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谁说的(活着的人都在骂他)
有些人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谁说的(活着的人都在骂他)他有女友,他和父母同住多年也没起过争执,同样,他的同学、邻居、同事和老师都评价很好,都说他为人热情,易相处。白石隆浩专门利用推特杀人。他在推特上长期关注那些喜欢发布“我很想死”、“我要自杀”的年轻女性,然后在下面留言,表示“我可以帮到你”,“如果不想一个人,我们可以一起自杀”。27岁的凶手白石隆浩,平均一周杀人一次。“熟能生巧”,他分尸的效率越来越高,截止案发,他可以一天之内把人“完美”杀死并分解。这个连环杀人案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两大点:其一,被杀的人多有自杀倾向。
国民忙着为江歌被杀案伸张正义的时候,日本民众的投入热情似乎不能令国人满意。
这是有原因的:日本刚刚发生比陈世峰杀江歌更严重的连环杀人案。
1.帮助自杀者“圆梦”的白石隆浩
10月31日,东京警视厅在神奈川县的一间公寓里发现了9具尸体:8具女性,1具男性,其中有一对是情侣。
27岁的凶手白石隆浩,平均一周杀人一次。“熟能生巧”,他分尸的效率越来越高,截止案发,他可以一天之内把人“完美”杀死并分解。
这个连环杀人案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两大点:
其一,被杀的人多有自杀倾向。
白石隆浩专门利用推特杀人。他在推特上长期关注那些喜欢发布“我很想死”、“我要自杀”的年轻女性,然后在下面留言,表示“我可以帮到你”,“如果不想一个人,我们可以一起自杀”。
他有女友,他和父母同住多年也没起过争执,同样,他的同学、邻居、同事和老师都评价很好,都说他为人热情,易相处。
谁也不曾将他和变态杀人魔的形象联系到一起。
3. “爱你就吃了你”的食人魔:佐川一政
1981年6月16日,巴黎警方在一间公寓的冰箱了,发现了一堆人体组织。
举世著名的“食人魔”佐川一政暴露了。
和白石隆浩、植松圣一样,佐川一政也很温和,甚至level更高。
佐川一政家庭背景极其优渥,从小接受优等教育。案发前一年,他刚获得索邦大学(巴黎大学前身)文学硕士学位。
身高一米五多的、身体瘦弱的佐川一政,有一天发现自己爱上了西洋妞里尼•哈特维尔特。
他找了个借口,邀请里尼来到自己的公寓,表白并申请上床,被拒绝。气急败坏之下,佐川一政拿起来福枪,杀了对方,并奸尸。
泄欲完毕,割下了里尼的臀部和乳房,当天吃了一部分,剩下的冻在冰箱,想吃的时候就吃。
没法吃的部分,慢慢腐臭,佐川一政无法忍受,只好送到外面处理,然后被发现,被调查。
“爱你,我就吃了你”。
这句迷人的情话,被佐川一政实践了,是真吃啊!!!
和前面两个案子一样,凶手归案后的部分更加令人震惊。
佐川一政家太有钱了,他的父亲很快找了个厉害的律师,在律师的支招下,佐川一政装精神病,很快以不适合在法国受审为由,引渡回日本,关了一段精神病院,就释放了。
佐川一政出来后,高调写了一本书——《在雾中》,生动分享了自己吃人的全过程。
然后写专栏,开美食节目。
在日本,很多人崇拜佐川一政,称之为“教父”。
在全世界,佐川一政也很受“追捧”:
滚石乐队以他为蓝本创作了《Too Much Blood》。
Human Factors Lab乐队创作了《和里尼共进晚餐》。
Viasa电视频道拍摄了纪录片:《食人巨星》。
杀人犯佐川一政,像个明星一样滋润地活在人间。
4. 日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看着不太冷的变态杀手?
白石隆浩、植松圣、佐川一政,这些温柔的杀手,告诉我们:
千万不要看人的表面,杀手的脸上从来不写名字。
他们表面彬彬有礼,温和谦让,内心崇尚武力,灵魂深处蕴藏邪恶种子。
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看着不太冷的变态杀手?
一,日本盛产矛盾的国民
在这个岛国,有动人的绯句,有虐心的文学,有露骨的色情,有谦谦君子般的礼教,有充满道义的影视剧,有变态的心理和欲望。
就连动漫也美与变态并存,既有《你的名字》,也有《少女椿》。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早就揭示:日本文化就是这么撕裂。
二,日本人活得很压抑
岛国资源少,日本人长期患有生存焦虑。日本经济不稳定,动不动受危机影响。在这种常态下,岛国居民普遍处于无安全感状态。所以才有那么多反映末日危机的日本动漫和电影。
经济压力大,可自由选择的空间又那么小。日本奉行终身制工作,导致很多日本人,丢了工作就等于掉了命。植松圣杀人的现实原因就在于他丢了残障看护机构的工作。
不为经济发愁的日本人也活得很压抑,这归因于日本繁琐的礼教文化。
日本人从小要遵守太多礼节,他们被教导有礼貌、守规矩、工作要认真、对人要鞠躬,长期受束缚,总渴望大发泄。
所以,居酒屋里充满上班彬彬有礼、下班各种发酒疯的男人。这些拥有好职业的男子,在一夜买醉后就得到了释放。而那些不怎么幸运的人,可能就需要通过杀人来泄愤了。从事“皮条客”职业的白石隆浩,就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素养,忽悠到那么多女子,通过猎杀她们来发泄。
三,日本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很独特
中国普遍信奉“好死不如赖活”,我们对生命充满敬畏。而日本人对待死亡的方式,和我们很不一样。这是一个不怕死的国度。
自杀文化就是一个例证。在美丽的富士山下,有一座著名的自杀森林。很多日本人常常到这儿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至于政府挂起了这样的告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想不开的时候,请想想父母兄弟老婆孩子,想死,先找人商量商量吧。
政府一直在试图寻找根源然后想办法解决,然而自杀率始终居高不下。
日本有自杀俱乐部、自杀网络集团。这也就给了白石隆浩们杀人如麻的机会。
几年前,一部名叫《循环自杀》的电影,成为日本当年最卖座的惊悚片之一。
日本出版过一本《自杀完全手册》,里面对自杀手法和疼痛指数都有详细介绍。
不能给孩子留下大笔遗产的老人,很多选择自杀的方式给子女留下最后的礼物。
自杀成为社会现象,孵化出“雪中送炭”、帮助人自杀的怪胎。四,日本人守住了公序,却没有守住底线。
表面上看,日本很文明,人们普遍遵守公共秩序,素养很好。
而日本人遵守规则基于“绝不麻烦别人”的心理,这跟道德无关。
在日本,给人添麻烦是很糟糕的事情。一方面,公开场合,你插个队,会遭人鄙视,甚至被举报抓起来,另一方面,背地里,你当妓女,你吸毒,你关起门来怎么都行。
漫画画吃屎,拍吃屎,影视剧喜欢乱伦,综艺花样整人,深夜的成人节目尺度吓人……这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视为禁忌和底线的东西,日本人视为“创意”。
这些“创意”挑战和养大了日本人的接受度和容忍度,于是才有了佐川一政式的“传奇”。
有些底线还是要守住的,不然就给了变态忍不住去执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