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贯珠的意思(贯珠萦纡醉中原)

贯珠的意思(贯珠萦纡醉中原)三、在周玉珍的不少唱段中,其对姊妹艺术品种的吸收是相当大胆的,但听来却全然没有艰涩拗口或南腔北调的感觉,原因何在?乃“移宫换调”之神通也。凡一应外来曲调,当嵌入固有曲式、板式之中时,必对其加以改造,以抹平痕迹,达到旋律的和谐、自然、统一。二、周玉珍出生在小调曲于的故乡,自幼接触的全是小调曲牌。但建国以后的河南曲子由于交流渠道的畅通,为适应剧情的需要,却融进了大批南阳大调曲牌。大调曲的演唱风格端庄肃穆,在喜剧中如何统一于小调曲的俏丽活泼;而在正剧中小调曲又如何借鉴大调曲的含蓄、稳重,此二者便成了完善、发展曲剧音乐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周玉珍采用的办法是:前者,大调唱腔用小调唱法;后者,小调唱腔用大调唱法,此谓之唱腔唱法的双向互补。而另一出《寇准背靴》,之所以后来改名为《背靴访帅》,则确系由于“戏筋”恰恰就在这个“访”字上。寇莱公对柴郡主的跟踪、试探、逗乐,和柴郡主对老寇准的嗔怪、矫情、

作者:马紫晨

贯珠的意思(贯珠萦纡醉中原)(1)

周玉珍 李振乾伉俪演出《寇准背靴》

周玉珍是河南曲剧中年表演艺术家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为了曲剧事业的振兴,为了青年演员的学习、成长,也为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我觉得有必要从理论高度上对周玉珍的表演定位及唱风、唱派给以科学的解析和阐释。

周玉珍在接受某一个角色时,从不孤立地琢磨自己这个人物,读自己的词,学自己的唱。而是着眼于全剧、全局,“牵住牛鼻子”。往昔,名老艺人常讲:“书有书梁,戏有戏筋。”戏筋,便是“戏核”,也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性的要害。不管主角、配角,只要抓住这个戏筋、戏核,或曰“戏窍”、“戏胆”,中心明确,劲往一处使,那么全局就活了,“戏”也就容易演成功了。比如《跑汴京》,她饰演剧中的“巧姐”一角。在她对全剧进行分析解剖之后,立刻便悟出这出戏演好演坏其关键就在巧姐这个“巧”字上。不仅戏剧事件的巧合,情节的巧妙,而且矛盾的解决,斗争的胜利,也全得力于窦巧姐这个人物。她(巧姐)本长着一双能描龙绣凤的巧手,现在又要她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巧对、巧应答,因此她(周玉珍)必须在“巧”字上下功夫,使用巧口、巧舌、巧说、巧唱、巧思、巧计,既大胆泼辣而又机智善变地来打赢这场宫司,以“巧”字赢得观众。

而另一出《寇准背靴》,之所以后来改名为《背靴访帅》,则确系由于“戏筋”恰恰就在这个“访”字上。寇莱公对柴郡主的跟踪、试探、逗乐,和柴郡主对老寇准的嗔怪、矫情、周旋,统统归结于一个呕心沥血要“访”出杨延景生死的真相,而另一个则千方百计不想让对方“访”出这位杨家的孤子独苗,以免再遭奸臣的谗害。其间,故事场景和戏剧动作又设计到夜间,于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主题思想通过趣味性的化解,终于使观众实现了审美的愉悦。周玉珍把“宫廷生活世俗化,金枝玉叶民间化,青衣行当花旦化’的“三化”演法也便完全成功了……

正因为对剧情抓得准,吃得透,所以与为一个(像周玉珍这样)兼具音乐设计能力的好演员,就必将在唱腔、唱法上大有作为,并在其表演风格趋向成熟的时候,于不知不觉中慢慢产生井铸成她自己的唱风和唱派。

一、她出与曲子世家,自幼即处于浓浓的乡音熏陶之中,是以《云楼会》、《对花庭》等地道的曲于戏唱调打下的基础。因有传统唱法的底子,而后即令接受新设计的作品,她也能在不改变主旋律、主干音的前提下,下意识地通过上下二度的小涟音、小滑音、小颤音等装饰性手段,唱出(或曰“化出”)曲子戏的原汁原味来。

二、周玉珍出生在小调曲于的故乡,自幼接触的全是小调曲牌。但建国以后的河南曲子由于交流渠道的畅通,为适应剧情的需要,却融进了大批南阳大调曲牌。大调曲的演唱风格端庄肃穆,在喜剧中如何统一于小调曲的俏丽活泼;而在正剧中小调曲又如何借鉴大调曲的含蓄、稳重,此二者便成了完善、发展曲剧音乐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周玉珍采用的办法是:前者,大调唱腔用小调唱法;后者,小调唱腔用大调唱法,此谓之唱腔唱法的双向互补。

三、在周玉珍的不少唱段中,其对姊妹艺术品种的吸收是相当大胆的,但听来却全然没有艰涩拗口或南腔北调的感觉,原因何在?乃“移宫换调”之神通也。凡一应外来曲调,当嵌入固有曲式、板式之中时,必对其加以改造,以抹平痕迹,达到旋律的和谐、自然、统一。

四、鉴于上述三点做法,周玉珍的唱腔便给人以明显的创新之感。但这样的创新却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基于深厚的民族民间传统,浓郁的乡音乡情,在扮演过一百多个性格迥异的各类人物中,一步步领受、感悟出的真知灼见。她在剧团里和舞台上所以被同仁和观众誉为“新调门”,就因为她从不满足于己有的唱法。像《西厢记》里的红娘,《杀庙》里的秦香莲等角色,她不知己经演出了多少遍,但直到如今仍孜孜不倦地在改进调门。周玉珍的这种进取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贯珠的意思(贯珠萦纡醉中原)(2)

周玉珍与张新芳

五、周玉珍的嗓子也很宽,以“C”为基调,极端音区可达21度。而使用于曲剧演唱的基本音域却只需15度。这样,对她来说,当然就显得挥洒自如,上拔下抑,毫不吃力。特别有一点应该提出的是:在周玉珍的唱腔中,还不时可见两种模式的12度大跳,或迳直从高音5上张口,如果按古人对演唱“凡歌一声,声有四节:起末、过度、温簪、落”的要求来衡量,那么她这种“在调门上突显高低”的唱法确是近乎冒险的,但我们却从未发现其有“嗓拗、劣调、落架、漏气”的情状。

六、“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气,行话谓之“气口”,也即呼吸方法。周玉珍对“气口”的运用是很成熟的。理论上讲,呼吸方法的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着‘唱法”(技巧表现)能否轻松地进入“自由王国”。曲剧老艺人曾把“气息”的运用总结为“提、送、沉、补、弹、揉、断、抽、颤、嗽”等十种方法。在《跑汴京》一剧中我们看到,周玉珍饰演的窦巧姐一角,和《西厢记》中饰演的红娘一角,其唱腔中使用的闪、垛、抢、垫、滚口、花舌、偷宇、仿声等,可以说把演唱上的各种技巧全都发挥到了极致。特色性滑音和大弦伴奏也达到了高度的谐和。而更为难得的是:周玉珍通过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而十分巧妙地“蓄势”待发,等“火候”一到,便喷发“起范儿”,从而迅即造成一种既给人以美感又具有独特表现力的声音造型,实际上是意到——气到——力到的高度统一。

七、音色,即音的色泽。许多演员嗓于不错,音准也不冒不凉,贴弦合调,可就是缺少勾魂摄魄的艺术感染力,原因大抵在此。周玉珍的音色简言之,即:她不仅具有一般青衣花旦行当所必需具备的文静隽秀、圆润优雅、俏丽柔婉、情脆流畅等条件,而且与众不同的是,她的演唱还特别给人以“甜”的感觉,出字如贯珠,腔口水灵灵,百数十句唱下来也全不见半点尖粗拗喉之病。

贯珠的意思(贯珠萦纡醉中原)(3)

赴台演出《寇准背靴》

八、风格与韵味。这两个概念虽不等同,但却相互关连。记得驻马店市人民医院有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樊医生,本业以外,他唯一的爱好就是音乐,音乐门类中他最最喜欢听的便是周玉珍的唱腔。这位河南医科大学的高材生并未见过周玉珍,也没看过她的演出,却从磁带上对之入了迷,日常生活中简直到了“不听周腔,食而无味”的程度。他是我的朋友,我又是这方面的圈里人,所以欣常之余便顺理成章地让我送他一帧周玉珍的照片,并设法多找些周玉珍的音带。问他为什么如此痴迷“周腔”?他的答复倒也简沽明了:“有味儿。”实即艺术的魅力使然。是的,有味儿才能百听不厌,有味儿才能“余音绕梁’。唐·谢偃《听歌赋》中说得好:”声欲申而含态,气未理而腾芳,乍连延以烂漫,时顿挫而抑扬。”此四句正是有关“韵味儿”的高度概括。周玉珍演唱的火候、功力,较好地集中体现在她那“萦纡牵结、推题丸转”的行腔韵味上。

九、“以情带声’是对所有戏曲演员的普遍要求。但能把声音、字意、感情三者浑然溶为一体,井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却是周玉珍的鲜明特色。在《秦香莲》、《周仁献嫂》等悲剧中,她的这一特色尤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激情处排山倒海,悲愤时如泣如诉。几十年中周玉珍锲而不舍所苦苦追求的,就是如何实现声腔艺术上的真谛,有感而发,”情动于衷’,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最终达于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得其意而后唱’,一切“抑、扬、顿、挫、轻、重、刚、柔、滑、颤、挑、压”的演唱技巧都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服务,声音造型是外在的躯壳,而情感世界才是灵魂。

贯珠的意思(贯珠萦纡醉中原)(4)

左起:周玉珍 兰文祥 李振乾、

十、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也即常说的“角色是否能在舞台上活起来”

十条之外,还有一些,但上述各节无疑是周玉珍最基本的做法,最明显的优长,最成功的实践。不过她并未停步,仍在上下求索,仍在努力攀登,仍在刻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

马紫晨先生的文章,图片来自李振乾、周玉珍二位老师的博客,特表感谢!

凭记忆写写老版的哭灵唱词:

哎呀,郡马,我夫。哎,我早死的郡马爷呀……

你活着替宋王疆场拼命,屈死反倒落罪名

咱到底犯了什么罪,难道说咱就没有一点功

郡马爷你再睁眼看一看,老的老,小的小,

老少寡妇八九名,是多么的苦情

自从那金沙滩前一仗败

死亡了杨家弟兄五六人

老父帅两狼山前碰碑死

七兄弟又被潘洪箭穿身

只剩郡马人一个,单根独苗在杨门

实指望咱们夫妻同到老

哪料想半路两离分

越思越想越气愤

不除奸贼不甘心

立起身来往外走

佘太君:急忙上前问原因

儿媳你要往哪里去

柴郡主:趁黑夜杀进贼府门

佘太君:贼府兵多你怎能进

柴郡主:咱杨府也非一个人

佘太君:你要领兵去造反

柴郡主:报仇雪恨除奸臣

佘太君:撇下个小宗保谁管谁问

也舍得你这个婆婆老娘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