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最后怎么样了(少年心性的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最后怎么样了(少年心性的明宣宗朱瞻基)而另一位叔父朱高燧虽然比朱高煦勇猛得多,准备迎战侄子。但被身边的谋士毁掉了计划,也保住了一命。朱瞻基对这些伎俩心里非常清楚,但是出于一位君王的气度和胸怀,更是顾念着亲情,两位叔父都不曾受到严惩,这样一位心性的皇帝,当初弑父夺位的传言似乎更是无稽之谈。而这一场叔侄之间的争斗以侄子朱瞻基取胜而告终,至此明朝由朱元璋造成的藩王割据的局面才算真正的清算掉,而不是之前的严加控制而已。朱氏家族的历史就这样重演,叔侄之间的大战又拉开了帷幕,但朱瞻基不是那被逼得火烧皇宫的朱允炆,他身体里传承的是来自于祖父朱棣的血液,面对叔父朱高煦公然造反,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这样一份魄力是遗传自明朝先祖的好战。面对于朱瞻基的直面应战,朱高煦没有了当年父皇朱棣在侧时的英勇,他学着朱棣的清君侧旗号,却画虎不成反类犬,没等开战就立时要对朱瞻基投降,朱瞻基最终也没杀掉这个一直野心勃勃的叔叔,而是将他贬为庶人,放在眼皮子底下严加看
前言明朝的朱氏家族,开国以来纷争不断,在明宣宗朱瞻基这里划出了明朝历史的拐点。朱瞻基的出身还是很耀眼的,他曾是明成祖朱棣最为喜欢的皇孙,而朱瞻基也凭着自己的能力让明朝走向了繁盛,成就了"仁宣之治",这样的盛世并不是每一代皇帝都可以拥有的,前人栽树,后人也需要努力才可以好乘凉。历史上的朱瞻基有功有过,功过是否可以相抵,后人也是没有资格评说的。
1、 天之骄子,少时护父性格温和不争不抢的明仁宗朱高炽,命运待他极为不公,却又偏偏给他留了一份大大的好运气。生来肥胖体弱多病的朱高炽很不得朱棣的欢喜,但命运待这位敦厚善良的老实人不薄,送给朱高炽一位聪明出色的孩子,也就是朱瞻基。
朱瞻基生来就带着吉兆,古人很喜欢通过各种奇异的现象来给自己心理暗示,最常见的方式体现为做梦,这边朱棣还在为是否要灭掉侄子朱允炆而纠结,梦里就梦到了朱元璋给了自己无上的权利,这样的梦对于还在藩地苦苦挣扎的朱棣来说,无疑是个鼓励性质的美梦,但是梦醒后,嫡孙朱瞻基的无缝衔接般的降生让朱棣欣喜若狂,将梦里这份暗示坐实了,登上皇位后的朱棣也一直感念着这位嫡孙的功劳,大吉之相,小小的人儿眉宇间硬是被朱棣看出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哪儿哪儿都觉得和自己像,那份与生俱来的英气最是像。
可以说明仁宗朱高炽当年保住了太子之位,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生了这样一位优秀的儿子有关系。隔代亲的威力是无穷尽的,朱棣对朱瞻基的疼爱甚至胜过了自己一向喜爱的两位皇子,时时亲自带在身边教导,一方面是出于对嫡孙的重视,另一方面不得不说朱棣有着自己的担心,他害怕自己那个肥胖文弱的长子给自己的嫡孙"教坏了",为了培养朱瞻基成才,朱棣煞费苦心,却没有付之东流,朱瞻基长成了一位少年英才,而且皇祖父朱棣成为了朱瞻基更为亲密的人。
已经不再是懵懂幼童的朱瞻基看到了父亲朱高炽的举步维艰,内心非常愤懑,世人都嘲笑父亲朱高炽的肥胖不堪,更是觉得他是个庸才,甚至自己最为敬爱的皇祖父朱棣也是如此,对父亲流露出嫌恶之情。朱瞻基更是在两位狼子野心的叔父眼神里看到了不仅仅对父亲的轻蔑,更多的是对父亲太子之位取而代之的野心。年纪小小的朱瞻基从懂事起就自觉保护起父亲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一生仁善,对于任何伤害过他的人都报以宽容之心,但朱瞻基却和父亲不相似,他不能对于父亲遭受的欺辱坐视不管,多次帮助朱高炽化险为夷,这同时也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
2、 历史重演,叔侄大战明仁宗朱高炽执政期间广施仁政,但天妒英才,朱高炽继位不到一年就猝然离世了,历史上关于朱高炽的死因众说纷纭,有论点是朱瞻基为了夺位杀害了体弱的明仁宗,但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的。朱瞻基虽然继承了皇祖父朱棣的狠辣和铁腕,但是内心却是遗传着父皇朱高炽的仁善的,幼时就一直保护的父亲,朱瞻基是没有理由自己下手去争夺皇位的。而且从朱瞻基对于前来挑衅的叔叔们就可以看出来一二,朱瞻基的内心是顾念着一丝亲情的。
皇权至尊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更何况两位叔父朱高煦和朱高燧早已被朱棣扭曲认知了的身份。这位明成祖亲口暗示过朱高煦可以接替朱高炽为太子,那更一层的意思就是朱高煦是可以成为皇帝的。这样的诱惑无人可以禁得住,但为了希望又化作漫长而无尽的等待,这让朱高煦和朱高燧也十分的难以忍耐。他们能熬过朱高炽短暂的皇帝命,却等不起朱瞻基这样的少年英才,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朱氏家族的历史就这样重演,叔侄之间的大战又拉开了帷幕,但朱瞻基不是那被逼得火烧皇宫的朱允炆,他身体里传承的是来自于祖父朱棣的血液,面对叔父朱高煦公然造反,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这样一份魄力是遗传自明朝先祖的好战。面对于朱瞻基的直面应战,朱高煦没有了当年父皇朱棣在侧时的英勇,他学着朱棣的清君侧旗号,却画虎不成反类犬,没等开战就立时要对朱瞻基投降,朱瞻基最终也没杀掉这个一直野心勃勃的叔叔,而是将他贬为庶人,放在眼皮子底下严加看管一生。
而另一位叔父朱高燧虽然比朱高煦勇猛得多,准备迎战侄子。但被身边的谋士毁掉了计划,也保住了一命。朱瞻基对这些伎俩心里非常清楚,但是出于一位君王的气度和胸怀,更是顾念着亲情,两位叔父都不曾受到严惩,这样一位心性的皇帝,当初弑父夺位的传言似乎更是无稽之谈。而这一场叔侄之间的争斗以侄子朱瞻基取胜而告终,至此明朝由朱元璋造成的藩王割据的局面才算真正的清算掉,而不是之前的严加控制而已。
3、 宦官再次登上历史舞台朱瞻基是一位任用贤臣的明君,正因为他的知人善用,才让明朝的风气清明而正气,官员之间虽有争执,但暗含的儒家和合思想却总在暗自涌动,化解纷争。可以说朝堂尽在朱瞻基的掌握之中,但就是这样一份自信为明朝后期的统治埋下了一份重大隐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上台后,曾明令禁止过宦官干政,宦官甚至不可以识字,尽最大程度的避免宦官祸乱朝政的发生,后世几代皇帝都遵循了这一祖训,但到了天之骄子朱瞻基这里却发生了变化。朱瞻基对于宦官的管理上开了口子,他准许宦官们可以习学正规的文化,这一举动朱瞻基的初衷是他需要一批对于公务上有力的内廷助手。朝堂之事繁杂,光靠皇帝一人处理实在是不堪重负,能伺候笔墨,帮助分门别类的宦官助手是朱瞻基所需的,而且朱瞻基内心并没有忘记先祖的警示,他对于宦官们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决不允许宦官在他眼皮子底下做大为患。
但或许朱瞻基可以管理好宦官,但很多事情一旦打开一个缺口,就会引来无数的蛇虫鼠蚁前来窥探与分食。朱瞻基没有想过他的后代们,是否也可以像他一样对于宦官的管理像铁桶一样,而不是和前朝很多宦官为患的例子一样,他们成了摆弄君主的最佳人选,遇上朱瞻基这样的君主还可以在管控范围之内,如若遇到一位内心不甚清明,乐于受奴才蛊惑和哄骗的君主,那必将重演一代王朝的覆灭。
结语朱瞻基的少年心性让他做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事情,宦官的再次启用还是为他所需,但是他曾在登基不久后,就废掉了自己的发妻胡皇后,这样的行为在朱氏家族历史上还是头一位,胡皇后贤名远播,只不过因为不够妩媚顺意就轻易的被后来的孙氏夺了皇后之位,即使朱瞻基并没有苛待过胡皇后,但这样的行为却充斥着一位帝王的任性和为所欲为,后来的朱瞻基也曾后悔自己的年少轻狂。但帝王之尊,在封建社会,雷霆雨露皆是恩泽,没有对错之分,功过也只能由后人评说。
参考文献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明宣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