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老工人文化宫在哪里(老提督街上的职工之家)
厦门老工人文化宫在哪里(老提督街上的职工之家)时至今日,剧场也坚持常年演出,尤以川剧京剧特别火爆,不少七八十岁的退休职工为了看下午2时的演出,常常上午11时30分就在那里等待开门购票,然后再吃点便餐,恭候演出。文化宫不负众望,成功举办四川省首届职工京剧川剧邀请赛和全国十二城市京剧大联展,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东城区工人作者周贵祥与人合作编剧的方言话剧《啼笑皆非》在文化宫的市职工话剧调演中荣获编剧表演双一等奖。该剧用性格对比手法,揭示婆媳关系中的矛盾,讽刺莫老大夫妻虐待父母的丑恶行径,歌颂杜友良、莫学茹这一对尊老爱老的青年的高尚品德。东城区戏剧组的梅灼炎、萧兴妙、钟宇、罗安英、王厚蓉的精彩演出催人泪下,坐在剧场的我热泪盈眶,次日为该剧写了戏剧评论发表在报刊上。《四川工人日报》连续两天用大版面刊登剧本,后被收入1981年群众戏剧创作选集,省群众艺术馆将该剧作为培训班示范剧,省文化厅作为优秀剧目向文化部推荐。新文化
曾经位于成都市提督街61号的“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于1951年建宫,是西南地区第一所文化宫,属成都市总工会管辖,是百万职工的休闲娱乐场所。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拆迁改造,2005年1月31日,老文化宫正式停止一切对外活动。新文化宫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新址在青羊大道129号。
70年来,文化宫一代又一代领导牢记使命,努力把它打造成职工群众政治、文化、教育、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中心阵地,使之成为全国一流新型文化宫,是全国工会17家示范性文化宫之一。我因工作关系与文化宫保持着长久的联系,抚今追昔,写下一些记忆中的事情,以飨读者。
城市绿洲 职工乐园
老提督街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与总府街、太升路、沟头巷相邻,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三孔大的拱圆形大门,乳黄色的门柱,雕花的铁门,可谓气势恢宏,门额上用宋体醒目地竖立着“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几个大字。大门左侧是电影院售票处,右面是门票售票处,每票2分,工会会员凭证免票入内,每天这里都会凝聚成千上万的市民。
新文化宫全景 唐杰供图
进入大门,小巧的公园花树环绕,亭轩错落,回廊曲折,万年青把路道装点成小花园,园中春色葱茏,美不胜收。电影院前面有一个略带西式风格的喷泉,造型十分优美,喷泉分三股喷出,跳珠溅玉,赏心悦目。荷叶田田,如出水芙蓉,微风吹来,送来缕缕清香。进入21世纪之前,宽大的《英雄榜》玻璃橱窗里,贴满劳模大幅照片和先进事迹,他们胸怀凌云壮志,爱岗敬业,人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自豪感。我的岳父曾经是市劳动模范,获得过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奖励,多年后讲到此事,依然眉飞色舞。右侧的大型灯光球场和图书馆是很多人喜欢去的地方,左边是茶园、展览馆和舞厅,吸引着川流不息的游客。
多年来,成都市文化宫的京剧、川剧、话剧、曲艺、歌舞的演出经久不衰。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我曾观看过当时最流行、最经典的话剧,那就是宗福先的《于无声处》和曹禺的《日出》,一大批来自企业一线的艺坛新秀,在专业人员的辅导下,用揭示人物个性的独到表演,赢得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东城区工人作者周贵祥与人合作编剧的方言话剧《啼笑皆非》在文化宫的市职工话剧调演中荣获编剧表演双一等奖。该剧用性格对比手法,揭示婆媳关系中的矛盾,讽刺莫老大夫妻虐待父母的丑恶行径,歌颂杜友良、莫学茹这一对尊老爱老的青年的高尚品德。东城区戏剧组的梅灼炎、萧兴妙、钟宇、罗安英、王厚蓉的精彩演出催人泪下,坐在剧场的我热泪盈眶,次日为该剧写了戏剧评论发表在报刊上。《四川工人日报》连续两天用大版面刊登剧本,后被收入1981年群众戏剧创作选集,省群众艺术馆将该剧作为培训班示范剧,省文化厅作为优秀剧目向文化部推荐。
时至今日,剧场也坚持常年演出,尤以川剧京剧特别火爆,不少七八十岁的退休职工为了看下午2时的演出,常常上午11时30分就在那里等待开门购票,然后再吃点便餐,恭候演出。文化宫不负众望,成功举办四川省首届职工京剧川剧邀请赛和全国十二城市京剧大联展,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工人剧场明星荟萃
“现在掌声有请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上场!让我们聆听他热情奔放的歌声!蒋大为像他的名字一样大有作为……”报幕员像一朵白云飘然而去,衬着淡蓝色的天幕,蒋大为以雍容大度的气质出场,白色的西装,红色的蝴蝶结,微笑的面孔,帅气的五官,儒雅的风度,一下就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1984年,他首次参加央视春晚,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尔后,他在蓉举行首场《蒋大为独唱音乐会》,他唱罢成名曲,又唱《祝酒歌》《敢问路在何方》《驼铃》《送别》《北国之春》《乌苏里船歌》《草原之夜》……他有着深厚的声乐造诣,音清质醇,高歌如云,自然流畅,热烈奔放,感情的声浪在剧场此起彼伏,牵人情怀。他饱含深情的演唱使之满头大汗,甚至嗓子嘶哑,但是他仍然放开嗓子唱,观众知道他太累太累,不停用掌声回报他。我那天带了自己刚买的三洋录放机,全程录音,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常常回放,其乐无穷。
上世纪90年代末,张艺谋曾经携《一个也不能少》剧组来到文化宫的电影院,场面空前火爆,一位中年女士带着女儿给张艺谋献花,台下气氛十分热烈。
另外,当年的歌坛新秀苏红也曾在成都市文化宫演唱,她唱:“我是山间一滴水,也有生命的浪花,我是地上一棵小草,也有生命的绿色……”美好向上的歌词脱口而出,作为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演员,一开口观众就喜欢上她温柔甜美的声音。唱罢《小小的我》之外,又唱红极一时的代表作《三月三》,还有旋律活泼的《我多想唱》。台下的观众,深深沉醉在这些明快清新的歌曲之中,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一级演员万山红也曾经来此演出,她一上台唱罢《翻身道情》,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甜美、明亮、宽厚的嗓音,征服了台下观众。
曲艺演出精彩纷呈
1978年国庆文艺演出(京剧专场)剧照
文化宫曾是成都市曲艺团的演出阵地,团长夏本玉是识才爱才的伯乐,精心策划安排经典节目上场。表情大师杨庆文左手握一柄竹琴,右手夹一副长竹板,上台演唱《水漫金山》,他慈眉善目,随着有节奏的音韵,一人用男腔女声分饰青儿和白蛇,细腻的演唱把观众带向生动的剧情。曾小昆的相书更是濒临失传的“成都特产”,他钻进一个用几根竹竿撑起的方帐内,学些鸡鸣狗叫、飞机大炮、百鸟朝凤、杀鸡宰羊之声,学得惟妙惟肖。他是从父亲、滑稽大王曾炳昆那儿口授心传学来的,《丑断桥》更是老成都茶余饭后的经典掌故。
吴晓楼的单口方言相声《破迷信》堪称经典,他脸上有戏,口齿伶俐,绘声绘色讲故事,讽刺了病态社会的畸形现象,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是当今巴蜀笑星的祖师爷。那时候,要在成都听见标准的京腔京味京声京韵,可是一大享受,北京来的盖兰芳一上台,一根长竹签敲响京韵大鼓。听旁边的老人介绍,三弦伴奏陈朝祥是她的丈夫。一曲《草船借箭》表现孔明的智慧,演唱恢弘大气,人物性格豪放,余音绕梁。
“王家庄有个王大发哟喂,好吃懒做要数他……”在一阵清脆的竹瓦敲击声中,夏曼云用载歌载舞的说唱形式,表演四川车灯《懒汉与鸡蛋》,她嗓音圆润,台步轻盈,表演细腻,深受观众喜爱。余公富的金钱板《疑人偷鸡》情节跌宕起伏,诙谐幽默,寓教于乐。如今已成为清音名家的程永玲,当年一曲《小放风筝》,既保持了李月秋唱腔的华丽灵巧、字正腔圆的特色,又融入秀丽、轻清的气质,唱得秀而不嗲,丽而不油。台下老者赞叹道:“这是李月秋精心培育的好苗子!”
老者盖上茶碗,悄悄说道:“我是每场必到,老艺人角色都很‘硬肘’,新中国成立前就红遍川西坝子,他们的学生色、声、艺都得行,大姑娘、小伙子一个赛一个!李云华的清音《黄继光》,程永超、吴金汤的相声《参军记》,葱葱的方言朗诵《秀兰下乡》等等,都巴适得很……”
继中青年演员上台后,金钱板大师邹忠新亮相,他脍炙人口的《武松打虎》,嗓音洪亮,声调铿锵,一招一式,那精、气、神呈现出何等的英雄气概!压轴的当然是李月秋,这位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金奖的 “成都周璇”,身着金丝绒旗袍上场演唱传统段子《断桥》,她右手用一根竹签有节奏地敲击小圆竹鼓,左手随着演唱轻碰鼓板,口唇微启处,那玉润珠圆的唱腔,以情动人的演唱,声惊四座。一曲刚罢,掌声如雷:“再来一个!”“青杠叶,皮子薄……”声音轻松,节奏鲜明,富有弹性,简直把台下的观众迷住了!观众不依不饶:“再来一个!”李月秋向乐队人员致礼,乐队人员全体起立向观众致礼,一曲《布谷鸟儿咕咕叫》,哈哈腔一吐,如珠落玉盘,似春风吹拂杨柳,其音质之清丽,行腔之婉润,令人叹为观止!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工人剧场举办《欢声笑语》专场,演出电吉他音乐相声、对口相声、方言化妆相声、中外流行歌曲相声。演员们积极向上,用京口相声使满台生辉。其中隋涤新、黄洲全的《川菜飘香》,张徐、吴金汤的《欢歌笑语》,袁永恒、张徐的《四川普通话》等节目备受观众喜爱,门票常常供不应求。
露天舞池一票难求
很多老成都人喜欢到成都文化宫看票价5分的露天电影,有人下午就用小木凳、鹅卵石、红砖占位子。文化宫曾播放过《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地道战》等诸多经典电影。那时候,大人孩子都喜欢看战争片子,当千百门大炮昂首齐吼,顿时,天在摇,地在颤,天地似乎要裂开了,大家鼓掌!当枪口吐着红红的火舌,子弹打得像下雹雨一般,董存瑞举起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大家鼓掌!当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时,大家鼓掌!当韩英带领洪湖赤卫队消灭白匪帮取得胜利时,大家鼓掌!
除了露天电影,露天舞会也深受大家欢迎。1983年,文化宫将原来的溜冰场改为坝坝舞池,艺术团担当起演奏的重任。“我们的小号、小提琴、单簧管所演奏的除了世界名曲,邓丽君、凤飞飞这些港台明星的歌最受欢迎。”乐手郜宇回忆道。
那时的露天舞池在今天看来是有点简陋的:水泥地,木板搭台,灯光暗淡,但在当时却非常有人气。“一场起码五六百人,经常跳着跳着就‘撞’到了。”门票非常抢手,刚开始是5角一张,后来慢慢涨到了3元。第一场卡拉OK演唱会是在1990年7月27日晚上举办的,登台的人数也控制在25人左右。有人提前一个小时就来排队抢票。
那时候,四大天王的歌最火,刘德华的《忘情水》、郭富城的《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经常被大家翻唱,一台演唱会可能有两三个人要“撞歌”。每到周末,场场观众近千。坝坝电影的人山人海、露天舞池的翩翩身影、卡拉OK演唱会的喝彩掌声……这些活动随着老文化宫的拆除,成为历史的符号。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51网
作者:温志航
编辑:敖慧
审核:李仪涵
电子邮件 | scghxmt@163
制作机构 | 四川省总工会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