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吹笛姿势大全(牧童短笛以及杜恩龙教授)
牧童吹笛姿势大全(牧童短笛以及杜恩龙教授)《牧童短笛》描绘的情景,就是一个儿童骑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这样的场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农村,都是比较常见的。(古典吉他改编曲《牧童短笛》,杨雪霏演奏)时至今日,《牧童短笛》仍旧是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除了钢琴版之外,也有人尝试着将《牧童短笛》改编成其他器乐曲。比如,杨绍仁先生成将此曲改编为古典吉他独奏曲,杨雪霏演奏并录制了这首曲子。从杨雪霏古典吉他演奏《牧童短笛》来看,杨绍仁的改编还是非常接近原钢琴曲气质的。改编曲没有刻意地拉大结构,而是保留了原曲结构,和声织体也非常一致,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改编吧。
钢琴小品《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的名作。清新活泼的旋律,描绘了一道牧童骑牛吹笛的生动情景,令人难忘。
《牧童之笛》诞生于1934年。当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
(钢琴曲《牧童短笛》,朗朗演奏)
时至今日,《牧童短笛》仍旧是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除了钢琴版之外,也有人尝试着将《牧童短笛》改编成其他器乐曲。比如,杨绍仁先生成将此曲改编为古典吉他独奏曲,杨雪霏演奏并录制了这首曲子。
从杨雪霏古典吉他演奏《牧童短笛》来看,杨绍仁的改编还是非常接近原钢琴曲气质的。改编曲没有刻意地拉大结构,而是保留了原曲结构,和声织体也非常一致,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改编吧。
(古典吉他改编曲《牧童短笛》,杨雪霏演奏)
《牧童短笛》描绘的情景,就是一个儿童骑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这样的场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农村,都是比较常见的。
我本人属于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人,典型的农村娃,小时候经常放牛,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都喜欢骑在牛背上玩。我属于胆子偏小的一类,偶尔骑过一两回。我家养的是黄牛,想骑它但它似乎不是很配合,有一次直接把我蹦地上,从此不敢骑牛了。
后来才知道,黄牛脾气没有水牛温顺。很多孩子骑在牛背上悠哉悠哉的样子,让我羡慕得不得了。但他们骑的都是水牛。水牛很温顺,也通人性,只要你拍拍它脖子,它会低下头来,让你从站头上再爬山牛背。我小时不懂这些,所以吃了些亏。
当时,除了骑牛很普遍,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确实没怎么看见。其实原因也简单,因为这些淘气孩子,大多数都不会吹笛子 当然看不见《牧童短笛》的场景。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你会吹笛子,而且敢骑牛会骑牛,“骑牛吹笛”也是很轻松平常的。
但很多城里人就不一定会懂得这些了。比如,日前,浙江传媒学院杜恩龙教授就公开发文,称“牛背吹笛”在很大程度上是文人的一种意淫。此言一出,自然被批驳得体无完肤。
网友“南方小天”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浙江传媒学院杜恩龙教授否认“牛背吹笛”,引乡村9岁小孩质疑》,质疑杜教授的观点。文章下面的留言,也非常令人喷饭。“鉴定结果:杜教授是真正的城里教授![捂脸][捂脸]”“难道我小时骑的是假牛?”……
见网友质疑如此强烈,杜教授先是强辩:“你看清了,牛背牧笛,不光是骑在牛背,还有吹笛,偶然性太大了。而且我这里主要是引用他人观点。”后来,估计自己都觉得可笑,悄悄地对文章和观点作了修改。
看来,做什么事都应该要接地气。千万不要将自己没看到的一概否定。特别是搞文学艺术的人,更要走近生活走近大自然走近广阔的农村,认认真真观察和学习,不要像杜教授天天坐在书斋里信口开河。否则,只能让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