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之胸口碎大石师傅揭秘(张乐平在赣南不得不说的故事)
三毛流浪记之胸口碎大石师傅揭秘(张乐平在赣南不得不说的故事)1945年,张乐平赣州撤离至广东梅县,由梅县重返上海,开始新的漫画创作生涯。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第二年,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激起社会强烈反响。有一幅画,画了一个衣衫烂褛的小孩,手捧干瘪的肚子,站立在荒凉的路上。他就是乐平笔下最初的“三毛”形象,也是旧中国苦难儿童的缩影。1943年,张乐平在赣州为私营的《大同日报》主编《画刊》,每周一期,以漫画,木刻为主。他为《画刊》画了不少漫画,揭露日寇的罪行和汉奸的丑态。版画家余白墅则用木刻刀帮助张乐平刻板、制版,并在《画刊》上发表了《贫困》、《鱼夫》等木刻。三、《三毛流浪记》雏形成于赣州据1985年出版的《赣州文史资料选辑》记载,张乐平在来赣途中,目睹难民流离失所的痛苦,联系自己的辛酸经历,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政策,更加深恶痛绝。于是在赣州开始了著名长篇漫画《三毛流浪记》的构思,他
一、“三毛之父”张乐平
张乐平(1910.11.10 ~ 1992.9.27),男,浙江海盐人,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个春秋。1949年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解放日报社。80年代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漫画世界》主编。其漫画以政治讽刺见长。1949年后还画了三毛在新时代的经历系列画集,共出版10多部三毛笼统的漫画集。
张乐平的名字是和三毛连在一起的。有人说,漫画是速朽的艺术。能真正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漫画作品,特别是长篇漫画,少之又少,在中国,也就叶浅予的“王先生”、张乐平的“三毛”这么寥寥几部。而论影响广泛,老少咸宜,“三毛”可以说是唯一一部,没有之一。三毛就是漫画界的阿Q。
1942年5月,爆发浙赣会战,日军进犯上饶。张乐平和家人历尽艰险,经过福建崇安、建阳、南平到永安,沿途举办抗日画展,一路跋涉到达江西赣州。当时各地流落到赣州的人很多,赣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抗战的大本营。在赣州的一些朋友从中央通讯社的电报新闻中得知著名画家张乐平将到赣州的消息后,就开始为举办张乐平画展作前期准备。 1942年8月,在友人帮助下张乐平在赣州中山公园举办了个人抗战宣传画展。是年冬天,他又随教育部剧教二队去泰和办画展。包括张乐平在内的一些知名外来画家,在赣州、宁都等地举办了《抗日画展》《抗战美展》《抗日救亡漫画展览》等。
1943年,张乐平在赣州为私营的《大同日报》主编《画刊》,每周一期,以漫画,木刻为主。他为《画刊》画了不少漫画,揭露日寇的罪行和汉奸的丑态。版画家余白墅则用木刻刀帮助张乐平刻板、制版,并在《画刊》上发表了《贫困》、《鱼夫》等木刻。
三、《三毛流浪记》雏形成于赣州
据1985年出版的《赣州文史资料选辑》记载,张乐平在来赣途中,目睹难民流离失所的痛苦,联系自己的辛酸经历,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政策,更加深恶痛绝。于是在赣州开始了著名长篇漫画《三毛流浪记》的构思,他在赣州展出的《张乐平画展》二百多件作品中,宣传爱国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十分鲜明。
有一幅画,画了一个衣衫烂褛的小孩,手捧干瘪的肚子,站立在荒凉的路上。他就是乐平笔下最初的“三毛”形象,也是旧中国苦难儿童的缩影。
1945年,张乐平赣州撤离至广东梅县,由梅县重返上海,开始新的漫画创作生涯。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第二年,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激起社会强烈反响。
四、以“画笔”做武器
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尽管是博人一粲,但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较强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张乐平以机智的笔触,精心地结构了一组一组的笑中带泪的画幅,描写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样做报贩、擦皮鞋、当学徒……
三根卷卷的头发,配上圆圆的眼睛,翘翘的鼻子,流浪街头却聪明机灵、乐观幽默的三毛,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在中国,三毛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伴随着法文版、英文版、韩文版、越南文、德文版等多个国家文字版本的三毛系列漫画陆续出版,"三毛"笼统正遭到世界注目。2014年,《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慰军就曾泄漏,三毛将由好莱坞拍摄成电影。在第42届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法文版《三毛流浪记》获得文明遗产奖。
五、“三毛”部分佳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