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后最有发展潜力的区(看成都这个区域发展动能为何如此强劲)
成都今后最有发展潜力的区(看成都这个区域发展动能为何如此强劲)△成都国际铁路港 图片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提供过去沉淀出来的“先进”有迹可循,未来谋划的动力正蓄势待发。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表扬2020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通报》印发,成都青白江区已是连续第三年上榜。同时,在环球时报社发布的《中国城市、企业投资吸引力指数解析暨“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报告”指数》中,青白江区凭借优质的营商环境,成功荣获“2021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放在全国县域版图中,青白江区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区域,这里曾是成都市首个财政突破亿元大关的区(市)县,但因工业企业污染被严重拖了后腿,后借力中欧班列开行和成都国际铁路港优势切换发展动能,成功实现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转变,正在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
△ 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班列首发 图片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提供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中小城市(广义范围,包括含乡镇的市辖区)2634个,它们所承载的人口与创造的经济总量,均占全国八成有余。当注意到这组数据,就无法忽视中国经济的构成中,除了光鲜亮丽的大城市,更离不开那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的区和县。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不再只是过去郊外那块生产区,而是向生产生活型城区演进,逐渐与中心城区连成一片,他们有的突出商贸、有的突出工业、有的突出农业,都在最擅长的赛道中演绎着精彩的故事。
在国内国际变局不断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寻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与中心城区互动、参与“双循环”的语境中,县域地理单元如何找准自己的角色,如何挖掘增长潜力、保持经济韧性,这些答案影响深远。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表扬2020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通报》印发,成都青白江区已是连续第三年上榜。
同时,在环球时报社发布的《中国城市、企业投资吸引力指数解析暨“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报告”指数》中,青白江区凭借优质的营商环境,成功荣获“2021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
放在全国县域版图中,青白江区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区域,这里曾是成都市首个财政突破亿元大关的区(市)县,但因工业企业污染被严重拖了后腿,后借力中欧班列开行和成都国际铁路港优势切换发展动能,成功实现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转变,正在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
过去沉淀出来的“先进”有迹可循,未来谋划的动力正蓄势待发。
切换赛道,把握特色
△成都国际铁路港 图片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提供
在青白江区6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2013年是一个划时代的存在。这一年,首列蓉欧快铁(注:如今已更名为成都中欧班列)鸣笛启程,从青白江驶向欧洲大陆。
做国际货运代理的陈颖还记得,班列开行前,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落地青白江区,虽然前缀有个“亚洲”,但当时这个货运节点的影响力仅限于国内。
陈颖和他的同行都没想到,随后几年,以市场化为定位的中欧班列(成渝)突飞猛进。不断压缩运输时间、提升运输货值、增加班列开行频率、提高重载率……凭借“陆运通道”快速崛起,成都青白江区一跃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研究县域经济多年,在他看来,不同于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本质是特色经济,要在有限的空间地理环境中,结合过去沉淀的优势和周围的环境变迁,找准自身特色和优势,并用到极致。
过去,提及青白江,“老工业基地”是第一印象。而今,提及青白江,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是第一名片——国际国内“朋友圈”不断拓展,与境外69个城市、境内25个城市连接,泛欧泛亚黄金大通道中,成都青白江区是举足轻重的枢纽节点。
很少有区域能够顺利完成这样的“特色”切换,青白江是难得成功的一个。
既有国家战略青睐的“天时”,也有青白江区腾笼换鸟的“审时度势”,总之,这片区域把国际铁路港和国际班列作为破题县域经济发展的“题眼”,跳出了传统县域经济封闭发展的“思维定势”,走向对外开放的高地,对接到全球市场。
马承恩认为,未来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将从国际大循环“供给泵”向双循环末端“压舱石”加速转变。如义乌市成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晋江市成为全球鞋业制造中心,这些区域无一不是在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中,实现了专业化发展的突破,带动县域经济快速腾飞。
凭借“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青白江正凭借、利用和发挥自身的优势,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谋划自己的一席之地。
产业更迭,现代开放
△欧洲产业城 图片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提供
陆港与铁轨,带来了贸易的繁荣、开放的格局,也促进了产业生态的更迭。青白江的工业华章辉煌了数十载,其制造业向现代化、开放型渐进。
积微物联是产业变迁的观察窗口之一。
2016年,青白江区两大工业“擎天柱”之一的攀成钢彻底关闭了冶炼生产线,拆掉的砖瓦能砌新墙,在近7000亩的攀成钢厂区土地上,一个名为“积微物联”的智慧产业园迅速崛起。如今,积微物联以“互联网 先进制造”的模式,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先的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之一。
见微知著。积微物联所生存的这片土壤,同步迎来了新经济的聚合发展,产业随之走向重构与升级。数据显示,2021年,青白江区新增新经济企业4976户,推动十家企业成功入库成都市级梯度培育企业,科技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高品质科创空间加快建设。
全球产业要素在青白江聚集,“国际合作”成为这里企业、产业的组织常态。
全球最大的风力轴承生产基地,就坐落在青白江区的欧洲产业城。走进天马轴承一期600多亩的园区,机器轰鸣,直径从几厘米到十余米的转盘轴承顺利下线。据天马轴承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风力轴承近1/3将出口到海外市场。过去一年,这家企业生产的风力轴承出口近1万套,按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折算,占到全球市场新增装机容量的30%左右。
2020年投产的成都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充分利用开放口岸的企业之一。营运经理闫佳伟介绍,
青白江对区内企业出口提供了诸如报关、装箱等通道便利,基于这样的优势,康佳集团将开拓欧洲、中亚等海外市场的重任向成都倾斜。希望成都康佳项目利用国际班列的优势,拓展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提高出口竞争力。
2021年8月,总部位于河南郑州的“网红”企业蜜雪冰城闻风而来,一度引发热议。这家企业决定将亚洲总部落在成都青白江区,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蜜雪冰城将依托青白江的国际班列优势,让很大一部分产品搭乘班列出口。”
随着这些推动中国智造、中国品牌走出国门的企业、项目发展壮大,适铁适欧的开放型产业生态在青白江初现雏形,全球产业新格局中亦出现了青白江这一抹亮色。
建圈强链,绿色前瞻
△青白江向研发制造产业链延伸转型 图片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提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链是分布在全球空间范围内人、财、物常来常往的“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与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如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是青白江区在与全球供应链产生更紧密的链接之后,需要破题的重心。
青白江区提出,结合新型材料、大数据产业、物流业、绿色低碳产业等4个市级重点产业链,聚焦新能源商用车、绿色建材、国际贸易物流、开放农业、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绿色低碳产业等6个区级重点产业链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
把视线缩小到中观层面,在马承恩看来,县域经济与城市中心互动,将出现从产业配套的承载地向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加速转变的发展趋势。一个简单的现象就是,城市中心聚集总部经济、科研力量,相应的,制造力量就向县域迁移。
但马承恩同时谈到,这种“迁移”并不是从A地到B地简单的厂址搬迁,同步还伴随着技术、组织方式、工艺以及生产要素的更新,以及资源环境粗放消耗向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前瞻布局。
青白江区的产业格局变化充分印证了这一趋势,可以看到上述6个区级重点产业链中,“绿色”占据半壁江山。
去年9月,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重汽成商”)推出新款车型——成都豪沃V7-X新能源重卡,在整车技术集成方面实现了自主研发。
“公司每年会投入上亿元用于研发,研发人员占比达12%左右,每推出一款新车型,在技术测试上的投入就达数百万元。”相关负责人介绍,生产一台成都豪沃新能源商用车,60%的零部件可以实现本地配套。这样一来,既能降低公司的供应链成本,又能拉动本地产业链的崛起,共同做大蛋糕。
与此同时,重汽成商还在与积微物联合谋再生资源的利用,双方正在尝试从交通领域切入实现从“闲废资源”到“再生资源”的价值转化。
企业忙碌背后,有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导向驱动,也有青白江区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牵引。一股“绿色动能”正在搅动本地产业链,帮助企业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青白江区获得自贸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多张国家级名片赋能,随着产业迭代、引擎换挡,这片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逐步显现——经济总量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生态环境由灰变绿,城市功能由弱变强。都说“郡县治,天下安”,透过青白江的迭代,可以期待“郡县优,则天下无忧”的未来。
文字 | 李金阳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