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鬼月的基本知识(知道了鬼月的由来)

关于鬼月的基本知识(知道了鬼月的由来)由此记载,可以看出古代官方与民间对于中元节的重视,不仅是祭祀先祖,普度游魂与军殇,还有庆祝秋收的意思。因此节庆的热闹气氛便由七夕一直延续,直到中元节当天才结束。后人将鬼节逐渐演变成三天、七天、十五天,时至今日的整个月规模,这也是可以想见的发展。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先数日, 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中元前一日,即卖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才明即卖穄米 饭,巡门叫卖,亦告成意也……而清代乾隆年间的沈复,也在其著作《浮生六记》中提到:“七月望,俗谓鬼节,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白话翻译就是:七月十五日是俗称的“鬼节”,芸娘(沈复之妻)准备了小酒菜,打算要开心的赏月饮酒。根据这段话,“鬼节”只有七月十五这一天,也就

每年的农历七月,是我国民俗传说中的“鬼月”。相传这个月,所有鬼魂都到人间来游玩,一不小心,就会惹鬼上身。在台湾民间,有不少鬼月的禁忌,例如避讳到溪流或海边戏水、买房、嫁娶等。究竟这样一个充满禁忌而且漫长的鬼月是从何而来的呢?

关于鬼月的基本知识(知道了鬼月的由来)(1)

传统文献中并无“鬼月”的说法关于鬼月的由来,在台湾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农历七月为大吉月份,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霸占农历七月,故意派人谣传七月乃不祥的“鬼月”。

关于鬼月的基本知识(知道了鬼月的由来)(2)

朱元璋画像

明朝末年的张岱有篇散文名作《西湖七月半》,记录了七月时节,富豪名妓、道僧骚人、清客文人等各色人物,夜游西湖的欢愉盛况。试想七月若真是恐怖的鬼月,古人怎么还有夜游西湖的雅兴呢?

而清代乾隆年间的沈复,也在其著作《浮生六记》中提到:“七月望,俗谓鬼节,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白话翻译就是:七月十五日是俗称的“鬼节”,芸娘(沈复之妻)准备了小酒菜,打算要开心的赏月饮酒。

根据这段话,“鬼节”只有七月十五这一天,也就是中元节,并没说整个月份都是鬼月。虽是如此,明清的江南人似乎不大害怕,是他们胆子特别大?或是在他们的观念里,七月并非一个恐怖的月份?

从“鬼节”到“鬼月”的演变历史上,由于中元节是“冥阳两利”的重要节日,因此格外受到重视。宋代《东京梦华录》曾经如此记载了北宋首都的中元节盛况: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先数日, 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中元前一日,即卖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才明即卖穄米 饭,巡门叫卖,亦告成意也……

由此记载,可以看出古代官方与民间对于中元节的重视,不仅是祭祀先祖,普度游魂与军殇,还有庆祝秋收的意思。因此节庆的热闹气氛便由七夕一直延续,直到中元节当天才结束。后人将鬼节逐渐演变成三天、七天、十五天,时至今日的整个月规模,这也是可以想见的发展。

关于鬼月的基本知识(知道了鬼月的由来)(3)

其实农历七月称作“鬼月”的正向影响,在于告诉要大家关怀他人,懂得感恩,以及诸恶莫作的因果概念,有其深远的教化意义;然而如今却往往流于形式,违背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美意,实在可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