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估值40亿(押注每日优鲜一夜亏7亿)
每日优鲜估值40亿(押注每日优鲜一夜亏7亿)每日优鲜上的亏损,算不上青岛国资的滑铁卢,但是一个比较惨痛的教训。所以,不要急着给青岛国资“扣大帽子”。 再退一步讲,每日优鲜只是青岛国资庞大资本帝国的一个“城堡”而已,虽然投资受损,其他大多数项目已获得丰厚回报。 此次上市融资,青岛国资浮亏已超四成。 青岛国资在资本市场上的这次失利,引发各方关注。“一夜亏掉7个‘小目标’”“青岛学合肥是东施效颦”等等说法在各类媒体间传播。 从账面上看,青岛国资本次出手绝对是亏了。但,仔细研究青岛国资的布局与意图会发现,投资每日优鲜,盈利只是目标之一,做强与生鲜相关产业,实现城市产业升级的目标或许更被看重。
过去的10多天,青岛在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接连4家公司上市。
同样是上市,几家欢喜几家愁。
相比于国内上市的百洋医药、海泰科等,头顶着“生鲜零售第一股”的每日优鲜,在纳斯达克上市第一天遭遇破发,收盘下跌25.6%。截至7月2日,每日优鲜收盘价为8.59美元/股,发行价13美元已跌去4.41美元。
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12月,青岛三大国有资本平台——青岛国信、阳光创投和青岛市引导基金构成联合投资主体向每日优鲜战略投资20亿元(约合3.06亿美元),持有5499万股。
此次上市融资,青岛国资浮亏已超四成。
青岛国资在资本市场上的这次失利,引发各方关注。“一夜亏掉7个‘小目标’”“青岛学合肥是东施效颦”等等说法在各类媒体间传播。
从账面上看,青岛国资本次出手绝对是亏了。但,仔细研究青岛国资的布局与意图会发现,投资每日优鲜,盈利只是目标之一,做强与生鲜相关产业,实现城市产业升级的目标或许更被看重。
再退一步讲,每日优鲜只是青岛国资庞大资本帝国的一个“城堡”而已,虽然投资受损,其他大多数项目已获得丰厚回报。
每日优鲜上的亏损,算不上青岛国资的滑铁卢,但是一个比较惨痛的教训。所以,不要急着给青岛国资“扣大帽子”。
1
首先要说明的是,对于此次失手,无论是外界质疑的“不专业”还是“看走眼”,青岛都要虚心接受。
即使在别的领域获利,也不能掩盖这笔投资账面严重亏损的事实。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方能在今后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比如,如何把研调做得更科学;亏损后是否有相应的反应机制,甚至是倒查决策机制,以弥补漏洞等等。
去深圳体悟实训的青岛干部,对深创投的运作模式或许都有过了解。其核心规则的其中一条便是“强制跟投”——
所有投资经理(包含其下属所共同组成的投资小组)必须跟投所投资项目投资额的1%,并在项目未来盈利落地(股权退出)时有权获得投资收益4%;如果投资项目亏损,投资经理也需要按比例承担亏损,最坏的情况是,如果投资项目出现资金打水漂,投资经理不仅要承担1%的投资金额损失,还要追罚2%的罚金。
上述制度的优势显而易见,可最大限度避免一些人为因素。
青岛国资下属的投资公司是否有类似体制,尚不得而知。如果没有,应该尽快完善;如果有,则可以做到更加透明,让公众了解决策过程,消除可能产生的误解。毕竟,这是国资。
从这一层面讲,发生在每日优鲜身上的一切,可称得上是青岛国资成长的代价。
来源:青岛创客
2
近些年,青岛国资在资本市场上构建起一个相当大的版图。
投资地域并不是局限于青岛,触角遍布全国,行业领域既有金融、半导体、光伏等热门领域,也有水产、医药等传统行业。
3月初,青岛市国资委透露,2021年1月份,5家投资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3%,利润同比增长199.2%。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如此成绩称得上是暴涨。
表现最佳的,青岛城投算一个。
“半导体、生物医药、智慧城市建设,这三大行业是我们接下来的主要投资方向。” 青岛城投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风雷说。
其战绩获得官媒高度评价:在资本运作层面“战绩”赫赫,不亚于国内一线创投机构。
截至目前,青岛城投参股控股9家上市公司,半导体是其重仓领域,比如兆易创新、上海韦尔半导体、甬矽电子(宁波)等等。由于站对了风口,这两年收获了暴利。
在大牛股韦尔股份身上,青岛城投通过旗下基金持股6219万股,从2017年到2021年,市值翻了约10倍。投入17亿元,获得超百亿的回报。
今年1月,韦尔股份公告称,青岛融通(拥有青岛城投背景)在2020年8月31日至2021年1月14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2.1677%股权。本次权益变动后,青岛融通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低于5%。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国资进入韦尔股份时,其股价为30元左右,去年底,其股价站上了200元大关,今年7月2日收盘价则高达314.49元。
相比来看,国信的运气则有点差。
去年3月24日,百洋股份披露公告,孙忠义、蔡晶拟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1.0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9.9%,按照9.45元/股的价格协议转让给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和海洋新动能基金,转让对价总金额为9.87亿元。该交易价格远高于百洋股份24日的收盘价5.93元/股。
7月2日,百洋股份的收盘价为5.13元。也就是说,这笔买卖从账面上看,直接没有带来收益。
国信的投资方向,更偏向于金融。是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的大股东之一,陆家嘴信托、泰信基金、中路财险以及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也有国信的身影。
今年4月,国信集团发布公告,将以约68亿元价格受让及增资收购国融证券股权。
此番操作,可看做是国信为城市金融业补短板的又一案例。同时,也体现了青岛国资担任的特殊使命。
3
青岛国资的四面出击,收益率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
因为青岛国资有着更宏大的战略逻辑。它的投资,并非仅仅是为了赚取账面上的浮盈,更有带动青岛产业升级的深层次考量。这也是青岛国资所属投资平台,与深创投等机构最大的不同。
青岛国资是每日优鲜、创新奇智、青岛奇瑞等一大批公司最终落地青岛的推动力。这些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增多,会逐渐改变青岛的产业生态。这才是青岛最为看重的。
青岛国资战投之后,每日优鲜总部落地青岛,并将其发展战略与青岛深度结合。
5月份,每日优鲜旗下优鲜菜场的全国首家旗舰店落地青岛。而且,青岛为每日优鲜提供场景,助其在农贸市场数字化改造、社区生鲜智慧化服务等领域发力。
所以说,账面亏损只是“硬币的一面”,对青岛而言,形成相关产业生态,比一时的盈亏更有价值。
青岛通过资本的辗转腾挪之手,已经看到了实体项目落地的实效。
这两年,青岛引入的多个半导体项目,都有国资此前运作的功劳。
据“青岛创客”报道,青岛城投与上市公司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海丝民合半导体投资中心,城投集团约占87%的股份。通过该投资中心,城投集团持有韦尔股份约4%的股权,并在即墨区落地了两个半导体项目。
城投集团还促成了韦尔股份封装测试商上海泰睿思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青落地项目。城投集团联合韦尔股份及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发起成立青岛泰睿思微电子有限公司,并促成将上海泰睿思吸收合并进青岛泰睿思。
青岛泰睿思总投资23亿元,将打造北方最大半导体封测基地。
4
“青小岛”曾在《青岛,合肥之后最敢“赌”的城市?》一文中提到,如今的青岛已拥有当年合肥的影子。
合肥的成功之处在于,采用堪比创投机构的专业化手段,发现“潜力股”,然后毫不犹豫地注入巨量资金,京东方、蔚来等企业莫不如此。然后,在当地落地生根,最终形成一个大的产业生态。
从这一点上看,青岛正在探索的路,与合肥有诸多相似之处。另外,青岛国资参股或控股上市公司的做法,也有利于国资的保值、升值,最终为城市发展积累资本。
凡是投资,皆有风险。
被誉为“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2010年,合肥曾斥数十亿投资赛维LDK。该项目一期工程计划建设1000兆瓦太阳能晶体硅电池,是安徽省第一个大型太阳能电池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一次性开工建设的光伏项目
然而,2011年开始,全球光伏市场出现产能过剩,中国光伏企业又遭遇欧美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致使企业难以为继。此后,合肥赛维经历多次挂牌、转售。但对于合肥,收回此前的投资成本,已无可能。
不过总体来看,合肥还是相当成功的。
所以,对于青岛国资在每日优鲜账面上的折戟沉沙,无需过多解读。
但是,还是再强调一遍文章开头所说的:
第一,要接受外界质疑,吸取教训;
第二,倒逼投资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以及透明度。
如此,青岛国资的资本版图才会更大、更健康,青岛产业升级的步伐才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