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大人村简介(乡村记忆菏泽市)
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大人村简介(乡村记忆菏泽市)
张营镇张营村位于郓城县城东部7公里。
据史料考证,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分别于此设清泽、万安、郓州、郓城、东平等郡、县治所700余年。唐武德七年(624年)此处同时为县、州、府治所。街巷间遍布驻军、官吏、居民、商贾、游客,“俨然一都市也”。唐朝和北宋时,诗人李白、韩愈、高适,苏轼、文天祥等都游览过郓城,并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
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南进,北宋灭亡。郓城成为金地后,经济衰落。据崇祯《郓城县志》载:金朝大定六年(1166年),黄河决口,郓东陷入汪洋,县治由此处迁往现址。县城被大水淹没,县治所迁往盘沟村。战争蹂躏的郓城,伤痕累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南宋诗人文天祥来郓,曾留有《自汶阳至郓有感》诗作,哀叹它的荒凉与冷漠。张营村曾出土砖、铁片、铁索八马车等。经考均系宋朝烧制。今地上遗迹仅存旧县寺遗址残屋及其几座明、清时代石碑。
旧县寺位于村东北隅,旧时有房屋36间,阁楼1幢,为明朝隆庆年间修建。其碑文中说:“郓城之地,盖春秋之郓田也。在禹贡则南徐之分,当成周则东鲁之域。金以黄河沦没徙于盘沟,而故址犹存焉。是地长河环绕于前,独山巍峙于后,而金线岭横贯于其间者,殆数十里,盖郓中形胜之地也 。”
水泊梁山军师吴用的故里位于张营村东1公里车市村。该村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有关吴用的动人故事。他的品德文章在郓城都堪称名流。
时兖州知府是郓城人,为官清正,但其故里家人却仗势霸道。据传,村内一王姓老汉与他家田地为邻,土地每年要都被知府家人犁去两垄,几年就被蚕食了半边。王老汉敢怒不敢言。此事后被吴用知道,便写了张状纸,交代于王老汉。县令接过状纸一看,上写:告欺天,不告冤。仔细问明缘由,很感为难。县令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写了张请柬,声称遇上疑案,恭请知府前来定夺。知府来到县衙,王老汉口称要告他死去的父亲。知府忙问其故。王老汉说:俺和知府大人是地邻,爹爹在世时别人的地边也不踩,死了之后我把他葬在俺的地中间,可他不老老实实躺那儿,一个劲往知府大人的地边挪,一年挪两垄,今年已将坟头挪到了地边上,再过几年,就挪到知府大人地里了。这可是强占别人土地的大罪啊。所以,我请大人判他重回原地。知府—听,明白了其中缘由,道:“回去把你爹圈到地中间,地不够就往我家地里凑,栽几根石柱子,他以后再也无法挪动了。”在吴用的安排下,知府既不失体面,王老汉又要回了自己的土地。
吴用父亲是郓城有名的才子,琴棋书画、四书五经皆通。吴用前往汴京赶考,文章得到考官称赞,欲点他为新科状元。奸臣蔡京想,吴用不曾到蔡府参拜送礼,如点吴用为状元,日后定然不对自己唯命是从。第二天早朝,蔡京奏道:“吴用文章虽好,但名字太不吉利,若钦点他为状元,天下人听说状元竟是‘无用’,岂不惹天下人笑话?”皇上一听,言之有理,决不能点无用之人。于是第二名蔡京的外甥自然成了状元。吴用则名落孙山。
吴用科场失利后,迷上了周易和武术,把功名抛在了脑后。后在父亲催逼之下,来京城再次开考。行至单州时,烈日当空,天气闷热。吴用知道午时前后必然有雨。见前面晒着一场黄澄澄的麦子,旁边老汉坐正在树下闭目养神。吴用上前叫醒老汉,劝他快把麦子收起。老汉捻须笑道:“不妨,不妨,大雨虽有,但下不到俺场里。”正说话间,东南风骤起,乌云突至,忽听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下。奇怪的是,场内竟滴雨未落,只是一阵狂风而已。吴用纳头便拜。老汉见他为人厚道,料他能成大事,便收为徒弟。自此吴用苦钻易经和用兵之术,被其父逐出家门,投靠了东溪村的舅父,在那里教书,与东溪村的保正晁盖结成至交,上梁山后成为军师,人称“智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