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北女书法家排名榜(河北女书法家诗人杨丽静)

河北女书法家排名榜(河北女书法家诗人杨丽静)杨丽静 我和杨丽静相识已有多年,通过多次交往,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娴静儒雅,蕙质兰心;不慕名利,做事执著;待人真诚,乐观向上……诗词以言志,笔墨以传情。诗词与书法,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自古至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会作诗填词而疏于笔墨功夫的人和只会写字而不谙诗文之道者,总显得不够完美,给人一种单薄之感。而杨丽静不仅行走于书法、绘画、诗词之间,且在陶瓷制作方面正探索着,并把自作诗词及花鸟形象创作于陶瓷之上,将书法、绘画、诗词、陶瓷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惊叹不已。陈文增先生曾这样评价她“诗言之有物,字惟美是求,画意境深远,而最为难能的是,她将诗书画瓷四样合璧,作品别具特色,别具匠心。”

人物简介:杨丽静,陈文増定瓷艺术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创作诗词楹联作品千余首副。主编《游目骋怀》《当代定窑拓片装饰纹样》《曲阳古代碑刻书法论集》等,著有《榴花集》《云梦集》等。

诗书静雅气自华 翰墨三昧若梅香

——女书法家、诗人杨丽静印象

郭晨峰

诗词以言志,笔墨以传情。诗词与书法,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自古至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会作诗填词而疏于笔墨功夫的人和只会写字而不谙诗文之道者,总显得不够完美,给人一种单薄之感。

而杨丽静不仅行走于书法、绘画、诗词之间,且在陶瓷制作方面正探索着,并把自作诗词及花鸟形象创作于陶瓷之上,将书法、绘画、诗词、陶瓷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惊叹不已。

陈文增先生曾这样评价她“诗言之有物,字惟美是求,画意境深远,而最为难能的是,她将诗书画瓷四样合璧,作品别具特色,别具匠心。”

我和杨丽静相识已有多年,通过多次交往,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娴静儒雅,蕙质兰心;不慕名利,做事执著;待人真诚,乐观向上……

河北女书法家排名榜(河北女书法家诗人杨丽静)(1)

杨丽静

书以养气

杨丽静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迷恋书法、绘画,学习之余钻研其中,乐此不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父亲的倡议下,她正式拜于陈文增先生门下,在陈先生的悉心指导和教诲下,书法诗词的学习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以书法形式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杨丽静以前是一名警察,多年来的公安工作,使她养成了不服输、果敢、坚毅、正直的作风。可以想象,干好公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作为一名女警,照例参加外出、执勤、严打、采访等各类行动,就更难了。但她从没退缩过,始终坚守着一名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当好参谋助手。她曾获得“优秀人民警察”、“优秀政工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公务员” 等殊荣,并两次荣记个人三等功。工作之余,她还坚持“游弋”在自己所钟情的文学、书法艺术创作之路上,虽然辛苦,但她乐在其中。

每当紧张的一天结束后,杨丽静不去不去游玩、消遣,而是把精力都用在书法研习及文学创作上。多年的书法实践,使她充分享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美,找到了如何调适自我,安顿心灵的方式,在自如、自得的书法语言中,她细细体察、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河北女书法家排名榜(河北女书法家诗人杨丽静)(2)

杨丽静

杨丽静在陈文增先生的指导下,走的是一条正路。她深入古法,先学柳公权,后入汉魏,取法晋唐,吸纳古今精粹,兼容百家意趣,优游于楷、行间。其楷法度谨严,雍容厚朴;行娟秀婉丽,流美逸宕;不拘成法,自然天成。

“牧童一曲笛声远,独看梅花傲霜雪”。经过数十年的磨练,近年来杨丽静的书法作品呈现新的面目,这是她严谨善学、立足传统、敢于求新的成果,她以传统功力融入现代时尚艺术元素,彰显书法个性。近年来,杨丽静相继参加了诸多国家级大展,如“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展”、“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全国公务员书法大赛”、“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陈文增先生曾对弟子杨丽静这样评价:丽静学书,遵守规范,勤于日课,拾弃有道,更有所为有所不为。十载流光,不曾荒废,且于书外修文,诗书兼得。李可染曾有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丽静此际,只能算进,尚不能说出,故其浅显与偏颇在所难免。然谦谦孺子从学中进、进而悟、悟后得,勤而事之、虔而恭之,正成功之所备,乃吾所期也。

由此而联想到,古人论及学养,有“厚积薄发”之精论;论及成就,又有“化蛹为蝶”之妙喻。纵观丽静从初学到渐成,是循序而渐进、厚积而薄发的历程,又是一步步脱胎而换骨、化蛹而为蝶的“质”的飞跃。

河北女书法家排名榜(河北女书法家诗人杨丽静)(3)

杨丽静在创作书法

河北女书法家排名榜(河北女书法家诗人杨丽静)(4)

杨丽静书法作品

河北女书法家排名榜(河北女书法家诗人杨丽静)(5)

杨丽静书法作品

河北女书法家排名榜(河北女书法家诗人杨丽静)(6)

杨丽静书法作品

在习书的同时,杨丽静还认真地从事书法理论研究,并从曲阳三大文化入手,挖掘考证其书法特色,弘扬曲阳书法文化精神,她撰写的《试论书法之“气色”》、《定窑瓷器铭文书法风格及其演变》、《曲阳北岳庙藏“魏碑四品”解读》等论文曾相继发表在《书法导报》、《书法报》上。

陈文增先生曾对《试论书法之“气色”》一文这样评注:“作为一个书家,作品展示的只是一个形象面目,至于撑起和烘托这个形象之外的只有文字表述,藉此印证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艺术志向……该文围绕其气、其色两个概念展开分析探源,立论明确,论据严谨,更旁征博引,叙述翔实,起步可喜,万难无悔,自可窥堂奥矣。初涉书坛有此气魄,堪可嘉也。”

诗以养心

“人之所以灵者,情也;情之所以着通者,言也。”杨丽静不为写诗,是写其胸中之妙耳。目前,她已创作旧体诗词900余首、新诗300余首,并在《中华诗词》、《诗词世界》、《青年月报》、《写作》、《人民公安报》等各类报刊发表,还曾入选《中国当代婚寿庆典诗词联集萃》、《中华诗词大观》、《中国楹联年鉴》等典籍。此外,他还在几年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杨丽静诗词》。

杨丽静的诗词题材广泛,写四季风景,也写游记见闻;写人物,也写时事;写心情,也写感悟;写友情,也写亲情……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热爱生活且用心观察、体味的人。

我们先欣赏她一首怀人寄景的诗:

《七律·怀屈原》

时值芒种看端阳,河畔又闻艾叶香。

仲夏葫芦紬五色,陈年枣杠劝十方。

常怀夫子归荆楚,偏恨诗魂入汨江。

一代骚人当咏祭,高格化雨润清芳。

杨丽静的诗,森罗万象,师物不师人,师心不师技,意象捕捉新颖,出人意料地开辟多个诗意世界,使读者被诗歌的诱发和灵动牵引,随诗人一同“神游”。

“景以情合,情以景生,且不相离,唯意所适”。(《姜斋诗话》王夫之)作为一名女性词家,她的感情十分细腻,对生活中那些值得感念的点滴,有趣的经历一一记录,颇有味道。如:

《五律·有感小儿抱父亲制“百花枕”酣然入睡》

娇儿生困意,晌午梦犹长。

小手拈花气,樱唇译梦光。

慈心多细致,厚爱怎称量?

一捧馨香外,无时不挂肠。

还有一些关于重大活动、事件的记录,也是值得品鉴的,如:

《七律·祭卢进桥大师》

奈何石木系缘情,裁月镂云久盛名。

济世观音循古法,开门悟道获新承。

千回磨难雍容见,一笑拈花如意生。

当代大师今远去,教人怎不泪失声。

多年来,杨丽静受恩师陈文增先生的影响与教诲,对定瓷艺术有所涉猎,并凭借扎实的书法、诗词与美术功力,开始尝试设计制作定瓷作品。如《七绝·初次参加“河北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大赛”向各位评委恭奉自制定窑莲韵罐》,似乎初见成效,但又有些不自信,而心存不安。她是这样表达心声的:

手捧芰荷列队边 自知貌丑莫轻言。

竹心且向书山问 他日诚真递上前。

再如《七律·题自制定窑剔花“顺意”瓶》:

青泥一把手中握,载下诗思各自殊。

可向新声传古意,能从闹市转幽独。

知邪避让平安立,通善逢迎囧事除。

瓷话恒阳皆故事,几番薪火向云途。

河北女书法家排名榜(河北女书法家诗人杨丽静)(7)

杨丽静创作的定瓷作品

其实,杨丽静不仅诗词写得好,散文也写得很有意味。她写的散文都是来自自身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她热爱生活,因此看生活便津津有味,她以女性所特有的细腻和柔情,能从点滴生活中品味到与众不同的感悟,并以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不如躲在他们耳朵里窃听,跳进他们泪水中冲浴,坐在他们睫毛上去看世界。那样,会收获更多。”这是她在散文《找回那片童真》里的心愿。

“今天,再次拿起刻刀,当刀子与坯体接触的一瞬间,忽然深刻体味出近千年来刀与笔的历史关联。尤其在刀锋使转之间,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刀即是笔,笔既为刀的淋漓畅快。”这是她在散文《刀与笔》里的感悟。

“丝巾飘过,和着那百般爱意的恋人的容颜,是那么仪态万方,顾盼生辉而撩人心怀。她的风雅已然成为时光与梦境的交错,成为顾盼流转,情丝纠缠的天籁风情。这些风情在不同的真实幻境构成中,记录下了每一个女人风姿卓越的外在与内心世界。”这是她在散文《丝巾飘过的风雅》里的心曲。

总之,正因为杨丽静的散文有情感、有内涵、有意境、有张力,充满着似水柔情,每一句都是心灵最真实的流泻,才带给人一种别样的韵味和暖意。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杨丽静在工作之余也相继主编了一些书籍,其中有:2007年,主编了《扶筇问步.陈文增师生临书展》,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2年,主编了《游目骋怀》,万卷出版社出版;2013年,主编了《当代定窑拓片装饰纹样》,万卷出版社出版,并获中国编辑学会2014年第二十三届优秀图书“金牛杯”铜奖;2015年,主编了《陈文增艺术研究——书法编》,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还有《曲阳古代碑刻书法论集》等书籍问世。

“人生在韧,不索何获”。杨丽静的生活是充实的,她的人生是多彩的。她用一颗热爱之心和行动升华着自己的人生境界,并从中找到快乐。

(作者为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