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快速赚到100万(怎样快速赚到100万)
怎么样快速赚到100万(怎样快速赚到100万)时间拉回到上大学的时候,我做过很多兼职。当时还比较天真,写了100万赚钱思路,现在来看也是对的。今天我想详细讲讲,我从上大学那会到现在的财商历程以及我当年如何赚钱的?先来个小目标,怎么才能赚到100万?其实25岁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去分析它。
大家知道我是个财经up主,最近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理财?怎么攒钱?怎么投资?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每个人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去分析。
毕竟每个人的特长,实力,还有未来规划这些情况都不一样。
一
今天我想详细讲讲,我从上大学那会到现在的财商历程以及我当年如何赚钱的?
先来个小目标,怎么才能赚到100万?
其实25岁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去分析它。
当时还比较天真,写了100万赚钱思路,现在来看也是对的。
时间拉回到上大学的时候,我做过很多兼职。
比如发过小广告,去商场里卖过货,给线下英语培训机构拉人去听课,在马路牙子上给开发商拉人去看房。
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天真,觉得自己在25岁的时候肯定可以赚到100万。
那会有种莫欺少年穷的感觉,我把每一个小目标都明确写下来,时间被我排的很满。
结果等到我25岁的时候,目标实现了一半。
就是我已经25岁了。
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分析如何赚到第一个100万,分析它的逻辑。
二
现在有很多成功学、励志鸡汤。
比如这个人说自己月入10万,那个人说月入8万,什么年入百万?
鸡汤喂养成了一种群体现象。
这里面很多是知识付费或者是收割智商税。
经过社会的毒打后,你会发现钱真难赚,对于普通人来说,月入几万真的挺难的。
有的人可能觉得身边有人月入好几万,但这更多是幸存者偏差。
怎么才能月入几万呢?
首先是先进入一个比较好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去找一些头部公司,正好处在这个公司比较重要的部门。
你可以带来相对大的价值,这些价值可以兑换更高的工资。
所以你得从大的环境上去看,大家的收入不是凭空来的,也不只是公司给你发的。
而是赶上时代的红利或者赶上行业的红利。
但是今年很多行业会被利空,除了一些科技行业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之外。
做出口的,做旅游的,做线下的影院消费,都受到了利空,甚至我家楼下的包子铺最近要转让。
三
虽然赚钱挺难,但是还是能够找出逻辑。
25岁的我写的这个东西,现在回头看还挺有价值。
我们首先去发散思维,想想怎么才能赚到钱或赚到100万?
找张大白纸把它写上去,列一下。
白纸中央写上你的目标:赚到100万。
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写上所有你能想到的赚钱门路。
尽量将我们认为是同一类的写在同一个区域,然后这些同一区域的点子,如果关联,可以再用线条把它们连接起来。
思路发散完了之后,我们再去归纳。
把同一个性质的方法或者赚钱门路,给它归结起来。
所有的天马行空,背后都有逻辑可循。
我们发现其实赚钱的方法是这几大类。
两种收入方式归纳,一个是主动收入,第二种是被动收入。
第一张,主动收入的构成:
第二张,被动收入的构成:
这么来看就清晰多了,比如说有些人羡慕明星工资高,看他们打官司公布的财产情况,比如王宝强,可以看出目前主要收入构成是主动收入,加上投资收入。
还有一些富二代,比如王思聪,其实他主要的钱来自父母的赠予。
这两张图我们可以再延伸,那就是运用初中数学知识,建立两个象限,搭建框架。
根据收入从容易到难的程度建立横轴。
从上到下根据可行性由低到高建立纵轴。
所以捋一遍会发现,途径有那么几种:
少部分人另辟蹊径,走第四象限。
比如你身边有一些家境不错的朋友,他们是靠着父母的赠与去跑赢大部分的人。
也有一些野心家,比如邓文迪、武则天这种的,他们也是第四象限。
第三象限也有典型,比如贾会计,还有最近比较热闹的瑞幸,借用网上的调侃,就是烧钱型创业,亏损型上市,接盘型收割,忽悠型致富。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既不是身怀绝技,又没有天赋异禀,更没啥天降大饼。
可行度和难度比较低的是第二象限和第一象限,也就是靠自己赚收入,加上投资做辅助。
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前期靠工作攒下积蓄,然后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实穷和富,并不是资金的多和少,而是赚钱的快和慢。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你赚钱的速度,要超过钱贬值的速度。
比如说80年代的时候,你家里有1万块,那就是万元户。
这个在当时很厉害,街坊四邻都会高看你一眼它的购买力等同于今天的200多万。
但如果你经过了30年,到现在才赚到了1万块。
金额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它已经不值钱了。
如果目标是赚到100万,靠工资的话,比如说每年攒2万,要50年才可以攒到100万。
赚工资这种是加法,速度比较慢,跑不赢钱贬值的速度。
我们去看下1999年到现在的M2增速:
你就能发现钱贬值了多少。
那么怎么提高速度呢?
答案是做乘法。
比如说我们找到优质资产去做乘法,宽基就是相对不错的资产。
比如说每年2万块去定投基金,坚持下来,平均可以做到8%的年化收益率。
这个其实不是特别难,等你坚持21年之后,本息和可以超过100万。
相比50年你至少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如果你的年化投资收益率可以达到10%,大概需要几年?速度是不是又提高了?
如果达到12%的收益率,大概是几年?
你会发现提高你赚钱的能力,或是提高你的速度,你的时间相比别人就会多了。
虽然说大家都在匆忙里过完每一天,但是有的人是消费者,有的人是生产者。
十年二十年下来,彼此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当然,这些是理论上的,做到了才算自己的。
方法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真想摘到这个果子,中间还需要用心和坚持。
四
我刚工作的时候工资没有多少,最低的时候一个月工资5000块。
在北京遇到过黑中介,就租房上踩的坑,至少亏损了三万多。
中间我还辞职宅在家里半年多,但是没有感觉到太大的生活压力。
因为北漂的时候,我带着10万块钱过去。
这10万块钱是我在大学毕业那一年赚到的,这笔钱是第二象限里的业务收入。
在大三暑期实习的时候,发现了面试装的需求。
这个需求基本上每个应届生都有,但是我就去做了。
当时是第1次开始,撮了一些同学,跟他们去谈,一起合伙来做这个事情。
结果到后面,他们去找工作去了,还没有开始就放弃了。
比如说一个伙伴面试上了程序员,刚毕业年薪10万块,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
人来了,人又跑了,无所谓,把事情落地最重要,各个环节我都摸索了一遍,第一步是就是找货源。
寒假的时候我没有回家,一个人买票去了服装批发市场。
找来找去发现,价格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当年我又在阿里巴巴这个批发网站上看到更低的价格,尝试在网上去联系卖家谈价格。
我的模式是先在网上去订一批样品,后面有了零散的订单,卖家再给我发货,这样还能够避免积压库存。
当时我手里的钱只够我买一批样品,这个小项目启动资金,是大学时我拿到的各种奖学金,大概有2万块左右。
虽然说我也做过很多兼职,但每次兼职只是零碎赚了几百块,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学业上。
说干就干,我在学校旁边租了一个小房间,有了样品之后,就开始宣传。
在校园里最快的传播方式,就是扫楼发传单。
我招了一批兼职,一个人一个人去培养,一个人一个人去把他们带出来。
教他们怎么去发传单,怎么在宿舍里去打动一个人,然后通过这个人去引导他们整个宿舍的需求。
对方不是很着急的话,可以先预定,然后我再去下单,预定的价格会低一点。
明天或者是隔天送到,毛利率可以控制在60%-70%。
当时同年级的人都忙着毕业,大家都忙着找工作,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个奇葩。
不好好去工作搞一些乱七八糟的,毕业了半年后,这个市场需求变淡,项目收尾。
12月份的时候我去了北京,因为攒了10万块,没有感觉到生活的艰辛。
加上工资也在涨,工资涨到14K之后,算是第二象限打工-全职收入的实质性突破。
我没有什么消费欲望,不喜欢剁手,更懒得逛街,每月可以存下六七千。
这样一年多,终于攒下了十万,然后准备去买房。
北京买房,对当时的我来说,第一是没有购房资格,二是当时的房价买不起。
三是不喜欢北京,不喜欢地铁的拥挤和雾霾。
南方空气好,而且包邮区有潜力,我就定下它了。
我的速度很快,从下定决定买房到确定城市和小区,都在春节前后的假期里完成了。
春节后我还请了两天的假,就是去实地看房和交认筹金。
中间也是一波三折,最大的难题就是钱不够。
首付不够,家里没钱,怎么办呢?
算了一下,我的工资还月供没多大压力,就卡在首付上了。
房子对于刚需来说,本质上是你未来收入的变现。
于是我脸皮一厚,心一横,找同事借钱。
他们工资比我高,一个月2万算是正常水平,那就借他们一个月的工资。
跟他们一个个去说,自己首付还差几万块。
8%的年化利率给你去算利息,先息后本,一年左右去还本金,可以不?
让我感动的是,这几个伙计居然都答应了。现在依然感谢他们。
跟他们签了借条,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都还完了。
而且中间我还跳槽了,他们也没有催我要过本金。
现在想想还是挺难得的。
在你微弱的时候,有人愿意帮你并且相信你,这是很美好的事情。
而且工作上大家还争吵过,但他们却信任我。
因为城市、地段不错,加上园区规划落地,随着公共配套的完善。
一波波利好传过来,房子买入之后当年就开始涨。
买入后不到2年,小区同户型二手房的成交价上涨了80万。
也就是说,市值浮盈80万,加上这段时间我攒的工资,可以说是第1个100万。
它是资产增值收益80万 工资收入20万。
纯靠工资没有那么快。
当然,也有人靠工资可以在几年之内做到,但毕竟是少数人。
比如说金融行业来说,基金经理,基础工资一个月大概是五六万,年底还会有绩效,可以年入百万。
还有华为,腾讯、阿里这样的科技巨头,也会带来一些高薪群体。
但是组织里是二八法则,也分工种、工作年限、团队业绩。
也有很多是基础搬砖的,一个月可能1万左右,还有一些基础运营,一个月可能几千块。
想要单纯靠工资攒下100万,先要去挑有潜力的行业,再去挑头部公司,再在公司里占到核心岗位,一个人需要足够聪明、努力加运气才会做到。
我们小时候的成绩单是分数,但是长大后的成绩单是资产负债表。
毕业看似是一样的起点,但这时候才是分水岭的开始。
我觉得自己就是普通的典型。没有天赋,起点普通,反正就是普通的大多数。
好在没有被鸡汤洗脑,也没有被消费主义荼毒。
哪怕再不起眼,也可以打理好自己的现金流。
合理控制花销,维护好收入和支出,再去慢慢完善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我们去看历史也是,很多事情它本质相同。
不同朝代兴衰迭起,但是世家大族却可以绵延几百年,他们也是在做资产负债的优化,不断去入手优质资产。
押对了,又是几代人的荣华。
对于个人来说,就简单多了,债券、基金、房产、大宗商品这些都是常见的资产。
不过在这里面,有一个负债要避开,就是车。比如我,车就不会买,以后也不会买。
相比买车,租车,顺带租司机,省钱又省时间。
目光再放远,随着无人驾驶的落地,会不会开车也无所谓,以后有时间我们再去算这笔账。
从流动性、入手门槛和波动来看,比较适合大部分人的就是基金,也就是以宽基为主。
基金的基础知识还有定投方法我写过,公众号首页回复:定投,就可以看到了。
五
最后是我的一点实用感触。
对于刚工作的朋友来说,比较稳的操作就是,先挑一个比较靠谱的行业,找一份有潜力的工作,先拿一份尚可的工资。
一年的时间把你的流水养起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征信,这个也是财富。
财富不止是钱,它有不同的载体。
在银行眼里你的信用好,愿意借钱给你这也是财富。
在老板眼里,你比较靠谱,愿意把重要的活交给你也是财富。
甚至在丈母娘眼里,虽然你现在没房,但你有买房的能力,愿意把女儿交给你,这就是财富。
工作、生活、财务上能够被人认可,这些是隐形资产,也都是财富。
它们都是互相关联的,等你某一天走入一个关键节点。
比如买房、投资、创业,或者说准备做自己事情的时候,它们会慢慢变现,最终转化成钱。
或者说我们的今天,我们当下在做什么,决定了你将来的财富。
最后,我们匆忙赶路的时候,珍惜今天,珍惜当下。
公众号/B站同名:无趣的二姐 原创不易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