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娘子哭嫁(缠绵悱恻哭嫁歌)
客家新娘子哭嫁(缠绵悱恻哭嫁歌)哭声尾(娘)来箭穿心,哭声爷来刀割肠,猪头进屋娘就喜,爆竹一响娘就愁。(二)
点击上方「客家新闻网」可快速关注
(一)
红丝线,锁鞋头,
家家养女挑猪头,
猪头进屋娘就喜,
爆竹一响娘就愁。
(二)
哭声爷来刀割肠,
哭声尾(娘)来箭穿心,
只道一家团圆坐。
谁知今遭(要)离屋场。
(三)
乌云遮日天阴阴,
女在房中泪淋淋,
明日就要离家去,
千箭万箭穿透心。
客家女子,聪慧勤劳。既能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又能扶犁耕种,多能多才,贤淑贞德闻名遐迩。客家女出嫁也颇有特色,“哭嫁”尤具有浓郁的客家风情。
客家是爱歌的汉族民系,客家山歌晓畅洗练,情感炽烈。从小受客家山歌熏陶的客家女就是出嫁也是以哭当歌,以歌为哭,从而形成“哭嫁”的风俗。在客家地区,如果出嫁时不会哭,或者哭得不出色不仅会被人取笑对娘家没有感情,也会被人识为才德能力有缺憾。“哭嫁”是在客家女出嫁时,当男方的迎亲队伍来到家门口,迎亲鞭炮声响起时,姑娘就要开始哭。
一般客家女在年岁尚幼时,就要随堂姐或表姐学习和体验哭嫁。真正到了别离家乡、别离父母,成婚嫁人的时刻,百感交集,喜忧参半。客家人说,出嫁女是食过(另外)一井水,甲(交往)过(另外)一村人,是出过世(重新出生之意)。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出嫁女既要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教导之恩,又回忆兄弟姐妹的手足相濡之情。既回忆童年少年成长的欢乐挫折,又向往忧虑婚后夫妻琴瑟和谐的幸福生活。愈思愈哭,如泣如诉,撼天动地。
旧时客家女出嫁,有一些是固定的歌词,现代已没有了固定的歌词和格式,内容主要是难舍父母兄弟姐妹,感谢父老乡亲的教导哺育,以及歌吟娘家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和对婚后生活的担心忧虑等。迎亲的队伍在客家女哭嫁时要不停歇地放鞭炮,女方家也应迟迟不肯打开大门。这时女方的婶婶婆婆要在姑娘身边不停地劝导,教姑娘出嫁后要孝顺长辈,奋力劳动和持家,要品行端正,和丈夫家人共同创业。“皇帝的女儿也要嫁人”,婚姻是人生的必然历程,要出嫁女宽心释怀,叔伯婶婆一定会帮忙照顾年老的父母和稚弱的弟妹等话语。
到了不能推后的时辰,女方家才姗姗地打开大门。
而客家女在路上也要不停地哭泣,一直哭到男方家的大门口才止住哭声。
新娘“哭嫁”的风俗来历在客家地区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客家山村有一户人家,夫妻年过半百才生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女儿秀外慧中,长大后前来提亲的人踏破门槛,后来姑娘中意邻县的一个小伙子。出嫁这天,姑娘想到自己走后,留下年老的双亲无人照料,为此痛苦万分,愁从心来,就放声痛哭。心中祈望父母健旺长寿,婆家万事吉昌。从此出嫁的客家女就效仿这位姑娘,“哭嫁”成了客家山村世代相传、悲喜交集的婚嫁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