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提名电影短片(自己打自己耳光)
奥斯卡提名电影短片(自己打自己耳光)问题在这里已经开始发酵,无理的家长甚至要去学校投诉。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独断专行” ,是在否定孩子的思维、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他们的孩子本应该成为一个思想家,结果却被老师烙下了阴影。短片采用了按天叙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系列荒唐的事件第一天,孩子拿着满是错题的试卷来找老师评论,:“2 2=22”,“3 2=32”,作为老师当然是要教育学生,指出学生的错误才对,这位老师的做法没有错,甚至他直接用“2支笔加2支笔”的实物来演示,明明是4支笔,可这个孩子却说是22支笔,也许知道自己真的错了,他选择了扭头就跑。第二天,孩子的家长找上门来,老师将昨天的事情叙述了一遍,老师觉得这个年纪的孩子做错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家长却不这么认为。
相信大家在各种短视频平台,包括我们的今日头条/西瓜视频上,都看过这样一部影片。
小学生认为“2 2=22”,在数学老师的悉心纠正下依然执迷不悟。数学老师很无奈,请来了学生家长,但是家长又认为,数学老师是在将自己的个人意志凌驾在学生身上,限制了小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积极引导。
而这部仅仅只有9分钟的《不一样的数学》,获得了奥斯卡提名《最佳讽刺片》
到底是“2 2=4”是真理,还是“2 2=22”才是伟大的想象力。
短片采用了按天叙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系列荒唐的事件
第一天,孩子拿着满是错题的试卷来找老师评论,:“2 2=22”,“3 2=32”,作为老师当然是要教育学生,指出学生的错误才对,这位老师的做法没有错,甚至他直接用“2支笔加2支笔”的实物来演示,明明是4支笔,可这个孩子却说是22支笔,也许知道自己真的错了,他选择了扭头就跑。
第二天,孩子的家长找上门来,老师将昨天的事情叙述了一遍,老师觉得这个年纪的孩子做错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家长却不这么认为。
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独断专行” ,是在否定孩子的思维、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他们的孩子本应该成为一个思想家,结果却被老师烙下了阴影。
问题在这里已经开始发酵,无理的家长甚至要去学校投诉。
第三天,校长找到了这个老师,校长不敢得罪家长,他认为一个老师“不应该告诉孩子对与错”。但是老师坚持“就应该告诉学生对与错”。一番争执下,校长终于说出了实情,家长投诉学校,把一些东西塞到孩子的头脑里去,老师的偏见影响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很快家长们集中示威,高喊:“让孩子做主!停止践踏孩子的自信心!”还有家长愤怒声讨,如果你讨厌小孩,你为什么要做老师?
第四天,事情越闹越大,老师被告到了学校的仲裁法庭。仲裁员认为:"老师应该赞同开放性的答案”。但是老师却说,“我不能改变事实,我们不能让他们欺凌我们。我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4”。仲裁员最后也用了一个数学的公式完成了判决,“我也有一个答案,学校减掉你,就等于学校光明的未来”
第五天,一个小小的数学题,竟然被各大电视台当做了新闻,大家都在争论:老师是否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甚至还在电视节目上,找到了所谓的教育专家来进行探讨。
第六天,学校辞退了老师,还特意找来了媒体现场报道,为了学校的声誉,还答应支付给老师双倍的工资,“上个月工资2000元,另外还有下个月工资2000元,共4000元”。
故事的结尾让人意想不到。老师非常确定地说:“对不起,校长,你错了。2000 2000不是4000”
而是......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影片虽短,但却令人深思!2 2到底等于几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