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观后感作文(感谢乐队的夏天)
乐队的夏天观后感作文(感谢乐队的夏天)在这样的模式下做出来的歌,火是火了,每人都可以跟着哼一两句。旋律套路,歌词简单。音乐排行榜上是爱豆的战争,抖音上火的,则是《学猫叫》《海草舞》等各种洗脑歌。△郑钧曾经在采访中炮轰过现在的音乐流行榜,全是垃圾。追逐流量,让大部分音乐都变得趋同。
花痴女王|文,本文作者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文章开始,希望大家想想:
你有多久没有单曲循环?你有多久没有为音乐的旋律颤抖?你又有多久,没有被一首歌感动得泪流满面?
会这样问,是因为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对朋友圈流行的音乐都是麻木的。
音乐排行榜上是爱豆的战争,抖音上火的,则是《学猫叫》《海草舞》等各种洗脑歌。
△郑钧曾经在采访中炮轰过现在的音乐流行榜,全是垃圾。
追逐流量,让大部分音乐都变得趋同。
旋律套路,歌词简单。
在这样的模式下做出来的歌,火是火了,每人都可以跟着哼一两句。
但很遗憾的是,没有一首可以唱进我心里。
我本来以为,我就这样对音乐免疫了。
谁想到,《乐队的夏天》却像一把火一样,重新点燃了我对音乐尘封已久的热情。
△《乐队的夏天》是最近热播的原创音乐网综,赛制很简单,就是从31支中国乐队里,挑选出最受大众欢迎的HOT5。没有导师,马东、高晓松、吴青峰、张亚东、乔杉、欧阳娜娜以“超级乐迷”身份点评。
《乐队的夏天》是一个关于乐队选秀的音乐综艺。
如果单论制作,很客观地说,这并不是一个可以打满分的节目。
(豆瓣8.1我觉得合理)
正如一些专业乐评人吐槽一样,《乐队的夏天》里有不少bug和事实错误,即便是我这种完全不懂摇滚的小白都可以看出来。
△鲍勃·马利配上了鲍勃·迪伦的图……
他们挑选的乐队,也并不是每一支都那么有看头。
△有两支男团乐队明显和其他乐队不是同一个世界的,最后也被垫底淘汰。不是说男团不能组乐队,而是节目组这个安排感觉就是为了制造冲突,有点太刻意。
不过,节目设置的瑕疵,并不能遮音乐本身的光芒。
音乐综艺,只要音乐打动人就够了。
每看一集,我内心都仿佛有滔天巨浪在翻滚。
即便不懂摇滚,也被这群人搞得我热血沸腾。
上一次让我这么激动的,可能还是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最后二十分钟。
△朋友形容这是一个在线音乐节,我觉得恰当。
「为什么乐队演出可以这么嗨?」
我觉得,首先让人着迷的,是他们那种永远激情、永远热爱的音乐状态。
这次参加节目的,有很多都是圈子里超过20年的老大哥。
面孔,今年成立第30年,见证过中国90年代的摇滚黄金时代。
△面孔的贝斯手欧洋,还参加过1994年香港红磡的《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这是中国摇滚界标志性的一个世界,他们当时在香港用音乐震惊了世界。
痛仰,1999年建立,中国最有号召力的摇滚乐队之一,各大音乐节的压轴常客。
反光镜,中国老牌朋克乐队,2017年在北京工体开了成立20周年的演唱会。
新裤子,1996年诞生于北京服装学院的防空洞里,是曾带起过“国潮”的先锋乐队。
这些都是外人看起来光芒万丈的乐队。
但他们走过这二三十年,也一样是困难重重。
面孔的成员在这30年里,来来去去,经历过解散、重组,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反光镜刚组建的时候,没有钱没有网,所有运营宣传都是土办法。
他们在电线杆贴海报,去留学生宿舍派传单,连周边都是自己做。
新裤子,2000年因为没有收入,大家不得不出去打工。
主唱彭磊转型做过导演,为了生活他放下艺术品位,自嘲《QQ爱》这种随波逐流的mv就是他的手笔。
在中国搞音乐,特别是搞摇滚的上一代人,谁没有受过生活的折磨?
但他们却一直在神奇地坚持着。
30年前,他们在做乐队。
30年后,他们还在做乐队。
让人感动的,不是这群人在台上说了什么煽情的故事,又或者回忆当年有多辉煌。
而是,43的彭磊在演唱时,依然可以一激动就蹦上半空。
48的欧洋,站在台上望向观众席,眼角挂着的一滴泪。
马东问,为什么他们还有勇气愿意来?万一票数不好,怎么想?
而就在马东提问之前,面孔第一轮刚表演完,126分,勉强排进前十,100个现场乐迷只有43票喜欢。
分数有点低,坐在嘉宾席上的张亚东苦涩地摇摇头,反倒是老大哥面孔比较豁达。
“我们唱的是20多年前的歌,还有人喜欢能投一票已经很好了。”“来这里,只是想告诉其他乐队,要是真搞的话,是不会受年龄还有很多客观困难影响的,只要你坚持。”
坚持了30年,哪有那么脆弱被一次比赛摧毁。
卖惨不过是一场以理想为名的作秀。
始终坚持用音乐说话的,才是扎扎实实的热爱。
没有什么故事,会比持续30年的表演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当他们站在台上,便已经让人疯狂。
热爱可以感染人。
真实也是。
看了节目,还有另外一点很触动我的,是每一支乐队个性。
我以前总以为乐队就等于摇滚,摇滚就等愤怒。
事实上,乐队涉及的音乐范围很广,除了摇滚,还有民谣、电音、嘻哈、Funk等等……
分类太专业,我一个小白也无法说清楚,但搞不清不要紧,让我痴迷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他们每一支乐队如何真实地坚持自我。
△「盘尼西林」是一支热爱英伦摇滚的中国乐队,有人吐槽他们的口音重语法不对,但主唱小乐却觉得“这就是我不要改”。
△「Click#15」是一支Funk(放克乐队),第一次看到Funk,会觉得他们这种律动很有趣
△还有「斯斯与帆」这种一把吉他一个主唱的,主唱帆帆一开口,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因为这个节目火起来的「九连真人」,就是一支个性十足、相当做自己的乐队。
三个成员阿龙、阿麦、万里都来自于广东河源连平县,是一个人口只有40万的小县城。
当地讲的是客家话,「九连真人」唱的也是客家话。
其实他们唱的歌词,未必有那么多人能听懂,但他们那种自我原生的力量感却炸裂了全场。
第一轮唱的《莫欺少年穷》,真真切切是只有他们才能写出来的歌。
一场父与子的对话,父亲不看好儿子,但儿子阿民却有颗出外打拼的心。
爸 你别瞧不起我我跟我的兄弟都要走出去你别再贬低我们哪怕骑着摩托车也不差啊——《莫欺少年穷》歌词普通话翻译
他们都曾经是歌里想证明自己的阿民。
主唱阿龙出外打拼过,他在四川音乐学院学中国画,毕业后跑到深圳做设计。
那段时间,虽然钱赚得多,但日子却过得很压抑。
城市里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阿龙最终决定放下包袱回家乡做美术老师。
因为家乡不仅有朋友家人,还有他最喜欢的音乐。
有人好奇,你最终不是做了一个和阿民相反决定,你不是妥协了吗?为什么要写一首歌叫大家不要被家庭和宗族束缚?
阿龙说,是妥协,但也是另外一种的「反抗」。
他们在乡下表演的时候,父老乡亲总是目无表情地看着,觉得这是“耍猴的”。
直到他们的音乐,引爆网络,「九连真人」成了连平当地名人,成了当地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阿龙说他们很少参加大型演出,平时都是下乡表演
张亚东说,「九连真人」这种状态挺难得的。
在北上广深打拼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清楚的认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归宿。
与其庸庸碌碌在大城市随波逐流,还不如留在家乡,继续追求自己的热爱来得实在,这是「九连真人」给出的答案。
他们的音乐,独一无二,像火山爆发般喷薄热烈,就是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这是他们最真实的自我。
还有痛仰乐队,这一支能在摇滚圈火20年的乐队,他们的魅力不来自于资历,而是来自于这种做自己、不迎合的态度。
在第二轮1V1改编站中,痛仰的《我愿意》大比分输给了面孔的《流年》。
现场的专业乐迷(也就是各大媒体人)表示,痛仰的改编太无聊了,没有嗨点,根本不适合比赛。
还有人提醒,乐队要增加自己歌曲的竞技性,才可能赢啊。
张亚东又像亲妈一样,替这些乐队急了。
他说,你们不要用流行曲的套路去听乐队的歌。
现在就是资源配置不平衡,“那么老牌的乐队,他们都特别拘束,都不知道怎么和观众交流,给乐队的机会就是太少,现在都是要流量流量流量,流量的东西就是很俗”。
△我觉得张亚东在这节目里是亮点,他每句话都是金句
我不想去评价痛仰的《我愿意》好不好听,毕竟音乐是主观的东西。
但我确实很欣赏痛仰做音乐的态度。
节目播出以后,痛仰在微博写了一段话:
“选择《我愿意》这首歌,其实没有经过复杂纠结的选曲过程,脑海中想到了也就选了。关于改得躁与不躁,平淡与否,能否有比赛优势在我们看来,其实不太重要。归根结底只有一点,我们自己喜欢就够了,总不能为了比赛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与感受吧。”
只要我们喜欢就够了,不为比赛改变自我,不为竞技迎合大众。
市场上不缺“大众喜欢”的流行曲,缺的却正正是这种真实、有棱角、有个性的音乐。
最后,我想以自己在这节目里最喜欢的一首歌,回应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也是这首歌,让我萌生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
它就是刺猬乐队的《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以下简称《火车》)。
有流量的话,
强烈建议看一下现场
在听这首歌之前,我不认识刺猬乐队。
但听完以后,我被圈成了脑残粉。
这首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像敲打在我心上一样。
“黑色的不是夜晚/是漫长的孤单看脚下一片黑暗/望头顶星光璀璨”
这是每一个社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歌词。
我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被这首歌打动,因为我和他们正处于相同的生活境地之中。
刺猬的主唱子健说,他去年写这首歌的时候,乐队非常非常困难。
他身体不太好,住院住了两次,又失恋,整个人状况都不对。
鼓手石璐则是单亲妈妈的状态,每天在不同的地方赶去排练,一个人扛起所有生活的重担。
他们原本计划录完这张唱片就再也不搞乐队了。
就是在这种对未来毫无希望、丧到极致的心情之下,子健写下了《火车》这首歌。
总体基调,是灰,是人到中年都会遇到困境。
曾经怀抱梦想的少年啊,现在都已经变成疲惫的都市人。
“我那些残梦/灵异九霄徒忙漫奋斗/满目沧愁”
△子健是程序员,一边打工一边搞乐队
可这首歌激动人心的,是它在丧之外,竟然还能“燃起来”。
尽管梦想是那么渺茫,可乐队、音乐,终归是我一辈子最喜欢做的事情。
“除了乐队,我也不觉得还能想干点什么了。”
子健写《火车》的副歌,其实是憧憬以后生活好一点,稳定一点,乐队不要有那么大的动荡。
他把希望放在了最后一句:
“一代人终将老去
但总有人正年轻。”
也正是这一句,打动了我。
听完以后,不知不觉便双眼含泪,竟然再一次有了那种颤栗、沸腾,被一首歌感动得热泪盈眶的震撼感。
高晓松说,这词写得不够好,可以再打磨打磨。
子健却表示,高晓松不是这首歌的受众,“他的伤感在秋风里,而我们的伤感在生活里”。
这一次,我站刺猬。
没有经历过生活的人,写不出震撼人心的音乐。
音乐是什么?
音乐就是把自己的灵魂掏出来,放在音符上和有相同经历的听众共鸣。
讨好所有人的,叫流量。
拥有力量和希望的,那才叫音乐。
被垃圾歌洗脑不会死,没有音乐也不会死。
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
当我们一天天衰老下去,当我们一天天平凡下去,当我们最终和其他人都没什么不一样的时候,能让我们的平庸生命,变得那么不平凡一点,变得那么耀眼一点的,正是我们年少时不顾一切、倾尽所有,即便到了现在也依然不后悔的——
热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
为美好音乐泪流满面的心
生活要甘于平凡
但又不止于平凡
文章结束后唠叨一两句吧:
这是一篇我一边写一边哭的文章。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种被触动心灵的感觉,刺猬的歌可以打动我,是因为我就是他歌里写的那种日渐变平凡的中年人。
20岁的时候,梦想自己会成为一个大作家,拿诺贝尔奖,蜚声海外。
到了30岁,我开始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写手,我不是天才,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靠码字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要实现什么梦想了,这几年,我有无数次地想放弃的冲动,唯一能让我坚持下来的,就是我心里认定的那一件事,和刺猬一样的想法:
除了写,我还会做什么呢?
即便终究只能老去,终究只能平凡,我还是希望抱着对写作的热爱走向人生尽头。
写这篇文章,只是希望能给所有未曾实现梦想的人一个鼓励,梦想这种东西,能实现的只是少数,热爱才是我们平凡人能拥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