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鹿晗为什么不剃头(骂鹿晗的都是外行)
上海堡垒鹿晗为什么不剃头(骂鹿晗的都是外行)上海堡垒,彻底塌了。就连屹立不倒的东方明珠都拯救不了它了。争议之下,8月11日,导演、原著作者接连道歉,但仍避免不了成为众矢之的。那几个曾经捧过的自媒体,也啪啪打脸,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不得翻身。观众也不负众望的全面炮轰,水军都救不了的那种。最后导演只得给自己找了个理由——“我用错了鹿晗”。豆瓣开局评分4.2分,几天后就降到了3.2,提前锁定今年的烂片排行榜;排片从32.8%跌至0.1%,上映6天累计票房仅1.17亿元,总票房预计1.25亿元,相比3亿多的投资可真是亏到姥姥家了。票房口碑双扑街,网友对其最经典的评价是:“《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扇门,而《上海堡垒》又把它给关上了”。
科幻电影市场并不需要一堆《流浪地球》,差异化的风格才能够让这个领域全面开花。
《上海堡垒》又火了一轮,这次是因为导演把锅扣在了鹿晗的头上。
这部电影收获的关注度,在上映前就可见一斑——改编自著名科幻同名小说,历时六年筹备;导演是指导过《失恋三十三天》和《蜗居》的滕华涛,领衔主演鹿晗舒淇……这些元素加上国产科幻电影的自带话题,基本可以坐等火爆院线了。
然而,它却以另一种方式“火”到了大家面前。
豆瓣开局评分4.2分,几天后就降到了3.2,提前锁定今年的烂片排行榜;排片从32.8%跌至0.1%,上映6天累计票房仅1.17亿元,总票房预计1.25亿元,相比3亿多的投资可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票房口碑双扑街,网友对其最经典的评价是:
“《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扇门,而《上海堡垒》又把它给关上了”。
争议之下,8月11日,导演、原著作者接连道歉,但仍避免不了成为众矢之的。那几个曾经捧过的自媒体,也啪啪打脸,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不得翻身。观众也不负众望的全面炮轰,水军都救不了的那种。最后导演只得给自己找了个理由——“我用错了鹿晗”。
上海堡垒,彻底塌了。就连屹立不倒的东方明珠都拯救不了它了。
定位硬科幻,让烂片无药可救
分析观众对于《上海堡垒》的吐槽,总体分为几个方面:剧情差、特效差、剪辑差、人物形象差、影片定位失误。
而影片的定位失误,就是压垮《上海堡垒》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前期的宣传中,《上海堡垒》拉上了此前大火的《流浪地球》,誓要在国产科幻电影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然而它忽略了一件事:成为第一胜过做的更好。屈居第二,进入大众心智的道路就会充满荆棘和坎坷。与《流浪地球》关联固然能创造更高的话题量,但同时也避免不了会以这部“口碑之作”作为标杆来接受评判。《流浪地球》作为一部典型的“硬科幻”电影,超震撼的特效 打动国人的文化内核第一次让国人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后来者们想超越它的地位可谓难上加难。
在这里也普及一下“硬科幻”的定义。硬科幻,简单来说就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推进情节发展的作品,而这样的题材,对于特效、剧情、主演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限定。
此前国内也不是没有硬科幻电影的尝试,但掀起的水花都很小。可以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第一部引起了广泛轰动的硬科幻电影。它超出预期的特效和剧情终于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这其中四分之三的特效是由中国团队完成的,但是制作水准甚至不输好莱坞,这就已经足够让人振奋;而对于家园的眷恋,甚至带着地球逃跑的设定,不仅格局够大,更是美国科幻大片不具备的“中国式内核”,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演员上,虽然没有启用流量明星,但吴京、屈楚萧的硬汉角色刚好符合《流浪地球》宣扬的家国情怀主题,效果甚至比流量明星更为惊艳。
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却是一个完美的范本,占据着大众的心智。
按照这个方向,《上海堡垒》拿注了太多水分的“硬”来刚,注定会很惨。
为什么非得用“硬”正面刚呢?
明眼人都看的清楚,《上海堡垒》在之前的宣传中拼命拉着《流浪地球》多半是在蹭它的热度,可是明明内容和制作都与硬科幻相去甚远。上映后,前期营销炒出来的热度反倒成了最激怒观众的点,这大概也是现实版的“偷鸡不成蚀把米”吧。
如果时光重来,《上海堡垒》是否还有能被救一救的可能性呢?
本来有的。
此前,《流浪地球》已经率先占领了大众的认知,《上海堡垒》作为后来者想去抢这个“第一”很难。但是它可以换个方向的,自己创造一个当第一的新领域。
《上海堡垒》的原著本来具有着非常好的粉丝基础。豆瓣评分8.4,一众“江南粉”也极其给力,它是投资商眼中典型的好IP。然而据说打磨了三年的电影剧本,对原作却进行了不少的改动,加了很多战争题材。
唉,又是一个跟心智过不去的实例。过大的改动会让那群原著粉觉得变了味,除非能够重新写出一部可以媲美畅销书的剧本,但这样的可能性又会有多大呢?
尊重原著还有另一个最大的优势,可能主创们就会更能清楚地看到《上海堡垒》和《流浪地球》之间的不同——区别于后者的硬科幻,《上海堡垒》讲的是科幻背景下的人文思考,是一种“软科幻”。作者江南很擅长细微处把控情感,小说《上海堡垒》的主线就是男主人公江洋的爱情和人生的成长故事。刚刚好,电影的导演滕华涛也是执导爱情片居多。如果当初把《上海堡垒》定位于“软科幻”电影,主要表现科幻背景下人文价值层面的思考,再把那些被战争题材夺去的时长用于描写主人公细腻的感情变化,这样一来,不仅能打出差异化,从另一个角度进入大众的心智,还能避免和《流浪地球》正面硬刚,更匹配作品本身的优势和七夕上映的节点。
如果定位成“软科幻”,对特效的要求也低了很多。
对于“硬科幻”电影来讲,特效是硬核,向来以“烧钱”著称。但对于“软科幻”电影,特效是加分项,用于渲染气氛。就算细节处理的“五毛”一点,只要情绪顶到位了,观众的包容度也会比现在要高得多。
再来看演员。
鹿晗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就是典型“流量小生”的形象。前文已经提过了,不要轻易挑战大众的认知。鹿晗本身精致、奶油的外形,饰演战争题材里的王牌军人绝对让观众非常出戏。而把电影定位于“软科幻”后,鹿晗也不再需要违背人设演出“硬汉”的一面,那些细腻的感情线与他本人的特质更相近,又何来的“用错”之说?这个锅,鹿晗背的有点冤。
如果当初《上海堡垒》在前期宣发时,不硬性绑定《流浪地球》进行传播,而是针对自身的特色重新定位于“软科幻”,虽然可能收获的关注度少一些,但是说不定就打赢了另一场心智的战争。科幻电影市场并不需要一堆《流浪地球》,差异化的风格才能够让这个领域全面开花。这样一来,国产科幻电影的好时代就要来临了。不信?你再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