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麒麟老狮头海陆丰(海陆丰麒麟狮艺与礼节)

麒麟老狮头海陆丰(海陆丰麒麟狮艺与礼节)▲海陆丰麒麟舞 “虎狮”(麒麟、貔貅、金猊狮、五福狮、虎等海陆丰民间统称为“虎狮”),象征威武无畏,能驱邪逐妖,满足民众迎祥纳福,风调雨顺的心愿。其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舒展可爱的舞蹈动作,赏心悦目,高潮迭起的武术表演,扣人心弦,具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近年来,该节目(海陆丰麒麟舞)分别获得广东首届“黄阁杯”麒麟大赛和全国首届麒麟舞大赛金奖。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郑和的船队航行到孟加拉国,曾带两只孟加拉国进贡的麒麟(长颈鹿)回到北京。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绩。当时阿拉伯语中长颈鹿叫 giri(麒麟的音译)。时至今日,日语及韩语中仍将长颈鹿称作麒麟,闽南语也将“长颈鹿”称作“麒麟鹿”。长颈鹿漫步时其头部左右摇摆,现从麒麟舞的舞蹈动作中就可看到模拟长颈鹿的形态。 麒麟舞起源于唐代后期,历史悠久。传统舞狮原为古代原始体育活动,与民众反抗强暴、异族入侵有关,后衍变成盛会节日、

麒麟,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祥瑞神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又传是龙与牛交合的产物,据说能活两千年,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麒 麟 与 龙 凤 龟 合 为 四 灵 , 是 毛 类 动 物 之 王 .民间传说麒麟会给人们带来儿子,使家族兴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说,也把杰出的儿童称为“麒麟儿”、“麟儿”,对 普 通 百 姓 而 言 , 则 是 送 子 神 兽 之 王 .

麒麟老狮头海陆丰(海陆丰麒麟狮艺与礼节)(1)

▲古代麒麟送子

麒麟的形似马,状比鹿,尾似牛尾,口能吐火,声音如雷。 按 一 般 说 法 , 麒 为 雄(独角)、 麟 为 雌(无角), 麋 身、 牛 尾 、 鱼 鳞 , 足 为 偶 蹄 或 五 趾 , 头 上 有 一 角 , 角 端 有 肉 .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亦作骐驎。孔子与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征在贤明”的字样。孔子在《春秋》及其三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大野获麟,获麟之地就在山东嘉祥,嘉祥于金皇统年间置县,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嘉祥县城西今有麟冢和获麟台遗址。嘉祥的《麒麟传说》历史悠久,主要是根据史书记载而衍生的,透射出人们喜爱吉祥、追求幸福生活的心理。《麒麟传说》在嘉祥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可以说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现在已经由传说衍化成为一种吉祥文化,是一部深深的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劳动人民朴素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和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几百年来,逢年过节,神诞醮会,集会喜庆,人们舞起麒麟,以祈求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故民间有驱邪赶鬼麒麟献瑞之说。

麒麟老狮头海陆丰(海陆丰麒麟狮艺与礼节)(2)

▲神话中的麒麟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郑和的船队航行到孟加拉国,曾带两只孟加拉国进贡的麒麟(长颈鹿)回到北京。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绩。当时阿拉伯语中长颈鹿叫 giri(麒麟的音译)。时至今日,日语及韩语中仍将长颈鹿称作麒麟,闽南语也将“长颈鹿”称作“麒麟鹿”。长颈鹿漫步时其头部左右摇摆,现从麒麟舞的舞蹈动作中就可看到模拟长颈鹿的形态。

麒麟舞起源于唐代后期,历史悠久。传统舞狮原为古代原始体育活动,与民众反抗强暴、异族入侵有关,后衍变成盛会节日、共庆瑞祥的文娱活动,亦是海陆丰地区民间融武术、舞蹈、音乐合一的体育活动。传说麒麟是独角兽,而海陆丰麒麟的金角特别高大,但尾巴特别短,额上有八卦以镇压不洁之物。该舞以其独特的麒麟头、面阔口大,勇猛威武的艺术造型,配以传统的吹打乐,气氛热烈欢快。

麒麟老狮头海陆丰(海陆丰麒麟狮艺与礼节)(3)

▲ 海陆丰地区的麒麟

“虎狮”(麒麟、貔貅、金猊狮、五福狮、虎等海陆丰民间统称为“虎狮”),象征威武无畏,能驱邪逐妖,满足民众迎祥纳福,风调雨顺的心愿。其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舒展可爱的舞蹈动作,赏心悦目,高潮迭起的武术表演,扣人心弦,具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近年来,该节目(海陆丰麒麟舞)分别获得广东首届“黄阁杯”麒麟大赛和全国首届麒麟舞大赛金奖。

麒麟老狮头海陆丰(海陆丰麒麟狮艺与礼节)(4)

▲海陆丰麒麟舞

海陆丰各门派武馆麒麟舞有丰富多采的艺术表演形式,有的班子有引舞者,有的则无,如海丰县圆山村的青麒麟,就有增加两个表演者,即一人戴着面目狰狞面具(傩戏的面壳)扮成魁星,手提仙拂,不时扰弄麒麟;一人则头戴哪咤帽,背挂宝剑,手提弄狮球,不时同麒麟玩耍,其表演动作与“紫微星弄狮儿”有雷同之处。民间狮舞主要有舞麒麟(虎狮)和舞狮猊(貔貅),其演绎方式及礼节不尽相同,这里只浅述无引舞者的麒麟舞狮艺文化。

麒麟的制作以竹篾、纸为主要材料,先用竹篾扎成狮头形状的框架,再裱糊彬州纸,在眉、耳、下颚部等处,均按各部毛发型粘上猪鬃、马鬃或植物纤维,晾干后,便可按狮头各部位面谱,涂上各种颜色,待干后,再上光油(清漆)定形。狮头的四周亦按传统贴上“八宝”(葫芦、金钱、天书等)图案;额头正中绘以八卦,或画上“火拓”(状如一束火焰);头顶上的图案称“火雁,是一只大雁在飞翔的形状;头部后面的图案为一朵花的形状,叫”金钟“。这些多姿多彩的吉祥图形,均喻意”辟邪“、”展法“之义。同时还要制作其配套装束,如”狮被“(身躯)等。”狮被“用约二丈半长布幅,绘上彩色鱼鳞和螺旋状毛形,”狮尾“处有一束毛发,配上小铜摇铃(含窿),摇动可发出声响,呈祥瑞之音。

麒麟老狮头海陆丰(海陆丰麒麟狮艺与礼节)(5)

▲海陆丰“虎狮”制作

在麒麟“虎狮”表演(出棚)前,还要挂红球;用一条约十尺长红布带,中段扎一花球,球内藏有一束五色丝线、数枝缝针、一面小圆镜,将此红花球挂在麒麟金角尖端,两边之布条,垂挂于狮耳,最后请师公(道士)念经作法开光(按俗每年开光一次)。出狮时,用虎叉(又称平头)在前开路,神旗随后,“虎狮”居中,左右由四名棍师护卫。后面是手执红拜帖和拿着礼篮的管事、提有姓氏及武馆字号灯笼的壮汉,紧接着是鼓乐、彩旗、及全班成员(手执刀、枪(尖串)、剑、棍、铁尺、半砍刀、藤牌刀等)。

舞狮表演要选择开阔场地,首先安放好狮头在大鼓前面之丁字型草席上,吹乐手及壮士站在“虎狮”两边。开鼓时,全班成员起立,用大鼓、大锣、大钹、大唢吶(俗称鼓首或大吹)、螺号(俗称吥bu)吹击 【催鼓调】,以震天动地之声,起壮狮威开场(亦兼退土驱煞之意)。接着司狮头及狮尾的师傅互相抱拳行礼,闻乐起舞,绕场一周,以示向当地祝愿新的一年合境平安、风调雨顺、四季安康、五谷丰登、六畜昌盛。吹击乐先奏引子【催鼓调】、连下【凤立松】;吃四门用【双清仔】;咬虱用【山坡羊】;尾段用【福德词】;行拳用【串仔】(‘景天罗’与‘九连环’等);舞棍吹【过江龙】、【倒卷珠帘】、【笛套】等;打五彩用【武打调】(散调)。

舞狮情节大致分为六个段落:即“开场见礼”、“猛虎下山”、“饿狮寻吃”、“食后憩息”、“饱后归巢”、“收场还礼”。表演技巧强调其形态、神态、动态、静态,必须按各个环节与不同技艺去掌握,神态自始至终以于贯串。“猛虎下山”、“饿狮寻吃”(行四门)便有站高瞭望、寻找目标、发现美食、兴奋扑食等动作。特别是发现到扑食,喜极及凶猛之动态要表现得淋漓尽致。“狮仔回头”等应是威武之状:“食后憩息”要处于慢态之中:“饱后归巢”应表现逍遥、兴致、满足等慢动作:“收场还礼”应处于兴怡意足及威武无敌而收场。还有“饱后舔足”、“洗嘴洗须”、“洗毛”等表演形式,静中有动,相互配合。舞狮头及舞狮尾的动作要协调,特别是舞狮头的,从双手的用力、身体的姿势、双腿的架马等都较为讲究。如把狮头擎高,用力摆动猛快时则示凶,步子跨度大则为猛。若把狮头擎低,动作应慢些,且摆动幅度小,为柔、为喜。动是力,神(态)是技巧。所以,形、神、动、静、“喜怒哀乐”必须按各个不同环节去掌握好。

麒麟舞演完后,接着便先由徒弟们表演自家门派的拳术和棍术套路,徒弟们演毕,便由各套路师傅出来“煞拳尾”。紧接着便是最精彩的“盘五彩”(年初一不表演),即拳对拳、空手对刀、空手对枪(尖串)、空手对短刀、尖串对铁尺、尖串对尖串、短刀藤牌(盾)对尖串等等。从对打到混打,表演达到最高潮(表演即将结束)时由八壮汉执棍轮流对打(俗称榷棍仔),其余队员围住四周,手执竹片击地,吶喊助威,场面壮观热烈。整场舞狮表演接近尾声时,当地理事领着一班青壮健儿,擎着“彩旗”(留有尾和叶的青竹杆花布长旗),旗面贴有多张大面值钱币,在鞭炮声中步入舞场,以表示赞扬狮班演艺精彩高强,并劝休狮。至此,鞭炮声、喝彩声隆动热烈,表演也就结束了。这时若对方理事很礼貌地派出四青壮年人抬一张四方桌(八仙桌),桌面中央置一铜盘,盘内放着四式物品走近狮班师傅面前时,师傅必须抱拳行礼,并颂诗四句、移动盘内物品,以示厚情已心领。

麒麟老狮头海陆丰(海陆丰麒麟狮艺与礼节)(6)

海陆丰地区主要有少林和峨嵋两大门派武馆,大部分武馆都设有狮班,通过“出狮”,既能满足民间的风俗需求,又可张扬武功,亦可在武林界及民众中树立权威和地位。狮班在历史发展中,制定了许多傅统规矩和礼节:

狮班出狮前要择日拜祖师爷,掷“圣杯”问明来年初一在何时何地开鼓,按常规在哪里开鼓便在哪里休鼓(收狮迹)。狮班如果出狮就必须连出三年后才能休(歇)狮,不过,此习俗由各门派灵活掌握变通。

狮班进乡入村时要起鼓乐,参拜祖祠、庙宇、土地爷等。到各家户参拜时,户主要燃放鞭炮以表谢意;如果狮班在路途中发现有其它狮班相向而来时,应马上停止鼓乐,二班队伍接近时,由双方管事互送拜年帖(礼帖),各班人员静默靠路边走过,应各把狮头搁置在右手边胸前(手要平肩),待全班人员过后,应各回首起锣鼓互相行礼,以示友好和尊敬对方。若相遇二班为同宗或特别友好的,还要行双狮会礼;狮遇龙时,狮必让道蹲下向祥龙参拜,然后双方交换礼帖。

到一乡舞狮,遇当地已有其它狮班在表演时,必须停鼓乐就地等待,待其舞完离开远处,方可起鼓进乡。若要在原处开演,鼓头不得重位;碰上有曲班正在唱曲,应先停鼓乐,然后走近曲班,起鼓参拜曲班“祖师爷”,再互送拜年帖后离开。

狮班舞完出离乡口时,应再回首向该乡参拜后,方可息鼓乐离开;狮班过渡船时,上渡船前得起鼓参拜渡神,然后狮头先乘渡船过对岸,接着是鼓乐、人员依次过渡,待全班人员都到达对岸,再起鼓乐回首参拜渡神;狮队出行途中若遇出殡队伍时,应暂停鼓乐而让“送老”队伍经过,以免惊扰归仙者之“灵魂”。

狮班每到一地,若该地有武林世家及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辈,管事必带着四式礼品先登门送上红帖,随后虎狮蹲低进门参拜,拜毕应倒退而出,到门口,再起身参拜,主人燃放鞭炮,以示回敬等等。

出狮时在任何场面可能会相遇貔貅、象、虎、猴、斗牛等等 , 当遇上任何一样灵兽皆不能会狮 , 只可侧面让过 , 应交会狮帖。 当狮子会上龙时, 狮子只需要蹲下向祥龙参拜, 然后双方交换会帖就算礼成, 不然就会被视为没礼貌或没教养。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普通所遇到的问题, 但必须一一遵守,以免发生意外不祥。尊重对方,增进友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