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报恩寺的塔叫什么(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为何又名)
南京报恩寺的塔叫什么(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为何又名)寺内一座九层八面的琉璃宝塔,金碧辉煌,昼夜通明。令人叹为观止。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有殿阁2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朱元璋像(图片来自网络)马皇后像(图片来自网络)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其原址有建于吴赤乌三年(240)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佛寺之始,明永乐十年(1412)重建,历时达19年,耗费248.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
南京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图片来自网络)
大报恩寺琉璃塔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并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过,直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自己才知道这样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西方对此长期推崇的信息的传入,才重新唤起了20世纪中国人对琉璃塔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思考。
一、为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而建
朱元璋像(图片来自网络)
马皇后像(图片来自网络)
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其原址有建于吴赤乌三年(240)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佛寺之始,明永乐十年(1412)重建,历时达19年,耗费248.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
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有殿阁2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
寺内一座九层八面的琉璃宝塔,金碧辉煌,昼夜通明。令人叹为观止。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后人歌咏:“神龙人兽,雕琢精工,世间无比”,塔的高度更是“浮云飞鸟,转出七下”。可惜的是,报恩寺连同琉璃宝塔,在太平天国年间被毁了。
二、琉璃塔“三绝”名震天下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绝:巨构殊形,高耸云日。琉璃塔是有确切记载的中国古代最高的建筑之一,塔为八边形,共9层,通高78.02米,相当于26层楼房的高度。琉璃塔最顶部是用纯金制成的宝珠,直径约为4米,据说重达2000余两,每层的檐角下都悬挂铜制的风铃,从上至下共152只,即使在轻轻的微风之中,清脆的铃声也可声闻数里。9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1寸左右。
第二绝:通体琉璃,独步古今。琉璃塔的主体为砖砌,除了塔顶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个建筑当中“不施寸木”。其内、外表层全部用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琉璃构件榫合而成。这种独特的装饰艺术让琉璃塔赢得了“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的美誉。
第三绝:长夜深沉,佛灯永明。每当暮色来临之时,琉璃塔上就会点燃144盏如火炬般明亮的油灯,彻夜不熄。无论是月落星稀的傍晚,还是风雨如注的黑夜,无论是在钟山脚下的丛林之中,还是大江之上的渔舟之内,人们都能够看见这座高塔上永不熄灭的灯光。
三、享誉欧洲刮起世界风
尼霍夫画笔下的琉璃塔(图片来自网络)
大报恩寺琉璃塔修缮165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决定派一个使团到中国访问,并要求随团的素描画家把沿途可能见到的景象以及奇异的建筑物以它们本来的形象描绘下来,作为资料保存。当时担任此职的正是约翰·尼霍夫。约翰·尼霍夫有关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的描述虽然平实,但评价很高。
让大报恩寺琉璃塔名扬欧洲的,并不是这份报告,而是由约翰·尼霍夫之兄亨利·尼霍夫整理、编辑的尼霍夫游记。在尼霍夫游记中,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已被称作是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提并论的伟大建筑,其独特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美丽,通过文字和版画,被大肆渲染和热情推崇。
尼霍夫游记的出版和大量发行,使得大报恩寺塔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游记在1665年以法文出版后,激发了欧洲第一个中式建筑的灵感,这就是由路易十四授命,于1670年在凡尔赛建成的特列安农瓷宫。
尼霍夫游记和插图,被其他有关中国或亚洲的各类书籍不断引用或广泛改编。直到19世纪40年代,尼霍夫的游记和插图仍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知识来源。
大报恩寺琉璃塔之所以在欧洲家喻户晓,还得益于文学等作品的宣传。1839年安徒生就在《天国花园》中提到:“我(东风)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
16世纪~17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和使团陆续到达中国,琉璃塔逐渐为西方世界所了解。他们惊叹于琉璃塔的壮丽,把它称为中国瓷塔(The porcelain tower of NanKing ),并把它与万里长城一道作为中国在西方人心中的表征,代表了中国在西方心目中的美好印象,又与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1841年,前来与清廷签订《南京条约》的英国“纳米昔斯”号军舰在抵达南京后,舰上英军纷纷上岸“游览”大报恩寺琉璃塔。
1854年,美国驻华全权委员到达南京,其随员法斯等也慕名参观了大报恩寺琉璃塔。他们也许是最后一批见到该塔的外国人。尽管当时的琉璃塔已是面目全非,但法斯等人的描述仍充满着敬意:“面对这个巨大而无比壮丽的建筑物的毁灭和破坏,人们不免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