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77(一起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77(一起读资治通鉴)二、最精明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身份出现,蔡泽作为毫无名气的燕国士人,想见一面如日中天的秦相范睢恐怕是很难的,如何才能获得范睢的召见?将自己伪装成猎物,佯装大言不惭激怒范睢,倒逼范睢召蔡泽前来质问,反倒给了蔡泽一个得以面见范睢,与范睢对话的绝佳良机。当然,曾经的魏相魏齐可以肆意折磨范睢,如今的秦相范睢照样可以肆意折磨蔡泽,蔡泽在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来与范睢进行一场豪赌,敢赌的原因是敏锐察觉到秦昭襄王与范睢之间的裂痕及由此给范睢带来的巨大危机感。总结一下:远交近攻是范睢为秦昭襄王提出的统一天下的重大战略决策。范睢是一介文人,“远交”的战略执行,秦昭襄王是满意的。但“近攻”的战略执行,最具威望和功勋的武安君白起已被赐死,而范睢举荐的郑安平、王稽等将领又叛国投敌,现在由谁来执行?这一被动局面由谁来负责?范睢要自己掂量掂量了。奈何,范睢纵是大才,面对此局面,也是手足无措,徒生恐惧而已。第二、原话:郑安平
1.公元前255年
河东郡郡守王稽因犯通敌罪被判斩弃于市。应侯范雎为此闷闷不乐。昭襄王嬴稷在坐朝治事时发声长叹,范雎询问其缘故。昭襄王说:“现在武安君白起已死,郑安平、王稽等又都背叛了,国家内无良将,外却有许多敌国,我因此而忧虑!”范雎颇为恐惧,想不出用什么办法。 燕国的客卿蔡泽听说了这件事,便向西进入秦国,先让人向范雎扬言说:“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之士,他一见到秦王,就必会使您为难,进而夺取您的位置。”范雎很生气,遣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时态度傲慢不敬,使范雎大为不快,因此斥责他说:“你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的国相,那就让我听听你的根据。”
读者以为:一、史册中的君臣奏对看似云淡风轻地闲聊,其实都是暗潮涌动的弦外之音。我们尝试分析文中秦昭襄王的话外之意:
第一、原话:今武安君死。话外之意:武安君是你范睢劝谏赐死的。
第二、原话: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叛)。话外之意:郑安平、王稽是你范睢举荐的,目前都是反叛投敌。
第三、原话: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话外之意:武安君这样的良将被你范睢劝谏赐死了,而你举荐的郑安平、王稽都是可恶的投敌叛将,目前秦国与诸侯各国是死敌,该怎么办?
第四、原话:吾(秦昭襄王)是以忧。话外之意:你范睢导致的这种被动局面,我很忧患,你范睢更该忧患了。
总结一下:远交近攻是范睢为秦昭襄王提出的统一天下的重大战略决策。范睢是一介文人,“远交”的战略执行,秦昭襄王是满意的。但“近攻”的战略执行,最具威望和功勋的武安君白起已被赐死,而范睢举荐的郑安平、王稽等将领又叛国投敌,现在由谁来执行?这一被动局面由谁来负责?范睢要自己掂量掂量了。奈何,范睢纵是大才,面对此局面,也是手足无措,徒生恐惧而已。
二、最精明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身份出现,蔡泽作为毫无名气的燕国士人,想见一面如日中天的秦相范睢恐怕是很难的,如何才能获得范睢的召见?将自己伪装成猎物,佯装大言不惭激怒范睢,倒逼范睢召蔡泽前来质问,反倒给了蔡泽一个得以面见范睢,与范睢对话的绝佳良机。当然,曾经的魏相魏齐可以肆意折磨范睢,如今的秦相范睢照样可以肆意折磨蔡泽,蔡泽在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来与范睢进行一场豪赌,敢赌的原因是敏锐察觉到秦昭襄王与范睢之间的裂痕及由此给范睢带来的巨大危机感。
2.蔡泽说:“吁,您见事何其迟啊!四个季节按春生、夏长、秋实、冬藏的次序,各完成它的功能而转换下去。您难道没有看到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的下场吗?这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范雎故意辩驳说:“有什么不可以的!这三个人的表现是节义的准则,忠诚的典范呀!君子可以杀身成名,并且死而无憾。”蔡泽说:“人们要建功立业,怎么会不期望着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呢!身命与功名都能保全的,是上等的愿望;功名可以为后人景仰效法而身命却已失去的,就次一等了;声名蒙受耻辱而自身得以苟全的,便是最下一等的了。商鞅、吴起、文种,他们作为臣子竭尽全力忠于君主取得了功名,这是可以为人仰慕的。但是闳夭、周公不也是既忠心耿耿又道德高尚、智慧过人吗!从君臣关系上说,那三人虽然令人仰慕,可又哪里比得上闳夭、周公啊?”范雎说:“是啊。”蔡泽说:“如此说来,您的国君在笃念旧情、不背弃有功之臣这点上能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哪一个相比呢?”范雎说:“我不知道能不能比。”蔡泽说:“那么您与商鞅等三人相比,谁的功绩更大呢?”范雎说:“我不如他们。”蔡泽说:“这样的话,如果您还不引退,将遇到的灾祸恐怕要比那三位更严重了。俗话说:‘太阳升到中天就要偏斜而西,月亮圆满了即会渐见亏缺。’进退伸缩,随时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求适应,是圣人的法则。现在您仇也报了,恩也报了,心愿完全得到满足却还不作变化的打算,我私下里为您担忧!”范雎于是将蔡泽奉为上宾,并把他推荐给昭襄王。
读者以为:这一段蔡泽与范睢的对话,《资治通鉴》是删减版,《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有更详细更生动的叙述。但就针对这删减版,做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及分析。
首先:蔡泽抛出一个无法反驳的自然现象作为论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轮替,完成各自的使命后便会选择功成退去。
其次:蔡泽以此提出反面案例,秦国之商鞅、楚国之吴起、越国之文种皆因没有功成身退而最终身死,是不足效仿的。
接着:蔡泽面对范睢假意表示可以效仿商鞅、吴起、文种这三人杀身以成名,便进一步提出:声名远扬且一生平安喜乐,是最上等;功名已立但身招杀戮,是次等;名声败坏且不得善终,是最下等。并提出的最上等的正面案例:闳夭和周公旦,闳夭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克殷商建周朝,周公旦更是集周文王之大德、周武王之大功、周成王之大治于一身,二者都是功勋卓著而寿终正寝。以此反问范睢是应该效仿商鞅、吴起、文种这种次等人物,还是更应该效仿闳夭与周公旦这种最上等人物。毫无疑问,这是一整套语言暗示与诱导,最终范睢的答案就是蔡泽事先设定好的。
然后:蔡泽接着反问:秦昭襄王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相比,谁更顾念旧情、善待臣子?范睢回答不清楚。蔡泽紧接着再次反问:范睢与商鞅、吴起、文种相比,谁功绩更大?范睢只好回答不如!
最后:不言而喻,得出一个结论:范睢功劳比不上商鞅、吴起、文种,而秦昭襄王即使和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同等水平的君主,那范睢最终的结局肯定是重蹈商鞅、吴起、文种身首异处的覆辙。正所谓日中则移、月盈则亏,范睢已到达人生巅峰,大仇得报、大恩也得报,是该为自身的安危谋划了!
一开始,蔡泽本身是由范睢拿捏的猎物角色,最后一场对话开始转化为在替范睢谋划其人身安危的猎人角色了,被范睢奉为上宾,并举荐给秦昭襄王。
3.秦王召见蔡泽,与他交谈,十分喜爱他,便授与他客卿的职位。范雎随即以生病为借口辞去了相国之职。昭襄王一开始就赞赏蔡泽的计策,便任命他为相国。但蔡泽任相国几个月后,即被免职。
读者以为:蔡泽只可以说动范睢,固然是由于其高超的口才与卓越的能力,但更根本的在于范睢有了危机,当君主开始喜欢信任一个人的时候,再大的过错都是可以无限缩小,当君主开始厌恶反感一个人的时候,再小的过错都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心生恐惧的范睢恐怕本以有了退意,只不过这个决心需要蔡泽来替他下。同样,秦昭襄王恐怕也有了罢撤范睢的心思,只不过这个话需要范睢替他说出来,而蔡泽恰好敏锐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说对的话、做对的事情,是勇气更是运气。但政治不仅仅靠勇气和运气,更需要时间来组织团队、巩固根基、稳定社会基础,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