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切尔诺贝利生活区真实录像(重返切尔诺贝现场)

切尔诺贝利生活区真实录像(重返切尔诺贝现场)戈尔巴乔夫紧急成立了政府委员会,成员全是国内顶尖核能专家,并由国际知名核物理学家勒加索夫院士率领科学代表团前往切尔诺贝利。爆炸发生48小时后,“鬼城”只剩下军方人员和科学代表团成员,他们将总部设在普里皮亚季饭店,不加防护地在屋里食宿和工作。为何这些核能专家对辐射危险如此置若罔闻?戈尔巴乔夫回忆当时的情况说道:“他们低估了风险。因为从未发生过如此大的事故,核能专家们当时甚至认为反应炉到五六月份就能恢复使用。” 灾变后48小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才得到准确消息,然而此时普里皮亚季4.3万居民已在高放射性污染中暴露两天,熔毁的反应堆底部1200吨高热的堆芯熔融物,持续以3000℃高温燃烧,向大气不断散发大量的放射性气体与尘埃(其放射性是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全欧洲的命运都掌握在了风向手中……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爆炸。然而爆炸8小时后,不仅当地居民对灾

近日,观众们苦等了两年的迷你剧《切尔诺贝利》终于开播,并很快在微博、朋友圈刷屏!作为一部历史传记电视剧,《切尔诺贝利》还原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爆炸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真相。这场“世纪浩劫”,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邻近的城市普里皮亚季因而被废弃,变成一座“鬼城”。33万多人被迫离开家园,数千名儿童罹患甲状腺癌,上百万人生活在对自己健康和生活的忧虑之中,其影响持续至今。

切尔诺贝利生活区真实录像(重返切尔诺贝现场)(1)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直到爆炸事故发生时这里还居住着将近5万平民。

被隐瞒的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始建于1970年,位于如今乌克兰境内的普里皮亚季镇,共有4座装机容量为1000兆瓦的石墨型核反应堆,是苏联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1号、2号、3号、4号机组分别于1977年、1978年、1983年、1984年并网发电。没想到,最新的4号机组检修时会出事故,爆炸引发的大火浓烟整整持续了10天。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爆炸。然而爆炸8小时后,不仅当地居民对灾难一无所知,连国家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掌握的讯息都非常贫乏。“大概清晨5点接到电话,我被告知核电厂发生事故,最早的消息都只说发生事故跟火灾,完全没提到爆炸。”戈尔巴乔夫在后来的采访中谈道,“我们得到的讯息都说一切正常。”

4月28日放射性云团飘到瑞典后引起国际社会的警觉。当戈尔巴乔夫还在设法搜集资讯的时候,美国与欧洲的间谍卫星发现了乌克兰核电厂的废墟上飘出了大量烟雾。接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电话后,戈尔巴乔夫方知事态的严重:“发生什么事了?发生爆炸?出现放射性云层?发生严重污染?”

被严重低估的风险

灾变后48小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才得到准确消息,然而此时普里皮亚季4.3万居民已在高放射性污染中暴露两天,熔毁的反应堆底部1200吨高热的堆芯熔融物,持续以3000℃高温燃烧,向大气不断散发大量的放射性气体与尘埃(其放射性是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全欧洲的命运都掌握在了风向手中……

戈尔巴乔夫紧急成立了政府委员会,成员全是国内顶尖核能专家,并由国际知名核物理学家勒加索夫院士率领科学代表团前往切尔诺贝利。爆炸发生48小时后,“鬼城”只剩下军方人员和科学代表团成员,他们将总部设在普里皮亚季饭店,不加防护地在屋里食宿和工作。为何这些核能专家对辐射危险如此置若罔闻?戈尔巴乔夫回忆当时的情况说道:“他们低估了风险。因为从未发生过如此大的事故,核能专家们当时甚至认为反应炉到五六月份就能恢复使用。”

正因为严重低估了核能失去控制后的巨大风险,第一批赶往爆炸现场的消防员,全都暴露于致命的辐射当中与火搏斗。他们喷洒无数吨的水,想扑灭这场怪火,然而此举不仅没有减缓火势,反而成为可能导致第二次更具毁灭性大爆炸的隐患。

最悲壮的抢救

这场倾举国之力的抢救到底有多艰难,这些镜头不容忘却:

莫斯科先派出80架直升机舰队来灭火,然而高空强放射性气流让直升机难以靠近,于是从阿富汗前线召回最顶尖的驾驶员驾驶直升机运送士兵,徒手空投80公斤的沙包。两天内出动410架飞机,仍无法阻止堆芯熔融物持续闷烧和放射量持续攀升。核电厂30公里外的森林被放射性气流烧成焦黄,云层携带放射性粒子随雨水降落,以花豹斑点般的模式污染乌克兰、白俄罗斯与俄罗斯,30万公顷地区的所有居民瞬间撤离。

反应炉底部195吨核燃料产生的惊人热量一旦熔裂水泥板、放射性岩浆接触到水,将引发更具毁灭性的第二次爆炸——切尔诺贝利320公里外的明斯克将夷为平地、整个欧洲将无法住人!当时正从事苏联洲际导弹工作的顶尖专家临危受命。两天内2400吨铅空投到反应炉,600名驾驶员遭到致命放射性污染,也只争取到几天缓冲时间。

火势被控制住之后,裂缝和无数吨高放射性瓦砾却仍暴露在环境中,必须覆盖损坏的建筑物并清理整个地区。10万军队与40万名工人、工程师、医生、护士和科学家等,从苏联各地赶赴切尔诺贝利,展开更大战役。

最遗憾的现场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事故后,因乌克兰供电紧张,其它3个机组不得不冒着极大安全危险继续运作。2号机组1991年又发生火灾事故,此后一直处于非工作状态;1号机组运行到1996年关闭;3号机组按计划应于2000年年底关闭,可经几次检修后仍在运行。

切尔诺贝利及附近的普里皮亚季在2011年后对游客开放,禁区内有几个检查站,每次进出都要下车,往返时也需对人体的辐射含量进行检查,如果不达标准需要返回“清理”再重新进行检测,直到达标为止。

为了彻底禁锢杀人于无形的辐射,2011年4月19日召开的为切尔诺贝利筹款的国际援助会议上,乌克兰政府筹措7.4亿欧元给4号反应堆建造新石棺,不知这笔巨款是否也能将人们对未来的恐惧,对当下的猜疑,和对过去的悲伤与水泥一样封存在石棺里。残忍又奇异,清冷而孤绝的切尔诺贝利,层层石棺下,放射性物质极缓慢地走向半衰期。而被留下的人们、动物和植物,仅只能顺应着命运,慢慢走向无可逃避的死亡。

(来源|读者报 作者|王亦楠 孙满子 周晓沛)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欢迎订阅2019年《读者报》

邮发代号:61—98

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读者报》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猫》杂志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