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成都岳府街真实情况(成都往事二江抱城的秘密)

成都岳府街真实情况(成都往事二江抱城的秘密)高骈调集西川军士扩筑城垣,同时命成都周围十县每户出一丁,每天役夫十万人,可谓加班加点地干。整个工程于当年8月开工,11月就宣告竣工,正式施工时间只用了96天,这在成都城市建设史上可谓空前绝后的高速度。唐懿宗、唐僖宗时期,新上任的四川最高军政长官西川节度使高骈于唐僖宗乾符三年,也就是公元876年上书朝廷,请求重新修建成都城池,很快得到批准。蜀中才子扬雄曾描绘说“二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珥”即耳环,是说两江像一对耳环点缀南城,而诗文中的“九桥”可见当时成都的桥之多。据说李冰依天河修造了万里桥、市桥、笮桥等“七星桥”,于是有“江众多作桥”之说。图片来源:锦江发布成都这种二江并流的格局,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末。不过,它有一个软肋,那就是军事上的防御能力不强。回看当时的成都城墙周长不过十里,又没有护城河,成都军民因此困苦不堪。

锦江,成都的母亲河,温柔地敞开臂弯环抱着成都城,一左一右的手臂就是府河和南河。因为两条河流的环抱,成都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活水之城。不过这两江抱城的城市格局并非自古如此。由神鸟知讯×成都市地志办联合推出的“成都往事”将带领大家寻找“成都记忆”,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成都“两江抱城”的城市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据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开凿都江堰之后,“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所谓二江就是郫江和检江,它们是府河和南河的前身。这疏通的两江也是都江堰工程的延续。

成都岳府街真实情况(成都往事二江抱城的秘密)(1)

图片来源:锦江发布

《华阳国志》明确记载:“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检江,又称外江、流江;郫江,称内江。两条江水都引自都江堰,从西面和南面迤逦而来,在成都城南部并列东流,这就是“双过郡下”。

蜀中才子扬雄曾描绘说“二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珥”即耳环,是说两江像一对耳环点缀南城,而诗文中的“九桥”可见当时成都的桥之多。据说李冰依天河修造了万里桥、市桥、笮桥等“七星桥”,于是有“江众多作桥”之说。

成都岳府街真实情况(成都往事二江抱城的秘密)(2)

图片来源:锦江发布

成都这种二江并流的格局,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末。不过,它有一个软肋,那就是军事上的防御能力不强。回看当时的成都城墙周长不过十里,又没有护城河,成都军民因此困苦不堪。

唐懿宗、唐僖宗时期,新上任的四川最高军政长官西川节度使高骈于唐僖宗乾符三年,也就是公元876年上书朝廷,请求重新修建成都城池,很快得到批准。

高骈调集西川军士扩筑城垣,同时命成都周围十县每户出一丁,每天役夫十万人,可谓加班加点地干。整个工程于当年8月开工,11月就宣告竣工,正式施工时间只用了96天,这在成都城市建设史上可谓空前绝后的高速度。

新的城垣以秦时修建的城市为核心,向四周扩展,将此前的成都城包围起来,新城被称“罗城”,这使得成都的城市面积比原来扩大6倍左右。

2018年成都北教场附近,考古发现了一段罗城城墙遗址,呈东西走向,城墙宽九米到十二米宽,两壁包砖,向我们再现了当时城墙的一角。

成都岳府街真实情况(成都往事二江抱城的秘密)(3)

▲成都古城墙遗址

其实,高骈之所以提出扩筑城垣、修筑罗城,除了有加强安全防御的现实考虑外,还有一点就是唐代以后,成都本地人丁十分兴旺,经济随着人口增长发展迅速。中期自唐玄宗入蜀,不断有北方豪门大姓和许多百姓南下,成都旧城已经无法容纳,所以高骈提出将成都扩容。新修筑的罗城相当于一座外城,拓展出来的大片坊里作为安置百姓的生活空间,而旧城主要供给官员和权贵生活,这样一来就将原来已经沿袭了1000多年的大城与小城相邻相依的老格局变成为大城包小城的新格局。

此外,为了提高城市的防御能力,高骈还挖掘了人工河道,将原来郫、检二江并流于城南的河道流向进行了改变,让郫江从成都城西北角的縻枣堰,也就是如今的九里堤改道,与此前开凿的解玉溪和金水河相连。郫江自此不再是原来的向南流再向东流,而是改为先向东流再向南流,在城外的东南角,也就是如今合江亭的位置,二江汇流,这也便是今天的府河与南河的流向。

这样一来,可以看到在建成罗城之时,成都从原来的二江双过城下,变为了如今二江抱城的格局。而在西边高骈还利用原有的部分小溪开挖了一条西壕,也就是后来的西郊河的前身,使成都城外四方都有河道作为护城河。这是成都城第一次有城有池,在墙外第一次有了完整的护城河,形成了封闭的防御工事。这样,成都就形成了外有“二江抱城”、内有溪水穿城的亲水型城市。

高骈的创举,使成都有了能“御大寇、抗大旱”的高城深池。同时由于郫江改道,城南防洪压力减小,护城河水量丰沛。而郫江被保留的一支余脉,从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再沟通解玉溪与金水河,从而改善了内城的排污、消防、航运,可谓是一举多得,普惠万众。自此成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两江抱城、内河穿城”格局,成为一座令人艳羡的亲水型都市。

成都岳府街真实情况(成都往事二江抱城的秘密)(4)

▲唐宋时代成都略图(1936年李思纯绘制)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微信公众号

成都全民阅读推广大使、曾获中国播音员主持人“金话筒奖”的周东在节目中曾这样给观众介绍成都城与水格局的演变:

二江环抱一旦形成之后,成都就打通了向长江中下游黄金水道,商贸自然很快就热闹起来了,加速了成都向东向南的发展进程,使得水上的贸易空前繁荣,当时成都已经有了北门大桥、 东门大桥、老南门大桥、安顺桥、九眼桥,这五个大码头,这五个大码头的货物各有特点,东门大桥是药材,有大型的药栈,当归、鹿茸、人身等都川药都沿着长江漂向江南地区,北门大桥是船工和漂木,非常热闹,一到夏天就是一道大景观,尤其是夏天的丰水期,从岷江顺流而下的漂木纷纷在成都被打捞上岸,小木材就劈成小块变成了成都人生火做饭的燃料,大木材就通过金牛道,被送到了京城,成为了皇家建筑的原料。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盛。二江之一的检江流经城南的一段,被称为锦江 是织锦业的中心,因汇聚了高山雪水,锦江水的温度比普通江水要低一些,人们把刚织成的蜀锦拿去濯洗,洗出来的锦缎颜色更明艳,纹理更清晰,使得蜀锦成为了上贡珍品。

锦江的万里桥一带,酒家林立,游人如织,正如张籍在《成都曲》中所写:“锦江近西烟水绿 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从大慈寺旁流过,在城东南汇入检江的解玉溪,因溪水中有细砂可以打磨玉器,遂得解玉溪之名。它的两岸百业兴盛,是成都夜市的集中地和官员宴请之所。解玉溪也和大慈寺一道成为唐宋时期成都最重要的繁华之地和游览胜地。后又有剑南西川节度使白敏中将金河水引入成都城中的摩诃池,成为一时胜景。

水系发达、绿林掩映、繁花锦簇、亭阁楼台如林、游人如织……

既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景,又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如画风光,这便是成都城与水相互辉映的美丽篇章。

(来源:成都方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