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雨花斋公益素食互助(安溪龙门雨花斋)

雨花斋公益素食互助(安溪龙门雨花斋)“我早上过来帮帮忙,下午还能回去管理自己的小菜园,心情特别好,做点事身体也健康。”八十岁的志愿者林奶奶顶着一头白发,端着锡箔盒有条不紊地打包,虽然行动有些缓慢,但是精神头十足。她说,今天一共要做1000碗粥、1000份卤面,还有1000份特色小吃。记者看到,在庭院里摆放着六个大锅,热乎乎的八宝粥正从锅中打捞出来,袅袅炊烟在厨房里升起,一排排整齐的饭盒也摆上方桌,志愿者们把馒头、艾草粿等多种食物挨个放进盒里,小心封装。爱心敬老辐射十二个村“今天吃艾草粿、发糕、油饼、蒸玉米、蔬菜丸子,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暖和又美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龙门镇桂林村老年人协会格外热闹,雨花斋互助中心的志愿者们正在简易炉灶上煮粥,锅内香气扑鼻,老人们围坐在屋内看表演、唠家常,院子里飘荡着浓浓的“烟火气”。

雨花斋公益素食互助(安溪龙门雨花斋)(1)

▲雨花斋义工与老人们合影(资料图)

“在雨花斋,一群满怀爱心的人汇聚一堂,通过自己的默默奉献,温暖他人,传播大爱,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雨花斋把善念传递给别人,同时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敬老爱老、扶贫济困的慈善事业。”龙门镇雨花斋互助中心负责人曾华裕如是说。

2016年5月,龙门镇第一家免费素食餐厅“雨花斋”在仙凤村观音山落地。2020年6月,慈善公益组织——龙门镇雨花斋互助中心注册成立,以“雨花斋”运行模式为基础,开展敬老助餐、倾听陪伴等多种活动。

雨花斋公益素食互助(安溪龙门雨花斋)(2)

▲雨花斋义工们在打包食盒

爱心敬老

辐射十二个村

“今天吃艾草粿、发糕、油饼、蒸玉米、蔬菜丸子,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暖和又美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龙门镇桂林村老年人协会格外热闹,雨花斋互助中心的志愿者们正在简易炉灶上煮粥,锅内香气扑鼻,老人们围坐在屋内看表演、唠家常,院子里飘荡着浓浓的“烟火气”。

记者看到,在庭院里摆放着六个大锅,热乎乎的八宝粥正从锅中打捞出来,袅袅炊烟在厨房里升起,一排排整齐的饭盒也摆上方桌,志愿者们把馒头、艾草粿等多种食物挨个放进盒里,小心封装。

“我早上过来帮帮忙,下午还能回去管理自己的小菜园,心情特别好,做点事身体也健康。”八十岁的志愿者林奶奶顶着一头白发,端着锡箔盒有条不紊地打包,虽然行动有些缓慢,但是精神头十足。她说,今天一共要做1000碗粥、1000份卤面,还有1000份特色小吃。

“雨花斋同仁不管来自哪里,都不会忘记互帮互助。这是第一次在桂林村开展腊八节活动,早上六点大家从仙凤村包车过来这里,还有一些桂林村里的老人自愿来当义工。”仙凤村观音山雨花斋店长许金狮坦言。

“老人家,给您送点腊八粥,希望您喜欢。”尽管前一天忙到凌晨三点,雨花斋互助中心负责人曾华裕依然充满干劲,加入送餐队伍中来,为当地50余户行动不便的老人送上腊八粥和节日祝福。

2015年年底,曾华裕了解到雨花斋创建理念和运营方式,并在第二年5月,放弃在上海的工作回到龙门镇仙凤村,创办起“雨花斋”。如今已过6年,“雨花斋”又在仙地村和金狮村安家落户。曾华裕介绍,每家雨花斋都有大家长、店长和厨师等,以中央厨房模式辐射十二个村庄,登记在册230多位老人,每天为88个老人送餐。

“桂林村正在计划办一家雨花斋,今天举办腊八节活动,村民们都很欢喜,我们心里也很快乐。”曾华裕如是说。

精选食材

烹煮可口饭菜

走进仙凤村观音山雨花斋,宽敞明亮,干净整洁。餐馆中有厨房,使用的是保留完好的闽南柴火灶;餐馆还设有仓库,双开门冰箱、消毒碗柜等一应俱全。餐厅设在大厝旁的小楼里。几张木制餐桌,50多块竹制餐椅,最多可容纳200人同时用餐。

门口挂着禅意的竹筒,写着雨花斋倡导的“五了”精神:做了就好、吃了就好、舍了就好、够了就好、了了就好。曾华裕说,这是雨花斋生生不息的思想源泉、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每一个在雨花斋参加志愿服务的家人都应该坚持和履行的理想信念。

“做义工6年来,每天都去送餐,确实感觉很累,但是能帮助一些老人,感觉很快乐。”许金狮介绍,目前雨花斋年龄最大的义工许文弼已经88岁,一直坚持做善事。

来雨花斋用餐的大多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儿童、贫困户。“我在这里吃饭快三年时间了,不管刮风下雨都会来,这里就像自己的家,有人能陪我聊聊天,很开心。”今年75岁的许爷爷一直牵挂着这个温暖的家,时常来餐馆帮忙洗菜、扫地。

“平时菜品没有活动时那么丰盛,一般四菜一汤,有时候煮粥、做咸饭,或是卤面。”曾华裕说,考虑到老年人骨质疏松,他们争取每个礼拜给老人增加营养,包括牛奶、水果和饼干糕点等。

从开斋的那天起,雨花斋炉灶的火就未曾熄灭过。餐馆从场地、食材、用具都是义工和爱心人士自愿捐赠的,连厨师和服务员也是义工、爱心人士和村民义务参与,每家雨花斋每日会有4-5位固定的义工在忙碌。

爱心厨师王先生一边挥舞着大勺一边介绍,他们买菜时会注意挑选土豆、冬瓜、豆腐这些适合老人吃的软烂食材,烹制途中遵循“低糖、低油、低盐”原则,并适当延长制作时间,达到老年人“入口即化”的需求。

“每天大约为三十来个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对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顿热饭,更多是给老人们一份陪伴,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他们很孤单。”曾华裕讲到,志愿者们入户送餐时遇见过两次老人摔倒,所幸发现及时,老人安全脱险。

社会各界

关爱支持发展

“以前在上海从商,感觉却像浮萍没有根,接触雨花斋后精神层面得到了滋养,所以决定回家乡。”在曾华裕的影响下,女儿曾可心成为了一名“小义工”。每逢活动,9岁的她都在现场帮忙分拣食物、打包食盒等,做起事来井井有条。

曾华裕回忆,筹划创办雨花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是草根发起的,资金短缺时我们就捉襟见肘,常常掂量着过日子,但我觉得能做一天是一天。”曾华裕想起,有一次缺少资金来源,餐馆里连续熬了四五天粥,在彻底断粮之前,爱心人士又送来750公斤的大米,帮助渡过了难关。

雨花斋的成立饱含着许多人的爱心和热情。村民许文沓为仙凤村观音山雨花斋免费提供一座大厝和一栋小楼作为场地,并时常提供米面等食材;村民许奶奶只要路过雨花斋门口就送上一把地里刚摘的菜。龙门镇政府大力支持雨花斋敬老公益活动,并在金狮村提供一排200多平方米店面供其使用。

经过多年的爱心传递,雨花斋互助、奉献和感恩的理念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在雨花斋里,不但就餐者能够得到救助与关爱,而且志愿者也能够得到学习与温暖,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

对于志愿者沈建成而言,挨家挨户给老人们送餐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平时有些老人腿脚不方便,我们就会一户一户送上门去,365天风雨无阻。”当问及做义工的感受时,他说自己从小就有要帮助别人的想法,雨花斋让他的想法得到了实现。在雨花斋做了四年的义工,虽然有苦有累,但却充满开心快乐。

谈起义工普遍年龄偏大,缺少年轻义工的问题,曾华裕说:“年轻义工要赡养老人、抚养小孩,虽然喜欢公益事业,但生活不允许做全职义工。我们考虑通过考核后,给他们购买社保等相关保险,提供更多保障,吸引更多年轻义工。”

“实践证明,这个社会好心人多,正能量多。”曾华裕表示,下一步,雨花斋计划成立党支部,并引入社工力量,让服务更加专业化;同时,新发起的雨花斋助老食堂将会跟长者食堂结合,提高服务能力,让服务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记者:陈颖编辑:张堃鸰

审核:一审|林百兰二审|杨伟艺三审|陈志伟

文章来源:安溪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