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bob dylan鲍勃·迪伦还在吗(鲍勃迪伦Bob)

bob dylan鲍勃·迪伦还在吗(鲍勃迪伦Bob)关于正义、英雄主义、高贵的亡命之徒等观念也被依次解构 苦涩的新现实与令人安慰的传说形成了矛盾对比。如果说专辑里有大量东西使乐迷们困惑 那么当时的反主流文化评论人对Dylan则可以说感到愤怒。 在他们看来 美国当时正处在危机中 在这紧要关头 Dylan这个所谓的“一代人的声音”、“水瓶时代”的主教 却保持着高深莫测的缄默。确实 专辑里没有一首歌明确地提到当时美国的悲哀。但在那一年 又有哪些专辑如此令人胆寒地道出了这个国家的不安呢?John Wesley Harding充满了不祥的预感、征兆与告诫 以及巫师般的神秘。每一首歌都仿佛蕴含着即将到来的灾难与剧变 浓云密布。All Along TheWatchtower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Jimi Hendrix把它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世界末日 而在Dylan 本人的原版中 一切都如此荒凉又令人毛骨悚然 充满预期中的恐惧气氛 显得更加可怖 冷风开始呼

bob dylan鲍勃·迪伦还在吗(鲍勃迪伦Bob)(1)

1965/AUG/30

随着鼓手Bobby Gregg敲响激动人心的军鼓 歌曲Like A Rolling Stone像是打响了奔向音乐未来的发令枪。 凭这首歌 Bob Dylan 以摇滚乐的姿态颠覆了流行音乐一一这对当时仍被当作民谣歌手的他来讲 是相当巨大的影响。作为专辑Highway 61 Revisited的第一首歌 Like A Rolling Stone 和这张专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想法。事实上 它让人们开始思考流行音乐 而在此之前 除了少数有先见之明的局外人之外 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从破天荒的6分钟时长到极度生硬的态度 这首歌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很难用语言说清。在Like A Rolling Stone之前 流行音乐要么是爽朗愉快 要么是悲伤深情。 但在这首歌里 歌者的声音听上去却是时而心酸不满 时而愤怒轻蔑。 而且最令人惊讶的是 它没有丝毫取悦听众的意思。Bruce Springsteen 回忆起自己在母亲的车里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说:“我当时认定那是我听过的最坚韧有力的声音。”它宣告一切规则都已被打破和抛弃 一场伟大的文化解放正在为各种表达方式打开一扇扇大门。 而且 它无可置疑的伟大性还体现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 因为再没有人能企及这首歌中的深邃激烈。这首歌是摇滚史上的先驱和终极范本。

bob dylan鲍勃·迪伦还在吗(鲍勃迪伦Bob)(2)

1966/MAY/16

Dylan 在纳什维尔完成了5年录音生涯以来最精彩的作品。Blonde On Blonde在1966年那个狂热的夏天发行后 迅速取得神话般的地位。 而且它还是摇滚界首次推出的双张专辑 封面是一个经环绕式柔焦处理的Dylan大头像 照片中的Dylan是一个有着天使般发型的潮人。专辑内收录的丰盛诗句跳跃旋转 配合着细腻多变的旋律。专辑的风格是布鲁斯和摇滚 可是微妙的琶音、如同轻抚尘埃的鼓击以及指弹贝斯 并不是当时摇滚乐的做派 也非时髦的南方逆流。

Blonde On Blonde 中那13首歌曲的魔力超越了它们分别加在一起的总和 将各种超现实景象融合在一起 黄色铁道、马戏团地板上的蝎子以及低级酒吧等 这里聚集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人物:波斯酒鬼、推罗的诸王、黑桃国王、雨人、跳舞的孩童、一脸嫉妒的女人、蒙娜丽莎和莎士比亚· 可这些歌曲又十分贴近当代城市的现实:堵塞的交通、乡村音乐电台、守夜人在咔嗒一声中打开手电筒。实际上 这张专辑是一张网 网罗了Dylan在半麻醉状态下丰富的心灵世界(我们不知道他用了哪些毒品 但安非他明、***、DM肯定有份)。Dylan世界里那些忙碌喧嚣与嗑药幻想、羞辱与伪装、讽刺的文字游戏、不通风的酒店房间以及通宵录音 再加上他那些隐秘与公开的情事 统统出现在专辑中。

bob dylan鲍勃·迪伦还在吗(鲍勃迪伦Bob)(3)

1967/DEC/27

以第一首歌John Wesley Harding命名的这张新专辑在12月27日正式发售了。Bob Dylan坚持并保证了专辑低调发行 但如果他认为专辑可以低调地脱离公众的视野 那他就错了。 当然 这张专辑让许多人感到困惑。 在那个迷幻的放纵时代里 专辑清醒、严肃 仿佛在严厉谴责“爱之夏”的异想天开 甚至连专辑封套也是如此。 那年夏天 The Beatles发行了Sgt.Pepper这张专辑。封面上的他们 得意扬扬地置身于五光十色的上层社会和各界名流的中心。而Dylan唱片封面上的自己 则是一个眼睛斜视、衣服皱巴巴的形象 身边站着的人像是一个古怪的工人 旁边还有两个农场小伙。同时 专辑中的歌曲也都是简练的诗句、庄重的寓言与无解的传言 通常包括三段 几乎没有副歌。这些歌曲大部分都是在HiLo La这个房间里面创作的 Dylan每天都会研读的钦定版《圣经》一一被摆在了房间最显眼的位置-一对这些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于正义、英雄主义、高贵的亡命之徒等观念也被依次解构 苦涩的新现实与令人安慰的传说形成了矛盾对比。如果说专辑里有大量东西使乐迷们困惑 那么当时的反主流文化评论人对Dylan则可以说感到愤怒。 在他们看来 美国当时正处在危机中 在这紧要关头 Dylan这个所谓的“一代人的声音”、“水瓶时代”的主教 却保持着高深莫测的缄默。确实 专辑里没有一首歌明确地提到当时美国的悲哀。但在那一年 又有哪些专辑如此令人胆寒地道出了这个国家的不安呢?John Wesley Harding充满了不祥的预感、征兆与告诫 以及巫师般的神秘。每一首歌都仿佛蕴含着即将到来的灾难与剧变 浓云密布。All Along TheWatchtower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Jimi Hendrix把它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世界末日 而在Dylan 本人的原版中 一切都如此荒凉又令人毛骨悚然 充满预期中的恐惧气氛 显得更加可怖 冷风开始呼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