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这首歌背后故事(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魂断蓝桥)
魂断蓝桥这首歌背后故事(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魂断蓝桥)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当罗伊第一次碰见玛拉的时候,她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刘广宁的声音,纯的没有一丝杂色、一丝灰暗,带着娇柔的任性,肆意地在任何人面前挥洒着自己的真实。那是一个还不懂得倦意、不懂得伤悲、更不懂得沧桑的声音。不懂得做戏,不懂得掩饰自己。不懂得从别人的眼光来看清楚自己,然后,把一个别人眼里近于完美的自己拿给别人来看,把那个最真实的自己隐藏在背后。她就那么展示着自己最真实的情绪。这样的女孩子,不是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才去表现着自己。她的本性就是那样的率真、直接,很明亮的色调,很自然的光泽。
在和罗伊相处的短短时间里,刘广宁的声音里尽现了玛拉的情感起伏。她的声音是那样的激情奔涌。那开始时一点点的难以置信,一点点的不安,一点点的惊喜,都是那样细腻地含在她那海浪般狂涌的柔情和爱里。
那个时候的玛拉是单纯的。是率性地活出她自己的。
可是,罗伊在举行婚礼前紧急被派往战场,玛拉的声音里有了灰暗,有了忧伤。接下来,是生活境遇的艰难。这个时候,虽然她还是怀着希望带着一丝快活来安慰吉蒂,可她的声音里已经有了压抑,有了很沉重的东西在里头。刘广宁的声音,已经远没有玛拉初次出现的时候那样的单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率真。她已经学会了隐藏一些真实的感触,把一些沉重的消极的东西压在内心深处,以免它来影响自己的乐观,影响吉蒂的情绪。可是,这些沉重的东西毕竟已经有了。即使她再掩饰,它也仍然存在,而且时时出现。
编导总是很残忍的,不管是一部悲剧的编导还是更残忍的的真实生活中冥冥不可知的“编导”。
当《魂断蓝桥》的编导大笔一挥,就有了玛拉和罗伊母亲见面的这场戏。
本来,这次的会面可以把玛拉从艰难的境遇里解救出来,使她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什么叫做整个人都被抽空了,就是玛拉得知罗伊阵亡的消息以后,刘广宁的声音里表现的那样。全身上下一点可供她站起来的力量都没有,软软的。她需要一个支撑,可这个支撑又不能从罗伊母亲那里得到,她不忍心亲口告诉罗伊母亲这个噩耗,她在强撑着让自己的理智占着上风,可是,那种悲痛的情绪终于还是冲了出来,象决了堤的海,她用语无伦次的胡言乱语在发泄自己内心深处的痛楚。她近乎崩溃。
失去了罗伊,迫于生计,玛拉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刘广宁的声音变了,再也没有明亮,没有温暖,不论是对外界,还是对她自己,都满不在乎。很少再有事情会唤起她心中的激情和梦想。她把自己的灵魂封闭了起来,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躯壳,机械地做事,机械地活着。
在车站意外地碰到了归来的罗伊。玛拉哭着叫了一声“哦罗伊”,有着极大的悲苦和感受不到喜悦的喜悦。是一种亲近,更是一种陌生。叫一声“罗伊,你活着”。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包涵着那样复杂,无法道出的情绪。
然后,玛拉的声音里有了距离,带着恐惧的距离。即使她感到愉快的时候,那兴奋也是有限的,敌不过她内心深处那巨大的阴影。声音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疲惫,一种沧桑。
如果说,影片开始的时候,玛拉纯真得可爱,罗伊是她可依靠的臂膀,那么在这个时候,已经反过来了,在历经了磨历的玛拉面前,罗伊的心境远没有玛拉那样的复杂。
可是,玛拉的天性还是真诚的。她不愿深爱着她的罗伊因为她蒙羞。所以,尽管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她还是把残酷的事实告诉了罗伊的母亲。她决定和罗伊诀别了。
之后,罗伊在她面前诉说着自己的梦想,玛拉强打起精神,追随着罗伊的情绪和思路。声音里那样强压着悲凄。即使在这个时候,她也不愿伤害到他,哪怕是把心放在刀尖上去温柔地看着他、包容着他、依顺着他。
因为听的是录音剪辑,所以不知道费雯丽是怎么用形体语言来表现玛拉的转变的。不过,于我来说,有了刘广宁的声音,就足以听懂玛拉心境的每一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