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去漠河感受一下(盛夏酷暑漠河行)
冬季去漠河感受一下(盛夏酷暑漠河行)于今四五十岁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大兴安岭那场大火。下面一段资历,引自纪念馆的说明:第四天午后时分,到达漠河县城(从大街上标识看已经县改市)。我们决定先不忙着直奔尚有60多公里的终极目的地北极村,而是先参观一下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受受教育。车子继续北上,过加格达奇,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越发潇洒英俊,也越发壮观耐看了。满目青山苍翠欲滴,万顷林海波澜不惊,空气清新温润而香甜,清风拂面凉爽而怡人,更有蓝天湛湛,白云悠悠,河水荡漾,鸟语花香,好一个避暑胜地人间天堂!我陶醉了。绿色森林美丽的黑龙江
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
今年北京入伏前数日已炎热超常,酷暑难耐之际,想找个避暑的地方,于是想到了漠河。
说走就走,我乘朋友的车自驾游。设计的路线是:由北京出发,经承德、赤峰、通辽,过乌兰浩特、齐齐哈尔、嫩江、加格达奇,直奔漠河北极村。从地图上看,大约两千二三百公里,路上不慌不忙,顺路看看景观,需用四天时间。
一路无话。车过嫩江,心情渐渐开始激动起来。从车窗外望,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蓬蓬勃勃地生长着玉米、大豆、土豆。昔日的“北大荒”,今日的“北大仓”,真是名不虚传!与此同时,历史的风云也扑面而来,1958年,解放军十万官兵转业开发北大荒,极大地振奋着国人;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一批批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等大城市的知青总共54万名,来到这片黑土地,其中就有我爱人的弟弟。贫穷和奋斗,人生和命运,爱情和世俗,在这里交织着上演了一出出悲剧、喜剧,一个个传奇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回望历史,不胜感慨。
车子继续北上,过加格达奇,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越发潇洒英俊,也越发壮观耐看了。满目青山苍翠欲滴,万顷林海波澜不惊,空气清新温润而香甜,清风拂面凉爽而怡人,更有蓝天湛湛,白云悠悠,河水荡漾,鸟语花香,好一个避暑胜地人间天堂!我陶醉了。
绿色森林
美丽的黑龙江
第四天午后时分,到达漠河县城(从大街上标识看已经县改市)。我们决定先不忙着直奔尚有60多公里的终极目的地北极村,而是先参观一下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受受教育。
于今四五十岁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大兴安岭那场大火。下面一段资历,引自纪念馆的说明:
1987年5月6日,漠河、塔河两县突发特大森林大火,于5月7日迅猛成灾,在5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火相继吞噬了西林吉、图强、阿木尔3个林业局和育英、盘中、马林等9个林场。致使5万余人无家可归,211人葬身火海,266人被烧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余元,酿成了震惊世界的惨剧。而起火原因,竟是因为几处、几名林区工人乱丢没有彻底熄灭的烟头和工作中违规操作引发山火,教训极为深刻。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立即组织开展扑火救灾工作,由林业职工、森林警察、消防警察以及人民解放军组成的5万扑火大军与烈火进行了28天的殊死搏斗,于6月2日取得了扑火战斗的全面胜利。大火被扑灭后,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在海内外同胞和许多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下,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援建大军,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于1988年10月圆满完成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重大任务。
那是一场牵动全国人民心弦的大火。我至今记得,我们空军报社也曾派出记者前来采访,我在编辑部也曾签发过扑火报道的稿件。因为空军也派出官兵和直升机参加了扑火战斗,为扑灭大火做出了贡献。
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北极村
漠河黑龙江里的狗鱼
痛定思痛,大兴安岭人民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使林区生态资源得以迅速恢复;并建立了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森林防火体系,为实现林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真实记录这段血与火的历史,深刻反思火灾带给大兴安岭人的惨痛教训,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决定建立"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全面展示"五.六"火灾从起火、成灾到扑火、救灾、重建家园以及生态建设的全过程,让世人能铭记历史、汲取教训、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使悲剧不再重演,大兴安岭永葆绿水青山。
纪念馆从建立的初衷到参观后的效果,都是极好的。于我而言,已经是第三次到漠河(前两次分别乘坐火车和飞机),第二次参观纪念馆了。与第一次参观一样,心灵上照样受到极大震撼。那一组组伤亡和损失的数字,一件件沾着血和泪的实物,一张张惨不忍睹的被烧焦了的一家三口、老人、孩子和婴儿的照片,令人动容,令人心碎,久久难忘。
从纪念馆出来,继续驱车北上,心情是沉重的。欣赏着四周的绿色美景,享受着夏日难得的凉爽馈赠,心情则愈发沉重。我想,漠河,大兴安岭,是祖国最北端一块绿色翡翠,晶莹剔透,价值连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精心呵护她,强力守卫她,决不让她再度蒙尘,再度受损!
祝福漠河!
(2023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