发慢性排斥,但是却拒绝服用抗生素,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最终,移植的器官也“罢工”。在病情急转而下的时候,希望接受第二次肺移植手术,但是持续恶化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允许她再次接受移植手术。最终,4 月 1 日,吴梦在从医院回到家的途中去世,享年 43 岁。
我想吴梦能有机会再选一次,她一定会好好把握活下去的那个机会。
要像爱护生命那样保护移植的器官,珍惜捐献者的贡献,否则,不仅浪费了捐献者的舍命救扶,也放弃了自己来之不易的重生机会。
移植器官面临最大的困境——“水土不服”有的时候,捐献的器官也不一定完全能顺利发挥作用,有时候,捐献的器官很快就会出现“水土不服”而无法发挥生理功能。
我们还是以最成熟的器官移植——肾脏移植,来分析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肾脏移植几乎是肾病末期病人的唯一选择。我们知道,器官移植前要进行严格的基因配型,配型位点更多,更支持能移植成功。理论上只有同卵双生的病人进行器官移植没有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史上,人类第一例肾脏移植成功案例正是发生在一对同卵双胞胎上。紧接着,同胞亲缘的配型成功率也较高。除此以外,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的器官捐赠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免疫排斥反应【12】。为了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在手术之前一定要进行器官移植基因配型,即HLA类基因配型,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配型。时至今日,随着人类交流便捷,医疗信息共享,免疫抑制类药物投入使用,肾脏移植成功率日益增加。
目前科学家已经证实,抗体介导的器官排斥(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是器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一些组织学指标外,出现抗体介导器官排斥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出现了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donor-specific anti-HLA antibodies,DSA)。但是,在出现器官排斥的病例中,超过五成并没有出现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这提示了除HLA外,还有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对应抗体的存在。
为了研究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介导器官排斥,一些科研团队从免疫学角度深入探索。2007年,Zou 所在团队首次报道了MICA(MHC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在肾脏移植中的作用。发现于30年前的MICA(MHC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可以与细胞毒性T细胞和一些自然杀伤细胞表面的NKG2D受体结合。不过,他们并没有深入研究免疫排斥的问题,只是关注到了肾脏移植中MICA抗体表达。2022年3月,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Seiamak Bahram研究组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研究性文章<The MHC class I MICA gene is a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他们在研究了1356位接受肾脏移植的法国病人样本,最终发现,MICA错配也可能是导致肾脏移植失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所以,器官移植后,为了保护来之不易,肩负着重生希望的宝贵器官,受体一定要坚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最大化减轻免疫排斥对器官的损害,维护捐献器官的稳定免疫内环境。
来自未来概念的黑科技,能否弥补器官紧缺漫威电影里,独具人格魅力的钢铁侠拥有一颗机械心,靠着这颗强悍的心脏和外在坚硬的机械臂,当然还有个人魅力,钢铁侠以凡人之躯成为漫威里神明一般的角色。这颗机械心的工作原理我们说不清,但是至少有回收血液和泵血的能力。
发生心衰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病情,而一部分患者将有机会等来心脏移植手术。但是心脏移植的来源比较稀少,等待器官供体的患者却很多,供不应求,如果有更好的替代品就能挽救更多的 生命。医学家长期探索用人工心脏更换人心的可行性。
全球第一例接受人造心脏移植的患者来自西雅图退休牙医Barney Clark,他接受了Jarvik-7 心脏移植。因为患有严重心衰,Barney Clark接受了人工心脏置换手术。幸运的是,他经过漫长的手术后顺利移植了这枚心脏。手术后数小时内,克拉克睁开眼睛,活动了胳膊和腿。他很快就能够与家人和医疗团队进行沟通。但克拉克不能离开医院,因为要一直观察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装置瓣膜破裂、肾脏和呼吸系统问题、肺炎和凝血障碍。最终,Barney Clark带着这枚人工心脏存活了112 天,最终因严重的伪膜性结肠炎和败血症而死于多器官衰竭。虽然全球随后开展了多起Jarvik-7 心脏移植手术,但是术后恢复情况不容乐观。最终,人工心脏被制止。直到2018年才重启该项目。
全世界有超过 2600 万人患有心力衰竭,其中一半是中国人。因此,在中国开发机械心脏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挑战。eson 全人工心脏装置植入物,主要通过替代左心室功能来恢复泵血。另外一种人工心脏装置已经被证实能够暂时替代心脏的生理作用,结构如下:
这个机械心脏顺利帮助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年轻人重获新生。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也有希望投入临床应用。
除了心脏衰竭,针对肾衰竭的替代产品也已经获得突破。不过目前,人工肾的研究进展远远没有机械心那样顺利,待投入使用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面对异体器官免疫排斥,未来医学提出了解决方案如果有一天,功能正常的器官不再主要依靠他人自愿捐献,而是有稳定、安全、排斥较低的哺乳动物来源,你会接受吗?
目前全球个别顶尖实验室一直开展干细胞或物种杂交研究,以此希望获得能够和人配型成功率高的器官来源。比如,在免疫缺陷的乳猪身上获取用于器官移植的供体,包括心脏、肺脏、肝脏、胰腺,人对于这种免疫缺陷的乳猪来源的器官排斥较小,更安全,来源更广泛。
根据最近新出的重磅研究,全球首个人猴「杂交」胚胎存活近20天!如果这枚混合着人和猴两种基因的胚胎顺利发育成个体,那么就有可能提供有人类基因的器官。这个研究也告诉我们,距离从灵长类动物身上获得能够用于移植的器官越来越近了。不久的将来,器官衰竭患者或许不用排队等待供体,我们能够从科研机构获得充足的器官供体挽救生命。但是,科学伦理学目前并不支持人和动物的杂交生物出现,我们实际生活中目前也很难接纳这种生命体的存在,而且这个携带人和猴基因的生物究竟归类到哪一物种,捐献的器官是否符合当前法律,都是说不清的。
但是如果使用基因改造过的非灵长类动物来源的器官,或许我们的伦理道德上接受程度还高一些。
器官来源的生物最好和人类有相似的器官大小,这样器官的生理负荷接近一些。那么,猪就是一种很好的器官来源动物。
2018 年 12 月 11 日——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一篇来自慕尼黑大学医院的研究,描述了接受转基因猪心脏移植的狒狒的长期存活情况。为人类进行猪心脏移植手术。猪心在大小、解剖结构和功能上与人的心脏非常相似,因此用于训练医学生。猪心是所有心血管器械临床前动物试验的黄金标准,然后用于人类测试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改进植入程序。但是异种移植的器官必须要考虑免疫排斥的问题,这可能直接导致移植器官的失败。这就提出了要通过基因编辑规避人体对异种捐献器官的免疫排斥。
2022年1月11日,USA TODAY 发表了一篇科学新闻——全球首例猪心移植手术顺利完成!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于 2022 年 1 月 10 日宣布,已将“转基因猪心脏”移植到一名57 岁的严重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男性患者体内。手术于1月7日进行。参与手术的医疗团队称,目前转基因猪的心脏在患者体内继续发挥功能,不会立即被人体排斥。虽然术后患者仅仅生存了两个月,在3月8日去世,但是他的努力为异种移植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常见的心脏移植供体都是另外一位因各种原因去世的患者,捐献功能良好的心脏给受体,让鲜活的器官在另外一个身体里继续跳动。为什么这位患者要用猪心来做供体呢?这是因为由于严重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问题,David Bennett 已经不适用人类心脏进行移植手术,他在接受手术前已经依靠生命支持系统数月,只能卧病在床等待死神的降临。
2021 年 12 月 31 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紧急批准 Bennett 进行猪心脏移植手术,正因此,奄奄一息的 Bennett 才有机会进行猪源心脏移植。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猪源心脏移植到人体虽然是首例,但是为了这场瞩目的手术,手术团队已经在过去5年开展了大约 50 次“将猪心脏移植到狒狒身上的手术”。依据这个团队的经验,基因编辑的猪源心脏移植到狒狒体内的手术开展得很顺利,且猪源心脏能够正常工作,维持狒狒的生命体征。虽然术后患者状态看上去不错,各项生命指征也趋于平稳,但要确定猪心移植到人体后手术是否真正成功,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为什么要用猪心做供体呢?以人类目前的临床技术,心脏移植是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唯一选择。大多数心脏移植的供体都是人类,可以直接避免免疫排斥,同时心脏大小也合适。心脏移植手术目前是一项成熟的技术,我国的心脏移植技术已经位列世界前沿。
每年开展的百例心脏移植手术,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也让不幸离世的患者用另外一种方式重生,依然和家人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同一个时空团圆。然而,世界范围内器官严重短缺,供不应求,可用器官数量无法满足心脏移植的需求,很多心衰患者在等待供体的治疗过程中去世。因此,心脏移植需要其他可替代的供体来源。
猪的器官,真的能在人身上起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猪的生理和器官大小与人类非常相似,与来自牛等其他动物的器官相比,它们的器官更容易适应人体。多个科研机构开展过手术尝试,都获得了理想结果: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US NIH)的研究人员已成功将猪心移植到狒狒体内,并使狒狒存活了两年多。
在德国的另一项独立研究中,研究人员能够给多只狒狒从猪身上移植心脏,所有狒狒都存活了六个月以上。
这些手术后狒狒存活时间数字乍一看似乎很低,但是 ,狒狒的平均预期寿命也远低于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
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猪的移植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可以发挥作用,尽管效果不是很好。
猪心换人心,是怎么实现的?猪和人虽然有大量的相似基因片段,但是猪和人终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存在明显的器官异种排斥。异种排斥(Heterogeneous rejection),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器官组织相互排斥。猪的组织细胞有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种叫做 α-gal的糖分子,而人体将 α-gal识别为异物并对其进行攻击,因此将猪器官移植到人体中会引起急性排斥反应。因此,要筛选猪心作为理想的器官供体,就必须要解决免疫排斥的问题。
另外,虽然猪和人的体型差不多,心脏大小很接近,是理想的心脏移植供体,但是猪的心脏会逐渐生长,渐渐不匹配人的身体。因此要控制猪心脏的大小,避免移植后的心脏逐渐长大。
这时候,神奇的基因编辑技术(gene editing)就能派上用场了。为了能够让供体猪的心脏更适应人类的生理需求,并且长期稳定、安全工作,就要对猪的基因进行编辑。比如,美国再生医学公司Revivicor开发的“GalSafe猪”通过基因改造不含 α-gal 的糖分子,移植到人体后可防止急性排斥反应。在2021 年 9 月进行的“将猪的肾脏连接到脑死亡患者身体的手术”中使用的肾脏也取自 Revivicor 公司开发的“GalSafe 猪”。术后,猪源肾脏在该患者皮下顺利存活,无明显免疫排斥。该手术也是为了后续进行猪源心脏移植手术提供重要参照,但是当时并没有获得很多关注。
同样地,为了能够为患者提供一颗能够正常、安全、持久工作的猪源心脏,这只小猪在胚胎期间就经过了复杂的基因编辑——10种基因编辑 !
10种基因编辑让猪心顺利被人体接纳:
- 有3种引发人体异种免疫排斥的基因被敲除;
- 有1种控制猪心脏生长的基因被敲低;
- 有6种基因编辑到猪基因中,使得猪心与人体相容性更好。
经过10种基因编辑,这颗猪心已经“改头换面”,从此远离了只能摆上饭桌的命运,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融入人体。
除了心脏移植,基因编辑猪还能提供其他器官吗?其实基因编辑猪作为器官来源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但是因为伦理和安全问题,一直磕磕绊绊。根据异种器官移植的发展简史【19】,我们可以了解到:
早在1902-1923年,猪、羊、猴子来源器官进行人体异种移植尝试,全部以失败告终;
1963年,狒狒来源肾移植帮助患者存活19-98天不等;黑猩猩来源肾移植帮助一位患者存活9个月,但是同时开展的其他12位患者并没有这么幸运;但是这个尝试鼓励了心脏移植;
- 1964年,首例动物来源心脏移植后,患者仅存活2小时;
- 1983年一名新生儿接受狒狒来源心脏移植后存活20天;
- 1995年,一名HIV患者接受了狒狒骨髓移植,但是2周后死亡;
- 1996年,猪源细胞移植用于治疗糖尿病;
- 1997年,由于伦理问题和动物保护协会抗议,全球禁止任何机构开展异种器官移植;
- 2000-2011年,全球部分地区颁布条例允许开展异种器官移植研究。
除了心脏移植,基因敲除的猪还能够提供其他器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包括肾脏、肝脏和肺,其他的还有胰腺和角膜。想不到吧,猪猪全身都是宝!
神奇的断肢移植,竭尽一切为患者保留原装肢体用异体来源的捐赠器官会有免疫排斥的问题,但是用自己的器官移植,就能避免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为了抢救断肢和其他器官,将断肢残端彻底清洁后“暂存”到其他部位暂时“供养”起来,或者用自体的皮瓣或血管移植到其他缺损部位,都能极大程度上挽救器官和改善患者愈后。
断肢再植目前也被列入器官移植目录,并且因为接受手术者大多数是劳动人群,这个手术的意义可谓重大。
被工具切割掉的上臂和患者一同被工友送到医院。经过抢救,年轻的患者恢复了生命体征,但是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患者完全失去了一只手,就丧失了劳动力,家里的经济会面临很大困难。
医生对断肢残端进行清洗和适当修剪,将这只断臂临时寄样在患者的腿上,用患者的血液继续供养这只残肢,等待患者的身体,尤其是上臂的断端恢复了能够移植的条件,就将这只寄养在腿上的断肢取下,再次和上臂连接在一起。
或许你会好奇,寄养在腿上的断肢有没有感觉,能不能运动。其实接在腿上的断肢没有连接运动神经,只是通过血液循环保障了营养供给,因此,断肢是没有感觉的,也不能运动。
不过,最好的永远是原装的。就算断肢再回到原来的位置,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功能可能有一定程度受损。受损程度有一方面与断肢缺血缺氧时间有关,另一方面,因为神经、血管、肌肉离断,即使再次衔接起来,也难以匹敌原装功能。
除了断肢再植,一些面部器官也能够通过移植皮瓣,重塑器官,尽可能让患者面部容貌恢复,给患者带来社交的信心。
比如因为车祸失去耳朵的患者,通过3D打印耳朵支架,植在皮下后逐渐让扩张的皮瓣覆盖,最后将耳朵支架和附着的皮瓣同步移植到耳侧,就能极大改善耳朵的缺损。一些儿童的耳朵先天发育畸形,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而通过3D打印技术,为患儿植入一个可以被接纳的耳廓,将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还有一些借助3D打印修补缺损器官的手术是重塑面容,包括打印鼻子后获得覆盖皮瓣的鼻子支架;打印眼眶骨架,获得平滑的眼眶轮廓等等。虽然普通人只是看个先进技术,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这就是一份重获面对社会的希望。
巧夺天工的自体移植,结合“黑科技”,就能弥补患者的面容缺损。
器官移植,前路漫漫无论是心脏、肾、肝、心肺联合移植和断肢移植听上去技术难度多高,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勇攀高峰,用精湛的技术去一次一次检验可行性,为更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帮扶。
新研发的黑科技,如人工替代器官和基因编辑动物都取得超前进展,或许有一天我们能见证真正“钢铁侠”的诞生,或者生理意义上”狼心狗肺“的人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我们身边。
最后,现在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很成熟,我们都不能因为因此而放纵自己,导致器官“闹罢工”。毕竟,无论哪种技术,都是要实实在在换掉了我们的原生器官,留下了一道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