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湖村脱贫攻坚(清水河县五良太乡)
五柳湖村脱贫攻坚(清水河县五良太乡)“以前家里收入少开支大,孩子的教育费用就是一大笔负担。”柴称心说。近几年通过产业帮扶,政策兜底,柴称心一家的生活一点一点地改变着。2016年,柴称心一家退出贫困户序列,但是对他们的帮扶政策并没有退出。 柴称心是清水河县2015年确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患有慢性病没有劳动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老两口劳动能力日益减弱,一家三口仅靠30亩广种薄收的土地为生,疾病、老龄化让这个家庭日渐贫困。
“政府 公司
贫困户”
产业模式
“咱这有羊肉、猪肉、鸡肉、鱼丸、冻豆腐……过年我们要吃涮羊肉!”在清水河县五良太乡五良太村村民柴称心家里,储物缸被年货塞得满满的。“现在我们农村人可会生活了!烤肉、涮锅,怎么好吃怎么吃!”柴称心向记者展示了家里的存货,他说:“以前过年,家里可没有这么多肉吃,现在生活富裕了,想吃肉啥时候都能吃,日子越过越‘称心’!”
柴称心是清水河县2015年确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患有慢性病没有劳动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老两口劳动能力日益减弱,一家三口仅靠30亩广种薄收的土地为生,疾病、老龄化让这个家庭日渐贫困。
“以前家里收入少开支大,孩子的教育费用就是一大笔负担。”柴称心说。近几年通过产业帮扶,政策兜底,柴称心一家的生活一点一点地改变着。2016年,柴称心一家退出贫困户序列,但是对他们的帮扶政策并没有退出。
考虑到柴称心一家缺乏劳动力,2017年清水河县五良太乡通过牲畜托管养殖参与分红的扶贫方式,帮助柴称心与内蒙古草原同源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三年的托养协议,光这一项每年就能为柴称心一家带来2000元的收入。分红变启动金,柴称心就这样有了自己脱贫致富的资金链,如今他家的院子里有一头牛、十几只鸡,山坡上还有十来只羊。
“等养着的这些牲畜下了崽,我再一卖不就有钱了嘛,如今的政策好,自己勤快些,我觉得生活挺有奔头的!”柴称心满意地盘算着。
清水河县一直有养驴的传统,可别小看这一头头小毛驴,如今它们可是清水河县产业扶贫链上的重要引擎之一。2016年清水河县引进内蒙古草原同源牧业有限公司,发展养驴业,通过“政府 公司 贫困户”的产业模式,采用托管分红。政府按每头驴12000元将扶贫款投入企业,企业每年为贫困户分红2000元,三年合同期满以后,将每头驴12000元的扶贫款返还政府。
内蒙古草原同源牧业有限公司厂长高俊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从山东引进品种优良的三粉驴、乌驴等两个品种,存栏量3500余头,分别对五良太乡及老牛湾、韭菜庄、宏河镇、窑沟五个乡镇的611户贫困户进行帮扶。
高俊告诉记者:“我们从2017年开始跟政府签订协议,第1批合同跟每个贫困户签的是三年期限,三年以后如果没有脱贫就继续签,如果三年以后这一户脱贫了就再换下一户。”
除了帮扶像柴称心这样的贫困户,内蒙古草原同源牧业有限公司发展的驴产业,对周边村镇农民就业增收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在内蒙古草原同源牧业有限公司驴厂记者遇到了正在收拢干草的五良太村村民高平,他告诉记者:“以前在村里,光靠种地一户一年收入大概两万多元,现在我在驴厂打工,我一个人就能拿3万元左右,加上我老伴儿,两人一共能挣7万元左右。”
同样获得收益的还有村民杜三:“我家里的干草之前都没什么用,后来驴厂按照每斤3毛钱收购,我就卖了1000多斤,增加了收入。”除了带动周边村镇人口就业,内蒙古草原同源牧业有限公司还为周边村镇养驴户免费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公司还回收农户种植的玉米、豌豆、小杂粮、秸秆等作物,用作养殖饲料。
贫苦的生活曾让年过古稀的柴称心眼中有“泪”,心中有“苦”,如今,通过精准施策的产业扶贫,让摆脱了贫困的老人眼中有“光”,心中有“盼”。从过去摆脱贫困到现在全面建成小康,在清水河县,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 杨彩霞
编辑:董欣
审核: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