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什么时候离开不列颠(罗马人才刚离开不列颠)
罗马人什么时候离开不列颠(罗马人才刚离开不列颠)撒克逊七国当中,最有名的当属肯特[21]王国。因为来自罗马的修道士奥古斯丁[22],就是在这里向撒克逊人(当时他们骑在布立吞人头上作威作福,根本不屑于听后者讲述关于宗教和其他任何东西的事)宣扬基督教的。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23]特很快就改变了信仰,他宣布自己皈依基督教的时候,朝臣们也都自称是基督教徒。后来,他的十万国民也皈依了基督教。奥古斯丁在国王的宫殿附近盖了一座小教堂,现在这块地方已归美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24]所有。伦敦附近有一个布满泥泞沼泽的地方,原先是一座为阿波罗[25]兴建的庙宇。国王的外甥赛贝尔[26]在那里为圣彼得[27]建了教堂,也就是现在的威斯特敏斯特教堂[28]。而在伦敦市内,在一座黛安娜[29]庙宇的地基上,他又另外修建了一座小教堂,即圣保罗教堂[30];从那个古老的年代开始,它就屹立在那儿,直到今日。在沃蒂根那个年代前后,不断有新的撒克逊人在各部首领的带领下,成群
第二章 早期撒克逊人统治下的古英格兰
罗马人才刚离开不列颠,布立吞人[1]就开始后悔了。因为罗马人一走,再加上布立吞的人口数量也由于长年战争而大大减少,导致塞维鲁的那道墙[2]无人把守,成了残垣断壁,皮克特人[3]和苏格兰人便一窝蜂地从墙那边涌了过来。他们在最富饶的城镇里又杀又抢,而且抢一次不过瘾,他们还经常回来,变本加厉地杀人夺物;倒霉的布立吞人生活中充满了恐慌。仿佛是嫌只有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在这儿作恶多端还不够似的,撒克逊人[4]也乘着船跑来祸害岛上的居民。此外,就连岛民们自己好像也认为日子过得尚不够悲惨、还需要加点料,他们会为了做什么样的祷告、应该怎样祷告而大吵大闹。这在教士中间尤为严重;他们不顾一切地互相辱骂,诅咒所有不听自己劝说的人(这一点竟然与德鲁伊教徒[5]出奇地相像)。总而言之就这样,您大概也猜到了,布立吞人的生活糟糕透顶。
简单说来,在这等凄风苦雨的逼迫下,布立吞人不得不向罗马人呼救。于是一封名为《布立吞人的呻吟》[6]的求助信被送往了罗马。他们在信中说:“野蛮人把我们赶下海去,海水又把我们抛还给野蛮人。我们要么死于剑下,要么死在水里,除了这项艰难的选择之外,我们就一无所有了。”可罗马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救不了布立吞人,因为他们自己的敌人也十分凶残强大,光是为了自保,就已经耗费了罗马人大半的精力。最后,布立吞人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苦日子,便决定跟撒克逊人讲和,并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国家来,帮忙抵挡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的入侵。
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一位名叫沃蒂根[7]的不列颠君主,他跟亨吉斯特、霍萨两位撒克逊人首领[8]签订了友好条约。在古老的撒克逊语言里,这两个首领的名字的意思都是“马”,因为撒克逊人和其他未开化的民族一样,都喜欢用动物的名字来给人命名,比如霍萨(意为“马”)、沃尔夫(意为“狼”)、贝尔(意为“熊”)、洪多(意为“猎犬”)等。北美洲的印第安人虽然远远比不上撒克逊人,可他们到现在还这样做呢。
亨吉斯特和霍萨赶跑了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为此沃蒂根对他们感激涕零,他不仅同意他们在英格兰一座名叫萨尼特[9]的小岛上定居,还准许他们再多请些同胞来一起住。不过,亨吉斯特有一个漂亮女儿叫罗伊娜[10]。在一场宴会上,她把一个盛满了酒的金杯递给了沃迪根,并对他说:“亲爱的国王,为您的健康干杯!”国王就喜欢上了她。依我看,这是亨吉斯特的诡计;他的目的是诱使国王坠入情网,好借机加强撒克逊人对国王的影响力,而前来赴宴的美女罗伊娜、金酒杯还有其他的一切,都是事先准备好的。
但不管怎样,反正他们结为了夫妇;而且,直到很久之后,每逢国王对撒克逊人生气,或者怀疑他们有心扩张领土,罗伊娜就会伸出自己白皙的双臂环绕住他的脖子,柔声柔气地说:“亲爱的国王,他们是我的族人啊!好好地对待他们,就像你喜欢我这个撒克逊姑娘一样,人家在宴会上用金酒杯向你敬过酒呢!”面对此情此景,我真是不知道国王如何能把持自己。
可是,人终有一死!随着时间的推移,沃蒂根死了,不过——我恐怕——是在被赶下王位、关进监牢之后;后来,罗伊娜死了;再后来,一代又一代的撒克逊人和布立吞人也相继死去了。然而他们的事迹却没被忘却:长着白胡子的吟游诗人们频繁地出现在一场场宴会上,讲述他们祖先的功绩。在那些人吟唱的历史故事当中,最有名的当属那些讲述亚瑟王[11]的勇气和美德的传说。据说亚瑟王是那个古老年代里的一位不列颠君主。可是,究竟他是确有其人、还是几个人的故事被混在一起归入了他的名下、或者关于他的一切都是虚构,就没有人知道了。
不过,正如吟游诗人在故事和歌谣里描述的那样,早期撒克逊人统治时代的确曾经发生过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我马上就讲给您们听。
在沃蒂根那个年代前后,不断有新的撒克逊人在各部首领的带领下,成群结队地涌进不列颠境内。其中一拨人打败了东部的布立吞人,在那里定居下来,给自己的地盘起个名字叫埃塞克斯[12];还有一群人在西边住下了,称自己的...
撒克逊七国当中,最有名的当属肯特[21]王国。因为来自罗马的修道士奥古斯丁[22],就是在这里向撒克逊人(当时他们骑在布立吞人头上作威作福,根本不屑于听后者讲述关于宗教和其他任何东西的事)宣扬基督教的。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23]特很快就改变了信仰,他宣布自己皈依基督教的时候,朝臣们也都自称是基督教徒。后来,他的十万国民也皈依了基督教。奥古斯丁在国王的宫殿附近盖了一座小教堂,现在这块地方已归美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24]所有。伦敦附近有一个布满泥泞沼泽的地方,原先是一座为阿波罗[25]兴建的庙宇。国王的外甥赛贝尔[26]在那里为圣彼得[27]建了教堂,也就是现在的威斯特敏斯特教堂[28]。而在伦敦市内,在一座黛安娜[29]庙宇的地基上,他又另外修建了一座小教堂,即圣保罗教堂[30];从那个古老的年代开始,它就屹立在那儿,直到今日。
埃塞尔伯特去世后,这片土地上的明君就变成了诺森布里亚[31]的国王埃德温[32]。据说在他当政期间,妇女和孩童可以放心地拿着一袋金子而不必遮遮掩掩。他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了洗礼,还举办了一次隆重的会议来商讨他本人及其臣民是否应该全部信仰基督教。结果他们决定皈依基督。旧宗教的大祭司夸菲[33]在会上做出了重要演讲。他在发言中告诉人们,自己发现那些古老的神明都是些骗子,“我百分之百确定,”他说,“看看我吧!我伺候了那些神灵一辈子,他们却一点事都没有替我做过。可要是他们真有本事,起码也该让我发迹,才对得起我为他们做过的一切。但鉴于他们从来都没让我发迹过,我十分肯定他们都是骗子!”说完,这位举止奇特的祭司就迅速拿起了宝剑和长矛,跨上战马,在众目睽睽之下朝神殿疾驰而去,并将长矛掷向它以示羞辱。从那以后,基督教便在撒克逊人中间传播开来,成为了他们信仰的对象。
大约一百五十年之后,有一位王子埃格伯特[34]宣称自己更有资格继承韦塞克斯的王位。然而,当时的国王贝奥特里[35]却有着极其强势的背景,因为他娶了埃德贝加[36]做妻子,岳父奥法[37]也是撒克逊七国的国王之一。这位埃德贝加王后是个机敏的杀手,要是谁冒犯了她,谁就得死。一天,她给某位附属于朝廷的贵族调制了一杯毒药,不想却被她的丈夫误饮下去,丢了性命。于是百姓们揭竿而起,成群结队地冲向王宫,在宫门处高喊“打倒恶毒的王后,她会给人下毒!”人们把她驱逐出境,还废除了被她玷污的头衔。多年以后,一些从意大利归来的游客说他们在帕维亚镇[38]看到过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乞丐,她以前端庄美丽,可那时已经面黄肤皱,弯腰曲背地在街上四处游荡,流着眼泪乞讨面包。人们还说她就是那个给人下毒的英格兰王后。那的确是埃德贝加没错,后来她就那样死了,尸体曝露在外,脏兮兮的头上连个遮盖的东西都没有。
由于埃格伯特曾经提出登上韦塞克斯王位的要求,他觉得自己呆在英格兰已经不安全了,就到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39]的王宫去寻求庇护。倒霉的贝奥特里而死,他才刚一咽气,埃格伯特便回到不列颠,继承了韦塞克斯的王位。不仅如此,他还征服了其余六国的几位君主,吞并了他们的领土,并首次把自己所统治的国家称为英格兰。
然而这时候,新的敌寇——斯堪的纳维亚[40]人出现了,他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把英格兰折腾得够呛。这是一个来自丹麦和挪威的民族,英国人称其为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熟悉海上的情况,生性好战,胆大妄为,心狠手辣,也不信仰基督教。这些人大老远坐船跑来,在所到之处抢劫、放火。他们在战场上打败过埃格伯特、也被埃格伯特打败过,可是双方都不把失败放在心上。在埃塞伍尔夫[41]和他的儿子埃塞尔博德[42]、埃塞尔伯特[43]以及埃塞雷德[44]四个人的统治时期,斯堪的纳维亚人来了一次又一次,连烧带抢,把英格兰搞得一片狼藉。埃塞雷德在位期间,他们捉住了英格兰东部地区的统治者埃德蒙,还把他捆在树上,要求他改变信仰,可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埃德蒙冷静地拒绝了。于是这些人就打他、跟他开些可鄙的玩笑,在他完全无法自卫的情况下朝他射箭,最后还砍掉了他的脑袋。埃塞雷德国王也在和斯堪的纳维亚人作战的时候负伤殒命,本来还会有更多人成为他们的刀下鬼,然而接下来的这位继任者却是英格兰史上最优秀、最聪明的君主。
[1] 布立吞人(Briton),6世纪以前居住在不列颠岛南部的的凯尔特民族。(译注)
[2] 指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公元122年,哈德良为防御北部皮克特人反攻,保护已控制的英格兰的经济,开始在英格兰北面的边界修筑一系列防御工事。公元122—128年,罗马人耗时六年,修建了一道长73公里的泥石混合城墙,高约4.6米、底宽3米、顶宽约2.1米,上面筑有堡垒、瞭望塔等,后人称之为哈德良长城。公元142年,罗马人在哈德良长城以北又修筑长达37公里的安东尼长墙。(译注)
[3] 皮克特人(the Picts)指数世纪前,先于苏格兰人居住于福斯河以北的皮克塔维亚,也就是加勒多尼亚(现今的苏格兰)的先住民。(译注)
[4] 撒克逊人(Saxons)又译萨克森人,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最早居住于波罗的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地区,即今日德国境内的尼德萨克森(Niedersachsen)。曾在北海大肆进行海盗活动。公元5世纪早期开始在德意志北部以及沿高卢和不列颠的海岸迅速扩张。这种扩展与法兰克人发生冲突。公元772年,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开始对其进行征服战争,战争时断时续进行了32年,终于把撒克逊人并入法兰克帝国。(译注)
[5] 德鲁伊教(Druidism)是西方世界最古老信仰之一,信徒崇拜大自然,并将橡树视作至高神祇的象征,他们把寄生在橡树上的槲寄生看作一种万灵丹,认为它具有神圣的疗效。相传德鲁伊教的仪式和教义都是非常神秘的,而且只依照惯例口头传授。所以很多历史学家经过历代研究和探索,对德鲁伊教依然所知甚少,绝大多数有关德鲁伊教的资料还是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罗马时代以后,由于基督教的控制,人们逐渐淡忘了德鲁伊教。但是到了公元1717年,一名自称德鲁伊大祭司的威廉·史度克里和约翰·托兰又重建了德鲁伊教,而后的亨利·荷力恢复了其古代教条,使其成为类似于共济会的慈善团。近代的新德鲁伊教组织则大多以德鲁伊教为载体,传达一些更现代的观念,例如信仰自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译注)
[6] 布立吞人向罗马军队发出的求助信,请求对方协助抗击野蛮人的入侵;这封信最早见于6世纪传教士吉尔达(St Gilda)的著作《不列颠的征服与毁灭》("On the Ruin and Conquest of Britain")。(译注)
[7] 沃蒂根(Vortigern),公元5世纪的一位不列颠军阀。(译注)
[8] 亨吉斯特(Hengist)和霍萨(Horsa),相传他们是朱特部落一个名叫威特吉尔斯的人的儿子,且二人同为第一批迁到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领袖,于446~454年前来不列颠协助国王沃蒂根与皮克特人作战。(译注)
[9] 萨尼特岛(the Isle of Thanet),位于英格兰肯特郡东北角一小岛,濒临泰晤士河口湾及大斯陶尔(Great Stour)河的两条支流。(译注)
[10] 罗伊娜(Rowena),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领袖亨吉斯特的女儿,因史料记载不详而被现代历史学家视为虚构人物。(译注)
[11] 亚瑟王(King Arthur),传说中古不列颠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国王。他的传说最早记载于公元7世纪至十一世纪的威尔士诗集《高多汀》("Y Gododdin")中,其形象随着传说故事的演进而不断地变化,最后演变成为统治不列颠之王,成为将兰斯洛特、崔斯坦等传说中的骑士收于麾下的“圆桌骑士团”首领,拥有至高荣誉的英雄。(译注)
[12] 埃塞克斯王国(Kingdom of Essex),撒克逊七国之一,建于6世纪。最后一任国王是西热尔德(Sigered),他于825年将王国割让给埃尔伯特。现在的埃塞克斯是英国英格兰东南部的郡。东滨北海、南界泰晤士河口。面积3,672平方公里,首府切姆斯福德(Chelmsford)。(译注)
[13] 韦塞克斯(Wessex),意即“西撒克逊”(West Saxons),撒克逊人建立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据说是在495年由塞尔迪克领导下的撒克逊人建立。(译注)
[14] 诺福克郡(Norfolk)位于英格兰东北部,郡治在古城诺维奇;东临北海,南接萨福克郡,西北部沿岸地区与林肯郡东南沿岸地区合组成沃什湾。(译注)
[15] 萨福克郡(Suffolk)位于英国英格兰东部,郡治在伊普斯维奇(Ipswich);东临北海,北接诺福克郡。(译注)
[16] 撒克逊七王国(the Saxon Heptarchy),从五世纪中开始,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等众多日耳曼部族攻入不列颠尼亚(今英格兰),建立起七个相互征战的王国。日后的英语就起源于这个时期。七个王国分别是: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麦西亚(Mercia)、东安格利亚(East Angelia)、埃塞克斯(Essex)、肯特(Kent)、萨塞克斯(Sussex)以及韦塞克斯(Wessex)。(译注)
[17] 德文郡(Devonshire),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郡,郡治埃塞特克(Essex);西邻康沃尔郡,东南方濒临英伦海峡。(译注)
[18] 康沃尔郡(Cornwall)位于英国英格兰西南端,北面和西面濒临大西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首府特鲁罗(Truro)。(译注)
[19] 威尔士(Wales)是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个王国,位于大不列颠岛西南部,东界英格兰,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海峡,北靠爱尔兰海,加的夫(Cardiff)是其首都与第一大城。(译注)
[20] 一座位于廷塔杰尔(Tintagel)半岛的中世纪城堡,与康沃尔郡的廷塔杰尔村相邻,传说中它是由亚瑟王设计的。(译注)
[21] 肯特王国(Kent),英格兰东南部的中世纪王国,相传在5世纪由朱特人建立,并于10世纪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改称肯特郡;现在的肯特郡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南部。北临泰晤士河河口湾,东濒多佛尔海峡,西北与大伦敦毗邻;首府梅德斯通(Maidstone)。(译注)
[22] 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Canterbury,约公元6世纪前期至公元604年),本笃会修道士,于597年成为第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据说他还是英国国教会的创始者之一。595年,罗马教皇格雷戈里派奥古斯丁带领一批传教士到英格兰去,说服肯特国王及其臣民皈依基督教。(译注)
[23] 埃塞尔伯特(Ethelbert),肯特国王,在位56年,曾于568年抗击韦塞克斯人。他在公元597年接受洗礼,大批臣民也和他一同皈依基督教。(译注)
[24] 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位于英国肯特郡郡治坎特伯雷市,建于公元324年,是英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基督教建筑之一。(译注)
[25] 阿波罗(Apollo),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他被视为司掌文艺之神,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译注)
[26] 赛贝尔(Sebert),东撒克逊人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国王。(译注)
[27] 圣彼得(Saint Peter),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他是耶稣第一个选的门徒。(译注)
[28]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坐落在英国伦敦议会广场西南侧,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它最初由笃信宗教的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直到15世纪末才告竣工。 (译注)
[29] 黛安娜(Diana),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和狩猎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耳忒弥斯(Artemis,阿波罗的妹妹)。(译注)
[30] 圣保罗(Saint Paul)是耶稣的同时代人,但比耶稣年轻。他是发展新生的基督教教徒的最重要的先驱。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坐落于英国伦敦,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纽盖特街与纽钱吉街交角处,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代表,以其壮观的圆形屋顶而闻名,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它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译注)
[31] 诺森布里亚(英语:Northumbria),是盎格鲁人建立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最初由两个以迪斯河为界的独立小王国组成,其中一个是伯尔尼西亚,它的领土范围包括今天的东苏格兰、英格兰的伯维克、罗克斯堡、东诺森布里亚以及达勒姆地区。另外一个是德拉,它的领土范围包括今天英格兰的约克郡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译注)
[32] 埃德温(Edwin,586–632/3),诺森布里亚国王,公元616年开始执政,直到去世;627年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译注)
[33] 夸菲(Coifi),于公元627年在诺森布里亚的古德曼哈姆神殿担任祭司。(译注)
[34] 埃格伯特(Egbert),韦塞克斯国王,公元802至839年在位。(译注)
[35] 贝奥特里(Beorhtric),韦塞克斯国王,公元786至802年在位。(译注)
[36] 埃德贝加(Edburga),麦西亚国王奥法的女儿,据说她因失手毒杀了丈夫贝奥特里而逃到了法兰克帝国,成了一名女修道院院长,又因与人通奸而被逐出修道院,在帕维亚沿街乞讨直到死去。(译注)
[37] 奥法(Offa),麦西亚国王,公元757至796年在位,曾帮助贝奥特里登上王位。(译注)
[38] 帕维亚(Pavia),属于意大利伦巴第大区。位于米兰市南部24英里(30公里),是提契诺河畔的引人入胜的历史名城。(译注)
[39]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742-814),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还引入了欧洲文明,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译注)
[40] 斯堪的纳维亚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也包括丹麦,这些国家彼此视对方属于斯堪的纳维亚。虽然他们政治互相独立,共同的称谓却显示了他们的文化和历史有深厚的渊源。斯堪的纳维亚一词对于世界各地的人有不同的含义,但北欧国家才是称呼三个斯堪的纳维亚王国(挪威、瑞典和丹麦)以及两个共和国(芬兰、冰岛)的正式名称;这里的称呼虽为“Danes”,但其指的确是来自同一个文化历史背景的北欧多国国民,还非只有“丹麦人”。(译注)
[41] 埃塞伍尔夫(Ethelwulf),韦塞克斯国王,公元839至858年在位,曾于825年征服肯特王国。(译注)
[42] 埃塞尔博德(Ethelbald),埃塞伍尔夫的次子,韦塞克斯国王,公元858至860年在位。(译注)
[43] 埃塞尔伯特(Ethelbert),埃塞伍尔夫的三子,韦塞克斯国王,公元860至865年在位。(译注)
[44] 埃塞雷德(Ethelred),埃塞伍尔夫的四子,韦塞克斯国王,公元865至871年在位。(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