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知青岁月49年聚会(北京知青话沧桑)

知青岁月49年聚会(北京知青话沧桑)回到连队后的二林子,与离开之前,全然判若两人。每天到了该干活的时候,他想去干了呢,就去干会儿;若是不想干了,就干脆不干。连里从此对他也是不闻不问,但是薪资照发。大概过去了有二十多天,只见他们全家人眉开眼笑地被送回了连队,随身带回来的有三个大木箱子,并且还有两辆崭新的自行车。连队里的人顿时被惊得瞠目结舌,感觉有点像大变活人的魔术。我们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像二林子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怎么突然就会咸鱼翻身,一下子鸟枪换炮了呢。平时和大家在一起干活时,二林子总是嘻嘻哈哈的,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那个年代的人,普遍清贫,好在他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当干完活回到家里,总会有热锅热灶等着。在繁重地劳累了一天之后,吃得香睡得下,能舒舒坦坦地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日子,虽然谈不上有多幸福,但却满足着平常人的需求,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二林子如此平静的生活,是在某一天,被突然得到了上级的眷顾而打破的,从此运

18.二林子

知青岁月49年聚会(北京知青话沧桑)(1)

这是根据《二林子》改变的小说《木木》

每到水稻播种和收割的季节,都是一年之中稻田里最苦最累的农活。每年播种时,都会进行全连总动员,需要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地抢时间去完成水田播种的任务。秋收也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双抢”。与我们这些从京城里来的孩子们相比,原农场的老职工们,更是走在全连的前沿,发挥着先锋的优势。这其中,就有二林子。

二林子当时四十来岁,中上等身材,微胖,长得憨实敦厚。干活虽然不算灵巧,但却不惜力气,从来也不会偷奸耍滑,是大家公认能吃苦耐劳的人。关于他的身世,他本人极少提及。只是听老职工们讲,二林子从小就没有父母亲人,家境特别贫寒。他媳妇儿也是别人帮忙从山东娶过来的,生下了两个儿子。他没有什么文化,大字识不了一箩筐,就连每月领工资所必须的签名,也是七扭八歪的。

平时和大家在一起干活时,二林子总是嘻嘻哈哈的,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那个年代的人,普遍清贫,好在他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当干完活回到家里,总会有热锅热灶等着。在繁重地劳累了一天之后,吃得香睡得下,能舒舒坦坦地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日子,虽然谈不上有多幸福,但却满足着平常人的需求,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二林子如此平静的生活,是在某一天,被突然得到了上级的眷顾而打破的,从此运交华盖。

话说七十年代初,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21日正式访华,中美关系的冰封状态开始出现解冻,随即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并于次年的5月1日,中美两国在对方首都设立的联络处拉开工作序幕,中西方的相互交流活动正式开启。

再来说瞬间得到上级关照的二林子。懵懂之间,二林子已脱离了几十年来,和大家搅在一起干的那些又苦又脏又累的农田活。稀里糊涂地就给他调换了清闲的工作,不用再忍受风吹日晒雨淋的劳作。又过了没多久,组织上安排给他们全家每个人都做了一身新衣裳,之后还调拨了专车到连里,接他们全家离开了兴凯湖。

大概过去了有二十多天,只见他们全家人眉开眼笑地被送回了连队,随身带回来的有三个大木箱子,并且还有两辆崭新的自行车。连队里的人顿时被惊得瞠目结舌,感觉有点像大变活人的魔术。我们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像二林子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怎么突然就会咸鱼翻身,一下子鸟枪换炮了呢。

回到连队后的二林子,与离开之前,全然判若两人。每天到了该干活的时候,他想去干了呢,就去干会儿;若是不想干了,就干脆不干。连里从此对他也是不闻不问,但是薪资照发。

抽烟的档次,也像是坐上了火箭,从走之前他们东北人抽的那种自家种的旱烟“卷大炮”,现在直接过渡,一下子跃进了“大前门”。从前只有家里来人、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时才偶尔喝点的小酒,现在也开始慢慢地变成了每天都要抿上几口的家常便饭。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贫瘠的年月,一个突然变得有钱的人,其做派,单看衣着和烟酒的档次,就不难分辨,而二林子,这时活脱脱就这样变成为一个暴发户。

后来听他酒后话多时说起,大家才慢慢地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原来他的父亲居然是张作霖的手下,在皇姑屯事件中,日本人把张作霖和二林子的父亲一起都给炸死了,只是那时候的他还没有出生,就这样把他变成了遗腹子。遭此变故,突然家道中落,他的母亲积忧成疾,在他出生后不久,便过世了。雪上加霜的家境,从此更是陷入低谷。他从小是一直跟着他唯一的亲人——姐姐生活的。姐姐后来成为了医院里的大夫,却从来没有告诉过他家世的来龙去脉。关于家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他从来都一无所知,所以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身世。至于他是怎么来到农场的,可能当时年岁小,所以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直到解放后,随着大大小小的运动不断,由于家庭历史的背景复杂,很可能是迫于现状,姐姐怕他受牵连,无奈之下,忍痛与他断绝了联系。

直到现在,他才突然得知,他居然还有个长姐。早在他出生前,大姐已经嫁给了国民政府财政部的一个副部长,兵荒马乱的年代也顾不上他们,后来又跟随丈夫去了台湾。再后来大姐又辗转去了加拿大,在异国他乡发展得很好,虽然远隔重洋,但大姐却一直惦记着家乡和亲人。好不容易待到中美关系解冻,大姐便迫不及待地利用中西方交往已经不断深入的机会,率先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她在国内有关活动的一切行程,都是由有关部门安排负责接待。因为念念不忘失散多年的亲人,历尽波折之后,在大姐的坚持下,终于通过有关部门,找到了当医生的妹妹,并且惊喜地由此得知,还有二林子这么个遗腹的弟弟。

知青岁月49年聚会(北京知青话沧桑)(2)

当医生的姐姐,可能是出于当时形势的原因,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大姐二林子的存在,后来经过再三思忖,才委婉地陈诉了事情的原委。大姐得知此事后,简直是悲喜交集,急忙马不停蹄地开始寻找。又经过几番周折,在有关部门通过公安局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在兴凯湖生产建设兵团的二林子。也是在他大姐的强烈要求下,二林子全家才得以由组织安排,赶赴北京前去团聚。

二林子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自己竟会有如此离奇的身世,更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居然还有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大姐。他和大姐的年龄相差那么大,也没敢问他们是不是同一个生母。但无论如何,在中国人传统的意识里,二林子是他们老张家唯一的儿子,是张家的血脉,这就足够了。二林子说,大姐见到他的时候非常激动,连连说看见二林子,就像看见了曾经的父亲。她总是一连声地道歉,说着:“对不起!对不起!”然后抱头痛哭,愧疚自己没有尽到当大姐的责任,以至于到后来简直是泣不成声。直到平静下来之后,才连声询问起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因为离开时,组织上已经提前安排好了该说的话,所以他们只好按组织上交代的,说他们一切都很好。

他大姐在北京期间的一切活动,都由有关部门专人作陪,其间还特意安排了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的活动。大姐特别开心,每天带着他们全家四处参观游览。后来突然发现,他们全家人来到北京的这些天,竟然谁都没有换洗过衣服,完全就是老虎下山一张皮。不禁深感诧异,在大姐的连声追问下,二林子被逼无奈,只好向大姐说明了自己的现状。

大姐听完后难过至极,一次次泣不成声,愈加感到内疚。随后便带着他们开始疯狂购物,给每个人都买了很多很多的衣物。及至问询孩子们想要什么,孩子说喜欢自行车,她便毫不犹豫地,去给他们挑选了两辆。大姐还答应,从此每月都会定期寄生活费来帮助他们,让他们今后一定要爱惜身体好好生活,而且她说到做到。

因此,这才有了二林子回来以后的这些变化和举动。如此无忧无虑神仙般的日子,让二林子越来越懈怠,工作的事情,不再成为他的日常,曾经那一身使不完的力气,渐渐地转换为一坨懒肉。逍遥自在的生活,并没有让二林子的安逸延续多久,那些曾经和大家在一起劳作时的轻松活泼,也慢慢地看不见了。后来就经常会看到他呆坐着一个地方,显得落落寡欢,不再有往日缺心少肺的快乐。

如此过了好像有一年左右吧,突然有一天,二林子就病倒了。在经过医院的多次检查之后,终于确诊说他得的是不治之症。二林子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回顾着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禁不住感慨万千。他思前想后,为了不再让家人过回到以前那样清贫的日子,于是他在交代后事时,便再三叮嘱媳妇儿说:“等我死了以后,你千万不要着急去告诉姐姐!这样的话,大姐每个月还会寄钱过来,你和孩子们的生活,就还是现在的样子,不会有什么问题。”

送走了悲喜交加一生的二林子,他那淳朴善良的媳妇儿,还是把他离世的消息,及时通知了他的姐姐。远在大洋彼岸的大姐,在伤心之余回信道:“请你们放心,我小弟虽然走了,每个月的生活费,我还是会按月寄给你们的,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等他们都有了工作并能独立生活为止。即使弟妹你想要改嫁,生活费也不会终止,因为孩子们都是我们张家的骨肉,你也永远是我们永远的亲人!”

二林子就这样戏剧性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知青岁月49年聚会(北京知青话沧桑)(3)

(本篇文章以《木木》为题改写成小说,参加《神州文学》举办的“自由”征文比赛,获得三等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