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这个战士应该表扬(这位战士被授予)

这个战士应该表扬(这位战士被授予)对于领导的关心和照顾,杨德成深感不安。他觉得自己受伤住院两年多,白吃白喝拿津贴,一点贡献也没有,心里感到十分愧疚。强烈要求出院是为了和战友们一起战斗,而不是到连部享受照顾。于是他找连长、指导员要求住到班里去,和战友们共同战斗。连领导不同意:由于长达两年多的卧床治疗,伤痛折磨和缺乏锻炼,杨德成的体质变得十分虚弱,右腿肌肉已经萎缩。连领导关心他,照顾他,特意安排他住在连部,并责成通信员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小杨呀,你的腿因为是大面积粉碎性骨折,接好的难度极大,所以长时间没能接好。最近,刚上了夹板,需要多休息一段时间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否则,拖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杨德成却说:“不要紧,我会多加注主意。出院后加强锻炼可能会好得更快一些。”为了能让医院同意他出院的请求,他每天拄着拐杖,忍着剧痛,坚持练习走路,并帮助医护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杨德成用决心和行动打动了医生。出院的时候,医生在出院证明

这个战士应该表扬(这位战士被授予)(1)

杨德成同志是1970年入伍的甘肃籍战士,197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6月26日施工中因塌方砸断右腿。经两年住院、3次手术治疗后,右大腿骨上留着两块20公分长的钢板和8颗螺丝钉,伤未全愈就迫切要求出院。身残志坚的他以超人的毅力忍受伤痛,积极工作。因工作成绩显著,基建工程兵总部于1979年命名杨德成同志为“雷锋式战士”,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授予他“硬骨头战士”荣誉称号,并为他荣记二等功。

杨德成是基建工程兵十一大队十连辅助排六班战士,主要工作是机械维修。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在全面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外,经常主动帮助班排做些份外工作。因表现良好,成绩优秀,于197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6月26日,他所在的辅助排上小夜班,任务是负责溜井刷大。当他看到打眼放炮的人手不够用时,便带着机修工具主动要求下井打眼,而且一干就是两个连班。正当全排紧张施工的时候,因井壁坍塌,一块巨石砸断了他的右腿。杨德成受伤后被立即送往嘉峪关市第二支队医院(师医院)治疗,由于伤势严重,前后住了近两年医院,做了3次大手术,出院时右大腿骨上留着两块20公分长的钢板和8颗螺丝钉。

1973年5月,他为了能尽快回到连队参加施工,做完第3次大手术不到两个月就积极锻炼走路。

1973年8月24至28日,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迅速掀起抓革命、促生产高潮,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大”精神。受此大好形势影响,躺在病床上的杨德成再也躺不住了,多次向医院要求出院。主治医生十分关心地说:

“小杨呀,你的腿因为是大面积粉碎性骨折,接好的难度极大,所以长时间没能接好。最近,刚上了夹板,需要多休息一段时间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否则,拖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杨德成却说:

“不要紧,我会多加注主意。出院后加强锻炼可能会好得更快一些。”

为了能让医院同意他出院的请求,他每天拄着拐杖,忍着剧痛,坚持练习走路,并帮助医护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杨德成用决心和行动打动了医生。出院的时候,医生在出院证明上写上了“全休半年以后复查”的字样。1973年9月,杨德成回到了离别两年多的十连。

由于长达两年多的卧床治疗,伤痛折磨和缺乏锻炼,杨德成的体质变得十分虚弱,右腿肌肉已经萎缩。连领导关心他,照顾他,特意安排他住在连部,并责成通信员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对于领导的关心和照顾,杨德成深感不安。他觉得自己受伤住院两年多,白吃白喝拿津贴,一点贡献也没有,心里感到十分愧疚。强烈要求出院是为了和战友们一起战斗,而不是到连部享受照顾。于是他找连长、指导员要求住到班里去,和战友们共同战斗。连领导不同意:

“你现在还拄着拐杖,怎么能工作呢?医院让你全休半年,等你的腿好以后再说吧。”

他越是强烈要求到班里去,连领导越是不开口,软磨硬泡也不管用,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

当时十连正在嘉峪关市西沟石灰石矿施工,那里海拔高,气候多变,9月份已经开始下雪结冰。杨德成看见战友们顶风冒雪去战斗,下班回来一身泥一身水,心里更加难受。他觉得自己虽然残废了,但还能动。能动就能干,干不了打眼放炮这类重活儿,干点轻活儿还是可以的,比如:战友上班很辛苦,下班回来还得提水烧水洗脸,何不自己去把这项工作担当起来?他主意打定之后,趁连领导外出上班之际,请班里两位战友帮忙把被褥搬走,回到辅助排六班那个温暖的“家”。

他一回到班里就立即向班长寇佰贵要求工作,寇佰贵见他那一瘸一拐的样子,说啥也不肯答应,急得杨德成毫无办法。迫切要求工作的杨德成想起了排长马汝明。他琢磨着,马排长是自己同年入伍的老乡,怎么着也得给个面子。可是,他想错了。尽管杨德成软缠硬磨,好话说了几箩筐,可马排长就是不同意。后来他发现排里每天都要留一人不上班,在家负责烧炉子和热洗脸水,于是向排长硬把这项工作争取到手。

工作倒是争取得手了,可要完成好这项工作,杨德成却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同志们提水用水桶,左右手各提一桶水跑得飞快,由于杨德成有伤在身,连小半桶水也提不动,只能水壶提,这反而增加了提水的次数。每天同志们一上班,他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提着水壶,一壶一壶地把排里各班的水桶都装满,然后烧炉子、加煤、除煤灰,忙完后便为各班打扫卫生,忙得不亦乐乎。待同志下班回来,看到水热室暖炉子旺,战友们十分高兴。

战友们夸奖他,班排长也在大会小会上表扬他,可他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惭愧,觉得一个革命战士不能亲自上山打风钻,就如同战士被剥夺了上战场的权力一样难受。他暗下决心加强锻炼,一定要尽快甩掉拐杖,争取早日重返工地。

杨德成除了干好提水、烧炉子、打扫卫生等4个班的勤杂工作外,就是忍痛加强锻炼。经过顽强抗争,几个月后便能甩开拐杖扶着墙走路了。他喜出望外,于是向连队党支部请求,承担全连烧锅炉的任务。照例,刚开始的时候连队领导就是不同意。同样是照例,软缠硬磨,他终于如愿以偿,争取到了这份他认为比在班里干勤杂更有意义的工作。他每天早早起床,扶着墙小心翼翼地走到锅炉房,打开炉门,用铁锹往炉膛里加煤。加煤时双手失去支撑,身体重量与上煤时的劲都落在脚上,伤腿疼痛难忍,他就用一条好腿支撑全身,上煤时半锹半锹地上,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手扶铁锹靠着墙休息 一会儿再干。

杨德成克服一切困难,尽全力烧好锅炉,有效保证了全连的热水、开水供应,干战职工都非常满意,夸他是“身残志不残的好战士”。他本人更满意,因为,通过烧锅炉和平时的锻炼,身体素质有了一些恢复,伤腿疼痛的感觉也有所减轻,上山参加施工的时间指日可待。

杨德成无论是躺在病床上,还是回连队提水、烧锅炉,思想上尽快回一线参加施工,才是他朝思暮想追求的目标。只要他提起回一线参加施工的事,战友们都劝他:

“当初伤势那么严重,住两年院,做了三次手术,能到今天这种程度就很不错了,就安安心心烧好锅炉,为全连服好务就行了。”可他并不满足,一个心眼想着上一线和同志们并肩战斗。

1973年11月份,因地质条件不好,塌方、滑坡影响不断,全连上下憋足一口气,力争在12月大干一场,就是豁出命来也要完成当年施工任务。为此,连队领导决定,抽调一名同志到坑口值班室做饭,为解决一线领导与同志们的吃饭问题。

杨德成得知消息后,坚决要求去值班室做饭。和以往如出一辙,连领导开始时说啥也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是:

“到值班室做饭的同志不仅会做饭,还必须坚持下山背粮、背菜,就是身体没毛病的同志要干好这项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更何况你右腿有伤,丢了拐杖没几天,如何胜任这项工作?

又是一番软缠硬磨,连领导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了杨德成的请求。

杨德成到值班室后,顽强坚持下山背粮、背菜,并想方设法调剂伙食,力求让领导和同志们吃好吃饱吃满意,还抽空到井下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杨德成受伤前是维修工,修个钻机什么的,手到“病”除,经常到井下为班排修钻机。可时间一长,难免被连领导发现。有一次被副连长杨玉洪发现,不但没表扬,反而被狠狠批评了一顿

“我说小杨子,你腿伤成那样,还一蹶一拐下山背粮背菜做饭,这已经很不错了,还下什么井?从现在开始,不准你再下井,如若发现,我处分你。”

杨德成并没有因为杨副连长批评就中断下井干活儿的行动。有一次下井正巧碰上了副连长杨玉洪,他连忙躲避。杨副连长说:

“小杨子,你别藏猫猫了,三班有台钻机坏了,急着用,你去看看,看能不能修好?”杨德成借机问了一句:

“你不处分我了?”

“你少来这套。快看看去吧!”杨德成到现场一看,没费吹灰之力便修好了。

从此,他由偷偷摸摸下井干活儿变得明目张胆,钻机小毛病现场维修,大一点的毛病便扛回值班室修,白天修不完,晚上挑灯夜战接着修,有时修到深夜一两点钟,直到修好才心安理得睡觉休息。他既当炊事员,又当维修工,一个人几乎干了两个人的工作。

由于杨德成既有维修钻机的技术,又有迫切下井到一线工作的要求,没过几个月,连领导批准他正式下井工作。

杨德成一心想到一线参加施工,实现建矿报国远大理想,可真正到了第一线以后,伤残的右腿为他实现这一理想增添了很大麻烦,但他无怨无悔,依然坚定不移地朝着通往理想的道路前进。

西沟石灰石矿最高海拔3500多米,平均海拔2800多米。当时十连施工的六条溜井都在3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条件艰苦,且冰天雪地,气候寒冷。这样的环境不仅考验着杨德成的意志,更考验他重伤致残的右腿的承受能力。

有一次,天下了一尺多厚的大雪,赶巧斜坡道卷扬机坏了,上山去施工必须步行,这对又于有伤在身的杨德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难上加难。步行上山的路多是羊肠小道,坡度达46度,在平时不下雪的天气里,一个健康人爬上山也得用一个小时,可这么大的雪,这么陡的坡,用时就更长了。排长马汝明关心地对杨德成说

“雪大坡陡路又滑,你就别上山了。”

“没关系,我能去。”

“你能去?好脚好手的同志们都免不了摔跟头。你是不是想着二进宫(第二次住院)?”

“我可不想。”

“不想“二进宫”就给我老老实实在家待着!”马排长说完,手一背,走了。

等排里同志走后,杨德成背上20多斤重的工具包就跟了上去。由于山路实在太滑,加上杨德成有伤在身,走起路来十分费劲,一连摔了好几次,爬起来再走。此时,他感到右腿像灌了铅一样又胀又沉又痛,走起路来根本不听使唤,每迈出一步都要付疼痛的代价。尽管如此,丝毫也没有动摇他上山的决心,以最大毅力坚持朝山顶走去。下班的战友见了,都心痛地劝他别去了,可他说啥也不同意。战友们们见他执意要上山,于是有的战友上前要替他 背工具包,有的战友干脆要扶他上山,都被他一一谢绝了。战友见好言相劝不管用,就用激将法将他的军。

“快去快去,你要是去晚了,活儿都干完了,岂不白跑一趟?”

他明白战友们的心情,都是为自己好,可回去不行,不上班更不行。他对战友们解释道:

“不是我逞能好强。这施工的事,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工程就能早一天完成。”

说完,他从战友手中要过工具包,头也不回朝山头走去。

在卷扬机停运检修这段时间里,十连的指战员工天天爬山去上班,尽管杨德成有伤在身,爬山比别人吃力得多,但他却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拼命精神,坚持天天上班,一天也没空缺过,实在受不了就坐在雪地里休息一会儿再走,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

十连在西沟石灰石矿施工期间,尽管任务重,难度大,但连队的军事训练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在训练中,连队领导根据杨德成的伤残情况,总是网开一面,批准他可以不参加训练。事实上,杨德成参加有的科目训练确有难度。不甘落后的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训练,能坚持参训的科目,他尽量参加,实在不能坚持参训的科目,他场场不缺习数到场,同志们在场上训练,他在场下一招一式地比划着,细心领悟动作要领,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补课练习。

在偏僻的大山沟里,连队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单调的,除每周到营部看一场电影外,就是开会、学习和讨论。看电影单程要走40分钟的山路,连队领导为了照顾杨德成,同意他看电影时可以来回坐汽车。杨德成谢绝了连首长好意,坚持要组织纪律,不要组织照顾,不坐汽车,同连队一起步行,腿脚不方便跟不上大部队,他就坚持小跑,每次来回都累成一身大汗。有一次电影刚开始就下起雨来,排长怕下雨路滑,让杨德成先行回连队。为了不影响部队的整体形象,他谢绝了排长的好意,坚持与部队统一行动,虽然在途中被淋了雨,也摔了跤,但他为自己能模范遵守连队纪律而高兴。

因小见大,见微知著。通过一件件小事,最能反映一个人思想之进步、品质之高贵。杨德成正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中善做善成,思想境界不断升华。

1975年初,十连奉命来到河北武安西石门铁矿施工。这里的气候条件比镜铁山好了许多,再没有镜铁山那种风吹石头跑的情况,空气也不再干燥,给人感觉舒服多了。但雨水多,气候潮湿,这给杨德成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伤残的右腿阴天、雨天就格外疼痛,但他从未张扬说声痛,咬牙坚持着和同志一起施工。

部队刚到西石门的时候,连里的主要任务是搞营区建设。营区设在一座小山包的半山腰,没有一块平地,200多人的连队要在这里安营扎寨,削平小山包是唯一办法,劳动强度大,而且每天从早干到晚,连星期天也不休息。在削山平地的过程中,杨德成觉得仅凭两只手用力不够有劲,就用右大腿顶在锹把上一起用劲,没过几天,右大腿被磨上了鸡蛋大小的青疙瘩,钻心般疼痛。为了不使自己工作落后,他一声不吭咬牙坚持着。后来,被细心的排长发现了,让他去卫生队治疗治疗。卫生队除给他开了一些活血化瘀止痛的药品外,还开了一张“休息一星期”的病假条,可他一天也没休息。白天干活儿,晚上用热水敷,第二天照常上班。有一次患了重感冒,两三顿没吃饭,依然带病坚持工作。

杨德成不仅工作认真,而且还是连队学雷锋的积极分子,他把学雷锋,做好事当成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1976年底,连队理发员退伍后,由于连队人手紧张,各个岗位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在没法另行安排理发员。杨德成看到战友们成天忙于施工,根本没有时间外出理发,而且还要自掏腰包,他就从连部借来理发工具,利用休息时间,学着给大家理发。开始的时候理得不好,他一边学习一边理。站着理发的时间长了,同志担心他腿受不了,就让他坐着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杨德成的理发技术大有长进,同志们都愿意让他理。就这样,杨德成又多了一份工作,成了连队的义务理发员。

杨德成思想上总是想着连队,想着施工,想着战友,总想着多为连队、多为战友干点好事、实事。他是一个永远闲不住的人。平时,只要发现哪里脏了,他就主动打扫干净;只要发现谁的被褥衣服脏了、破了,就主动帮助缝缝洗洗;节假日,班排休息之时正是炊事班为全连改善生活最忙的时候,他便主动到炊事班帮厨。

杨德成在班里既不是副班长,更不是班长,纯粹是一名老兵,可他做的工作却远远超过了一名老兵的职责。副班长比他晚4年入伍,而且还不是党员,在班长外出执行任务期间,副班长一度产生了畏难情绪。杨德成发觉以后,就主动找副班长谈心,让他大胆抓,大胆管,而且还找班里几名老同志谈心,发动他们支持副班长工作,起好骨干带头作用。几名老同志不仅自己样样工作冲在前,而且还帮助副班长做好其他人的工作,全班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辽宁兵李XX同志是位高中生,一度思想消沉,产生混二年回家找工作的想法。杨德成主动找他谈心,谈心前他先让对方给自己提意见,在谈心中模清对方的家庭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启发引导和适度的批评帮助。通过十多次谈心帮助,小李认识了错误,从此积极投入工作。老战士骆XX同志在一次施工中摔伤了,下颚被缝了好几针,并由此产生畏惧心理,打算伤好后混到年底复员回家。在卫生队住院期间,杨德成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上罐头和水果去看望他,鼓励他安心养伤,并用自己亲身体会帮助他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怕苦思想。骆××出院时,卫生队开假条让他休息一个月,他仅休息了几天就朝气蓬勃地上班了。

1978年1月21日,主竖井“百米成井”大会战开始,全连指战员工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投入到争创先进纪录的战斗中。会战开始前,杨德成找班排长、连首长,坚决要求加入突击队。为此,还专门给党支部递交了决心书。连队领导考虑他有伤在身,只是安排他在井口维修机器。杨德成到了井口,时刻不停手中的工作,他把维修工作干完以后,就去帮助铲沙子、石子、倒碴、打扫井口卫生,见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总是忙忙碌碌,从不闲着。由于右大腿有伤,走路赶不上上班的大部队,他便“笨鸟先飞”,天天提前出发,准时到达施工现场;下班时,他是最后一个离开工地,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从不喊累喊苦。在他心目中,从来就没有“苦”和“累”的概念,只要能和战友一起战斗,一起为祖国的钢铁事业腾飞出力流汗,就是再 苦再累心也甜。

因为忙于工作,杨德成右大腿上的钢板早已超过医生规定的取出时间,战友们们都劝他早点取,可他却说:“取钢板就必须住院,住院就得影响工作。眼下施工这么忙,还是等等再说。”他竟然把取钢板与工作联系在一起,让战友们听了无不感动。就这样一推再推,直到主竖井大干结束后才去医院取出了钢板。

杨德成入伍前没上过学,入伍后深感没文化干什么都费劲,于是暗暗下决心把没文化的短板补起来。在同志们的帮助下,进步很快,一年后便能写家信、看报纸了。初尝甜头进一步激发了他看书学习的积极性,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无论工作再忙,每天坚持学习一个小时,从未间断过。白天工作太忙,晚上又有集体活动,没有时间学习,晚上钻进被窝,捂住头打着手电也要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有了一定文化知识的杨德成,开始记笔记,写学习体会。从1973年10月起,在三年多时间里先后写出了6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从1973年开始,尽管杨德成连续4年荣立三等功,但他并没有因为荣誉到手而放慢前进的脚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孜孜不倦继续前行,去续写自己的人生辉煌。

杨德成虽然重伤在身,却能泰然自若面对现实,始终坚守军人就是奉献的理念,抱着一颗建矿报国的雄心壮志,千方百计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积极参加施工生产,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把身残志坚的含义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一鸣惊人的壮举,然而,在奋斗路上的酸甜苦辣却把他的人生点缀得绚烂多姿。杨德成同志的人生,因努力而充实,因奋斗而精彩,因平凡而伟大。

这个战士应该表扬(这位战士被授予)(2)

杨德成二等功证书

因杨德成成绩显著,于1977年荣立二等功。为表彰杨德成同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舍己为人的雷锋精神以及为祖国冶金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基建工程兵总部于1979年命名杨德成同志为“雷锋式战士”。同年底,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授予他“硬骨头战士”荣誉称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