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郑渊洁给儿子写作文被老师骂(被同学集体投票开除学籍的郑渊洁)

郑渊洁给儿子写作文被老师骂(被同学集体投票开除学籍的郑渊洁)01郑渊洁,让我们有福了。所以,我想和你聊一聊他。投胎这样的父母真是三生有幸。这话没错。只是,在家是宝的郑渊洁,在学校却被老师嫌弃了,因为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脑袋瓜。他很感谢父母给他创造了这个与众不同的脑袋瓜,不然,现在的孩子就少了一份精神寄托,历史上就少了一位现代作家、演讲家、慈善家。

文/慵懒范儿

1955年6月15日,有一个叫郑渊洁男孩,在河北石家庄一个军人家庭诞生了,他成了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放飞他自由快活,做自己喜欢的事。

你一定很羡慕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你也一定觉得,这样的孩子,一定拥有快乐无忧的童年!我和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因为,当下的我们,正热衷于对“原生家庭”的声讨。

投胎这样的父母真是三生有幸。这话没错。

只是,在家是宝的郑渊洁,在学校却被老师嫌弃了,因为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脑袋瓜。

他很感谢父母给他创造了这个与众不同的脑袋瓜,不然,现在的孩子就少了一份精神寄托,历史上就少了一位现代作家、演讲家、慈善家。

郑渊洁,让我们有福了。所以,我想和你聊一聊他。

郑渊洁给儿子写作文被老师骂(被同学集体投票开除学籍的郑渊洁)(1)

01

很多人,一听说是军人家庭出生的孩子,一定想着家教很严吧?

但郑渊洁是个例外。

父母从来没打过郑渊洁,就连重话都没说过,若出了什么事,唯一的惩罚就是写检查。

这是件头痛的事情,因为,每次写检查,都不准和上次有重复的句子和内容。

郑渊洁想,周围的小伙伴被父母非打即骂,自己父母就要求犯了错的自己写份检查,还是得认真对待,所以,他每次写的检查父亲都很满意,他改正错误也很积极。

郑渊洁的小学是在北京读的。

1961年,6岁的他随父母迁入北京,小学就读于北京马甸小学。

在读四年级的时候,文革爆发,父母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他随行到那里。

郑渊洁给儿子写作文被老师骂(被同学集体投票开除学籍的郑渊洁)(2)

郑渊洁自此结束了学业生涯。

有一次,老师留了一个作文题《早起的鸟有虫子吃》,郑渊洁突发奇想,写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老师看了后,对郑渊洁说:我布置的作文题你就必须按我说的写。

郑渊洁不解:“早起的鸟可以丰衣足食,早起的虫子就有杀身之祸呀,我这样写有什么错?”

或许没错,但固化的教育就是:我说太阳是红的,你说是黑的就不行;我说海洋是蓝的,你说看到过黄色的也不对;我说天空是蔚蓝的,你偏偏要说是灰蒙蒙的,你算哪根葱?

老师恼羞成怒,就罚他在班上说:“郑渊洁是班上最没有出息的人”,而且要求说几百遍。

郑渊洁很没面子,因为当着班上的人说还好,但班上有他喜欢的女同学,他想反抗。

小孩子想反抗的举动也很幼稚。

他从口袋里掏出10个拉炮,嘴上念着:“郑渊洁最没出息……”,手就在课桌底下捻炮,将10个拉炮捻成了一股绳就引爆了。

老师火了,指着郑渊洁的鼻子吼道:“你被开除了,滚出去。”

郑渊洁知道事闹大了,瞒不过父亲,自己自觉写好检查“负荆请罪”。

郑渊洁这次写检查很用功,写的足足有一篇小说的“分量”:有悬念、有人物、有伏笔,煽情到人泪奔。

郑渊洁父亲从农田回来,脸已经拉得老长,霾已爆表。

郑渊洁知道大事不妙,他恭恭敬敬呈上检查,他知道父亲会被检查感动。

果然父亲看着检查,面部由眉头紧锁,到笑逐颜开,继而泪水溢满眼眶。

父亲鼓励郑渊洁将检查给老师看。

第二天,郑渊洁将检查递给老师,老师要同学看了投票表决,决定郑渊洁的去留。

小孩子有几个敢不顺从老师的想法,墙倒众人推,结果自然是:开除。

父亲用他温暖的大手拭去郑渊洁眼角的泪水,说:“孩子,没关系,爸教你。

郑渊洁给儿子写作文被老师骂(被同学集体投票开除学籍的郑渊洁)(3)

父爱如山,让郑渊洁挺起了幼嫩的脊梁。

02

很多年后,郑渊洁坐火车,翻开随身带的《爱迪生传》。

爱迪生刚刚上学三个月,他的妈妈就被老师叫去,严肃地说:“你的孩子朽木不可雕,在校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成长。”爱迪生被劝退了。

爱迪生妈妈领着爱迪生回家的路上,俯下身对爱迪生说:“孩子,别怕,有妈妈教你。”

五尺男儿的郑渊洁看到这里,才充分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他情绪失控,嚎啕大哭,吓坏了全车厢的人。

于是他决定像父亲一样做个好父亲,不让自己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让他生活在充满童话般美好的世界里。

1978年,他那颗深埋在心底里的童话世界在父爱的感召下,落于笔端变成文字,他开始写童话故事。

他保藏着一颗童心迎来他生命的另一个“单元”。

1983年,生了儿子郑亚旗。

郑渊洁给儿子写作文被老师骂(被同学集体投票开除学籍的郑渊洁)(4)

彼时,郑渊洁还是个住在筒子楼里的工人。

1984年,当儿子会蹒跚走路,在满是高压锅、煤气灶的狭窄过道里来回穿梭时,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将孩子置于如此危险的地方却无能为力。

为了孩子,他开始疯狂写作,在16家杂志社投稿,写《皮皮鲁和鲁西西》连载。

1985年《童话大王》创刊了,两年以后,发行量超100万册。

这时,他觉得时机成熟,可以和杂志社谈合作了。

这样的潜力股,杂志社求之不得,签合同时,郑渊洁说:“我不要稿费。”

杂志社惊喜:“公益呀?慈善吗?”

他说“不是,我要版税。”他心里想着财务自由。

郑渊洁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口中说要与杂志社共进退,实则他早已笃定他写的书一定会大卖。

郑渊洁总是快人一步。他心中的财务自由就是睡在床上也有收入产生,可以保障自己和家人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且,他的目标是在35岁之前完成这个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他每天坚持写6000字维系这个刊物的运转。

郑渊洁不光埋头拉车,他总是在抬头看路。

小读者来信一天天增多,父亲说,你的信件已经没有地方放了,问他怎么处理。

那时,小读者来信多的时候有上千封,北京市邮局给他开了专门的邮箱。

他觉得这些信件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于是,他一口气买下10套房子,专门用来装读者来信。

当时,北京房价每平米1400元。

不得不说郑渊洁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人。

郑渊洁让家人“脱贫致富”。

他学着父亲的样,做个慈父,扛起了一个家。

在先决条件下,他给到自己儿子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03

1986年,他发现父亲每天坚持4点钟起床看书,他觉得这是父亲在给自己做榜样。

八十多岁高龄的父亲还坚持写微博,76万粉丝。

郑渊洁给儿子写作文被老师骂(被同学集体投票开除学籍的郑渊洁)(5)

从此,郑渊洁也每天坚持4点半起床写作,花两个小时写完6000字,坚持了30多年。

这样郑渊洁就有大把时间陪孩子和家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他说:“因为父亲,让我成了世界上最闲的人。”

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成“闲人”。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人们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翻开郑渊洁儿子郑亚旗的简历,这一行字很醒目:正统小学毕业,“自家私塾”中学毕业。

我觉得比什么导演、校长、CEO的头衔,更能体现郑渊洁对儿子的爱,他和自己父亲一样给到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郑亚旗在父亲的童话世界里成年。

2001年,18岁的郑亚旗收到父亲郑渊洁的成人礼:一辆“奥迪”。

郑渊洁告诉他:“你已成年,从今天开始,以后我的生日希望是你自己挣钱送我礼物。”

郑亚旗毫不犹豫走向社会,他投了很多次简历,皆因“小学学历”被拒之门外。

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开奥迪去超市当搬运工。

凭智慧和能力,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迅速成长起来。

或许,你会说,他有郑渊洁这样的父亲,自然可以躺在舒适期任性,还可以站在人肩上闪耀。

这,或许也没错,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好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不亚于一本教科书。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郑渊洁的《父与子》一书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观点。

郑渊洁给儿子写作文被老师骂(被同学集体投票开除学籍的郑渊洁)(6)

所以,他对孩子更寄希望于快乐和健康。取己所长,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事。

作为父亲,只要做好榜样,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郑渊洁的确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他对儿童世界的贡献没有几人能比。

2006年,他创作的《皮皮鲁总动员》名列全球第四名。

2008年,郑渊洁成为中国作家获国际版权创意金奖第一人。同年获“中华慈善楷模奖”。

2011年开发出中国第一款普法网络游戏《皮皮鲁和419宗罪》。

2009年、2012年、2017年,三次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

他的读者以亿为单位计算,他做公益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

2008年,汶川地震,郑渊洁成为向地震灾区捐款最多的中国作家,捐款总额达38万元人民币。

2008年4月,郑渊洁到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佳县木头峪乡羊圈山村希望小学,教贫困地区的孩子写文章。

现场,他写了一篇短篇童话《红枣女孩》,随后,他带着《红枣女孩》主人公原型——羊圈山村8岁的刘佩佩和另外10名来自全国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上海东方卫视,历时3个月的直播节目募集到5亿元善款。

郑渊洁给儿子写作文被老师骂(被同学集体投票开除学籍的郑渊洁)(7)

他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默默地发挥着榜样的力量。

04

郑渊洁祖孙三代令人玩味。

郑渊洁的父亲生在旧社会,没书读;他生在动荡年代,没读好书,父亲成了他的老师,也成了他做人的榜样;他儿子生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却被郑渊洁学着父亲的样,自己承担起教育儿子的责任。

郑渊洁给儿子编了10部教材,他最得意的是长达20万字的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让儿子在童趣和正能量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在他的悉心教育下,一个不爱学习、顽皮的孩子很阳光地和社会对接,成为一个独立且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郑渊洁给儿子写作文被老师骂(被同学集体投票开除学籍的郑渊洁)(8)

郑渊洁祖孙三代的故事,很多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衍生出来的,普通人无法企及和效仿,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关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别老想着“别人家的孩子”,做父母的只管给予孩子的爱,做好榜样,其他的交给时间。

是树,终将成“才”。

(图片来自网络)

您好!我是本文作者慵懒范儿,感谢您的陪伴!若喜欢本文请留言、点赞、转发、收藏、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