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小年风俗(家乡习俗)
家乡小年风俗(家乡习俗)(五)化锡箔。待香烛将要燃尽时化锡箔,并通陈,即告知先人锡箔是谁给的(如大儿子或小儿子)。锡箔化好后按辈分依次磕头,送先人出门(在门口向外拱手礼)。仪式结束。(四)上菜。一般为八菜、两点心、两水果、四糖果瓜子。八菜为全鸡、全鸭、鱼(一般用鲫鱼)、蹄膀、炒肉丝、百叶包(油墩子)、炒蔬菜、蛋皮。先上数张没切的蛋皮,后上鸡、鸭、鱼等。上菜过程中需筛酒两至三次,香烛燃烧乘三分之一的时候,上三小碗米饭。(二)点燃香烛。先点蜡烛,后双手捧香在蜡烛上引燃,再面向桌子方向,拜三拜,并告知先人回家吃年夜饭。一般用九根香,也有用一柱香的。家庭祭租场景(三)筛酒。酒用黄酒,另用白糖泡成糖水甜酒,可向两边酒盅筛糖水,一面酒盅筛黄酒。
做年夜,是闵行本地人在农历前夕祭拜老祖宗的一种形式(仪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以前,这种仪式排场势大了,如同鲁迅先生小说《祝福》中描绘的一样,风俗讲究多了。到六十年代中期,这种习俗基本消失,但八十年代初又开始出现。现在做年夜比起旧时的做年夜要简单多了。
按照旧俗,做年夜要安排在农历十二月廿日以后,但逢“七”不能做。
做年夜仪式一般程序为:
(一)摆放桌子。排放八仙桌(饭桌),桌面拼缝必须南北向摆放;桌子左、右、后三面放上凳子;桌子左右后台面上摆放酒盅筷各11副。桌子台面前中央摆放香炉,蜡台放香炉两边,并点燃香烛。
(二)点燃香烛。先点蜡烛,后双手捧香在蜡烛上引燃,再面向桌子方向,拜三拜,并告知先人回家吃年夜饭。一般用九根香,也有用一柱香的。
家庭祭租场景
(三)筛酒。酒用黄酒,另用白糖泡成糖水甜酒,可向两边酒盅筛糖水,一面酒盅筛黄酒。
(四)上菜。一般为八菜、两点心、两水果、四糖果瓜子。八菜为全鸡、全鸭、鱼(一般用鲫鱼)、蹄膀、炒肉丝、百叶包(油墩子)、炒蔬菜、蛋皮。先上数张没切的蛋皮,后上鸡、鸭、鱼等。上菜过程中需筛酒两至三次,香烛燃烧乘三分之一的时候,上三小碗米饭。
(五)化锡箔。待香烛将要燃尽时化锡箔,并通陈,即告知先人锡箔是谁给的(如大儿子或小儿子)。锡箔化好后按辈分依次磕头,送先人出门(在门口向外拱手礼)。仪式结束。
闵行本地人除了做年夜外,还有其他祭拜祖宗的形式,通称为“拜太太”、“过时节”。清明、冬至两个节气祭祀有约定俗成“规定”,即一年内新丧之户正日祭祀(亦称“过新清明”、“过新冬至”或“过新时节”),非新丧户可或前或后(称“前七后八”)祭祀,绝不可以在正日举行。
另外,家里婚嫁或乔迁新居等,家庭也要祭祖,以告知先人。
本文照片来自《东吴志》
#今日闵行##上海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