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合作共赢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解振华坚持多边主义)

合作共赢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解振华坚持多边主义)在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敬武宣读了《通向碳中和——中欧非绿色能源发展论坛倡议书》。“再过两个月,沙姆沙伊赫气候大会将召开,各方对时隔六年再次在非洲大陆举办气候大会寄予殷切厚望。”解振华表示,中方愿与欧、非加强三方合作,推动大会在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适应、资金、损失损害等议题上取得实质进展,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维护全球气候治理公平正义。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1 N”政策体系,陆续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绿色消费、减污降碳等领域重点领域实施方案、以及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油气、氢能、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的行动方案,还制定了财政支持、价格改革、科技支撑、人才培养等支持保障

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近年来,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给全人类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提高生产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

9月7日—8日,以“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中欧非绿色能源共同发展”为主题的中欧非绿色能源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中欧非政要、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嘉宾及业界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欧非三方绿色投资方向、合作模式、融资渠道等核心议题,共话中欧非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的空间和机遇。

“近年来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气候变化已经从未来的挑战变成日趋紧迫的现实危机,在全球性的挑战和危机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坚持多边主义、合作共赢是唯一选择。”论坛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发表主旨演讲,他说,中国、欧盟和非洲国家在坚持落实巴黎协定,采取有力度行动方面有共同立场。

合作共赢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解振华坚持多边主义)(1)

解振华表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在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彰显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1 N”政策体系,陆续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绿色消费、减污降碳等领域重点领域实施方案、以及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油气、氢能、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的行动方案,还制定了财政支持、价格改革、科技支撑、人才培养等支持保障措施和“一带一路”能源绿色发展方案。中方将气候行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动力,持续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达到3亿千瓦,规划在戈壁沙漠荒漠建设装机容量达4.5亿千瓦的大规模风光发电基地,已有8500万千瓦装机项目开工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已达1001万辆,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

解振华说,世界面临地缘政治、经济迟缓、疫情冲击、能源及粮食危机等多重挑战,应坚持把绿色低碳转型创新作为解决一系列危机的动力。欧盟一直在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发挥重要领导力,中国欧盟都是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的“压舱石”。中欧双方始终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坚决维护践行多边主义,履行《公约》及《巴黎协定》。而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21年,中非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启动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三年行动计划,在清洁能源、利用航空航天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农业、森林、海洋、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一步拓宽务实合作。同时中方还将支持发展中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转型。

“再过两个月,沙姆沙伊赫气候大会将召开,各方对时隔六年再次在非洲大陆举办气候大会寄予殷切厚望。”解振华表示,中方愿与欧、非加强三方合作,推动大会在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适应、资金、损失损害等议题上取得实质进展,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维护全球气候治理公平正义。

在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敬武宣读了《通向碳中和——中欧非绿色能源发展论坛倡议书》。

通向碳中和
——中欧非绿色能源发展论坛倡议书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关系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增进人民福祉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造成了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让世界人民,特别是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人民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与行动。我们看到世界各国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寻求一条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新道路。为此,我们倡议:

一、共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消除绿色贸易壁垒,完善绿色贸易、投资和融资体系。

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碳中和目标触发的全球能源系统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和高效能源体系,加快可再生能源以及其他低碳清洁能源的替代进程。

三、携手加速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鼓励经济社会绿色低碳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业、电力、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农业、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减少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环节浪费,降低各国单位GDP能耗,努力寻求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最佳平衡。

四、凝聚力量加速电力低碳化和电气化时代到来。加大未来电力系统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力度,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等实现能源服务互联互通,使源网荷储相互协调。

五、共同拥抱清洁能源技术革命。加强国际间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发交流,建立合作平台和金融机制,加强前瞻性、战略性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国际合作,促进碳减排进程,鼓励碳封存、碳捕捉等辅助性碳中和技术的实际应用。

六、积极开展中欧非三方能源合作,携手实现发展振兴,中欧非三方共同致力推动坚韧可持续发展,扩大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合作,实施应对气候变化。

朋友们,绿色低碳转型是人类与地球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应当行动起来,共同探索一条保障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碳中和之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