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成语故事)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是他善于观察。演奏的时候,他总是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儿偷偷看别人。别人吹,他就跟着吹;别人摇晃身体,他也跟着摇晃。反正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还装出一副很陶醉的样子。就这样,好多年过去了,愣是没有人发现他压根儿不会吹竽。可惜好景不长,一天,喜欢听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虽然也爱听吹竽,但他只喜欢听独奏。他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些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先生得到消息后,觉得这次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典故

战国时,齐国有个南郭先生。他游手好闲,没有什么本事。有一天,他听说齐宣王喜欢听吹竽,而且喜欢听合奏,想要组建一支三百人的乐班。他眼珠一转,立刻冒出来一个主意:“既然是合奏,那么,如果我混在里面假装吹竽,一定不会被人发现的。”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成语故事)(1)

想到这里,他赶紧去买了一支竽,回家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就大摇大摆地去报名。招募人请他现场演奏一曲。只见他怀抱着竽,装出一副大师风范,说:“我五岁学习吹竽,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我吹竽时鸟兽会跟着起舞,花草会合着节拍摆动。不过,恕我无法为您演奏。因为我每次吹竽之前都要焚香沐浴,此时什么都没准备,不能冒冒失失地演奏。”招募人觉得这位南郭先生儒雅稳重,一定是位高人,就把他招了进来。

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是他善于观察。演奏的时候,他总是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儿偷偷看别人。别人吹,他就跟着吹;别人摇晃身体,他也跟着摇晃。反正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还装出一副很陶醉的样子。就这样,好多年过去了,愣是没有人发现他压根儿不会吹竽。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成语故事)(2)

可惜好景不长,一天,喜欢听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虽然也爱听吹竽,但他只喜欢听独奏。他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些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

南郭先生得到消息后,觉得这次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