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不长青苔,滚石不生苔
山泉不长青苔,滚石不生苔本书的每一行都……回荡着这位令人心醉神迷的歌星活力飞扬的呐喊……本书成为继《在路上》和格斯里《驶向光荣》之后美国艺术家命运的精湛记录。——《人物》1965年,迪伦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摇滚专辑《重访六十一号公路》,《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在此专辑中脱颖而出,迅速登上美国排行榜第二名、英国排行榜第四名,后来还被《滚石》杂志列为史上最伟大的歌曲。这首歌同样采用了隐喻的手法,讲诉了一个从浮华坠落的少女的失落和迷茫,鞭策那些意气消沉的人们,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要像滚石一样不屈和倔强。这首歌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迪伦从民权斗士向摇滚乐手转变过程中被粉丝非议、抵制、抛弃的心情,以及自我激励。轰轰烈烈的美国民权运动定格在了1960年代,而迪伦却穿越时空存在。2004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自传,记述了童年生活、在纽约奋斗的经过、中年陷入创作低潮的心情等。该书一经推出,就占据《纽约时
文/西门吹雪 地图控,历史迷,正经工作是做广告
1965年,鲍勃•迪伦24岁,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就在这一年,他第一次在舞台表演中使用电吉他,完成了从民谣向摇滚的转型。其行为导致了两个结果:一、被往日的拥趸、当时的愤怒听众轰下了台;二、转型后的迪伦为摇滚乐注入了思想的灵魂,并且在摇滚之路上愈行愈远,终成教父级人物。
美国60年代的民权人士和愤青们不能接受一个“叛变”了的迪伦,而迪伦也不愿意被强贴上激进分子领袖的标签。在民权人士眼中,迪伦应该是西西弗斯这样的人物,不畏强权、勇于牺牲,并且领袖群伦。虽然《答案在风中飘扬》是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作,虽然《答案在风中飘扬》、《暴雨将至》业已成为反战和民权运动的圣歌,但作为诗人、歌手、音乐家的迪伦只想自由地唱作,不愿被代表。而且,凭着音乐家的敏感,迪伦从标榜着正义、民主的政治运动中听到了杂音,他的第4张唱片——《鲍勃·迪伦的另一面》表达了对无休止的政治运动的厌倦和反感,在肯尼斯遇刺后,这种情绪更是到达了顶点。
政治诉求是有针对性的,而音乐则要传递给人一种通感,因此,抗议民谣再也无法满足迪伦的音乐梦想。诚然,参与民权运动让迪伦赢得了广泛的声望,而脱离民权运动却让他的音乐之路更加宽广。
1965年,迪伦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摇滚专辑《重访六十一号公路》,《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在此专辑中脱颖而出,迅速登上美国排行榜第二名、英国排行榜第四名,后来还被《滚石》杂志列为史上最伟大的歌曲。这首歌同样采用了隐喻的手法,讲诉了一个从浮华坠落的少女的失落和迷茫,鞭策那些意气消沉的人们,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要像滚石一样不屈和倔强。这首歌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迪伦从民权斗士向摇滚乐手转变过程中被粉丝非议、抵制、抛弃的心情,以及自我激励。
轰轰烈烈的美国民权运动定格在了1960年代,而迪伦却穿越时空存在。2004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自传,记述了童年生活、在纽约奋斗的经过、中年陷入创作低潮的心情等。该书一经推出,就占据《纽约时报》非小说类书籍排行榜长达19周,2008年迪伦还因该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本自传的中文译名就叫《像一块滚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40年前的心声,在今天依然回荡。
本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犹如迪伦的“权威作品”,像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一样充满活力……
——《人物》
本书的每一行都……回荡着这位令人心醉神迷的歌星活力飞扬的呐喊……本书成为继《在路上》和格斯里《驶向光荣》之后美国艺术家命运的精湛记录。
——《观察家》
能够将《像一块滚石》与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在路上》相提并论,足以说明迪伦的符号意义,虽然迪伦不愿意被代表,但他还是代表了与嬉皮士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不甘沉沦,不停思索,积极进取。
了解迪伦,了解迪伦的另一面,从《像一块滚石》开始。(点击底部<相关链接>)
-----------------------------------------
【异·周】栏目征稿:谈史论今
你相信历史的轮回吗?那些千百年前的人和事预示了怎样的未来?喜欢解读、解密、解构历史的朋友,请把你的观点亮出来,喜欢八卦、戏说、调侃历史的朋友,请把你说书的行头备好,到小异的碗里来吧!
要求:以历史、地理或相关的人物、国家为线索,写写有意思的东西,每篇1500~2200字,话多的自行分成两篇,或N篇。请署名后发送到1306368772@qq.com。
-----------------------------------------
眼界决定世界,异见(yijian1000)邀您从多个维度看世界!假如没异见,就关注我们;假如有异见,就跟我们一起发表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