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戴玉强的歌声甜美柔润,中低声区流畅舒展,高声区刚劲奔放而畅达华美,加之气息从容,强弱自如,分句完美。他在演唱中把真挚情感和满怀的抱负汇在有如大江奔涌般流动的音乐线条当中,舒展大方, 给听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受。戴玉强的舞台表演潇洒大方,气质典雅,温柔多情又不失阳刚之美。他演唱的曲目广泛,风格多样,古典的、现代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几乎无所不包!他演唱的《你是这样的人》,《我像雪花天上来》,《喀什葛尔女郎》,《又见西柏坡》等歌曲,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和欢迎。除此之外,还主演过《图兰多》、《茶花女》、《卡门》、《波西米亚人》、《我心飞翔》、《芦花白、红棉红》和《玉鸟兵站》等中外歌剧作品。在歌剧舞台上,他展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戴玉强参加综艺节目经过3年的学习,他回到单位,但是单位根本不能给他一个演唱歌剧的舞台,于是他又一次辞职来到北京。为了能在北京活下去,他又重新拾起了老本行——回到建筑工地里干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尼克 · 胡哲 《尼克 · 胡哲给自己的信》。

他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付出了那些常人不所为见的艰辛,他们都来自农村甚至是偏远的山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环境之下,是如何坚持梦想,如何抓住机遇,一步步走到今天,打下了事业的基础。


1.从建筑工地走出来——戴玉强

戴玉强出生在河北文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全家人都喜欢没事的时候唱上两句。父母亲遗传给了戴玉强一副好嗓子,可家里人谁也不会想到戴玉强能有今天的成就。戴玉强22岁的才开始进行正规音乐训练,在此之前曾经不仅当过装修工人,还开过饭馆。

1982年,戴玉强在北京煤矿学校土木工程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太原某矿区工作。尽管上班了,他还是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天天到哪儿都捧着一个录音机,跟着里面的歌曲学唱歌。好在努力没有白费,两年后戴玉强辞职考入山西省歌舞剧院,不久被送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但必须自己出钱负担一切花销。此时,他的父母早已年迈,哥哥姐姐也各自成家,戴玉强只能靠自己。为了挣学费和生活费,他利用在北京的课余时间,干着各种兼职,当过保安,甚至去工地上搬过砖、裁过玻璃……

经过3年的学习,他回到单位,但是单位根本不能给他一个演唱歌剧的舞台,于是他又一次辞职来到北京。为了能在北京活下去,他又重新拾起了老本行——回到建筑工地里干活。当时,只要是能赚钱的活,他都干过,被蚊子咬一腿包是常事。为了省钱,从不吃早饭,中午买张大饼,还要留半张当晚饭,1米80的他经常饿得头晕眼花。但是经历的苦难是值得的。来到北京几年后的戴玉强,终于在1989年底考入了总政歌剧团,北漂生涯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不久又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继续深造。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1)

戴玉强

此时,一些专家都对的戴玉强评价甚高,但是他在艺术之路上却屡屡受挫。1992年他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连初赛都没有通过;1994年在复赛中又被淘汰,1993年,戴玉强得到一次公派自费到维也纳参加歌唱比赛的机会,当他终于凑够路费赶到维也纳,却因劳累意外失声。1996年,他相继在中央电视台第6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日本静冈国际歌剧比赛等国内外赛事中取得骄人的成绩。2001年更与三大歌王的经纪人鲁道斯签约,开始冲击世界歌剧舞台。他的歌声深深打动了世界三大歌王的经纪人鲁道斯,这位著名经纪人公开宣称自己在中国找到了“世界第四大男高音”。而且他的演出也常常是排得很满。在国内,他在武汉、上海等城市举办过个人音乐会;在国外,他在伦敦开音乐会,届时时代华纳为他录制的歌剧咏叹调专辑面世;他领衔主演的歌剧《图兰朵》将在美国11个城市上演。2002年中央电视台第10届全国青年歌手专业组大奖赛,他成为美声唱法的评委。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2)

戴玉强参加综艺节目

戴玉强的歌声甜美柔润,中低声区流畅舒展,高声区刚劲奔放而畅达华美,加之气息从容,强弱自如,分句完美。他在演唱中把真挚情感和满怀的抱负汇在有如大江奔涌般流动的音乐线条当中,舒展大方, 给听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受。戴玉强的舞台表演潇洒大方,气质典雅,温柔多情又不失阳刚之美。他演唱的曲目广泛,风格多样,古典的、现代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几乎无所不包!他演唱的《你是这样的人》,《我像雪花天上来》,《喀什葛尔女郎》,《又见西柏坡》等歌曲,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和欢迎。除此之外,还主演过《图兰多》、《茶花女》、《卡门》、《波西米亚人》、《我心飞翔》、《芦花白、红棉红》和《玉鸟兵站》等中外歌剧作品。在歌剧舞台上,他展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3)

戴玉强在歌剧《运之遥》中饰演隋炀帝

成名后的戴玉强,除了在音乐道路上继续探索外,他还有着另一层不为人知的形象——公益大使。如2016年,他参与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爱在人间"公益活动、2017年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爱心大使"的头衔、2018年他选择助阵"爱在人间圆梦重庆"的公益晚会……如今,他还在公益路上继续前行,不忘初心。

目前,戴玉强也是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教育上面,希望以此来促进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


2.光脚窗出来——廖昌永

1968年10月25日,廖昌永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廖昌永对音乐最初的了解,大概来自于广布中国农村的有线大喇叭。每天清晨,他常常对着村头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出神。那大喇叭里传出的歌声随着山风山雨,伴着田头的阵阵稻香悄然无息地融入他幼小的心灵,那样自然而绵绵。但这就成了廖昌永最初的音乐启蒙。


1975年,廖昌永七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这对本已日显贫困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父亲去世后,在乡村小学教书的二姐把廖昌永带到了学校。小学毕业后,又到离家乡300多公里的茂汶县中学去读书。同学大多为羌族,他们常常用自己的语言歌唱,合着自己的音乐跳舞。不懂羌语的廖昌永只能静静地在一旁欣赏着。于是,他开始寻找自己能听懂的音乐。直到有一天,他在学校的广播中听到了一首女声独唱歌曲,事后,经询问老师才知道歌名叫《金风吹来的时候》,是一名叫关牧村的女中音演唱的。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4)

2008年四川举行抗震救灾大型晚会

由童年开始的对唱歌的热爱,直到遇见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音乐老师,才开始真正萌发了报考音乐学院的想法。高中毕业后,廖昌永报考当地的音乐学院,没有被录取。但这并没有使他退却。经过几个月的复习之后,廖昌永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廖昌永考上了。如今廖昌永仍记得当年在成都招生考试的倪承丰先生。虽然当时廖昌永的视唱练耳乐理基础较差,甚至连钢琴也没学过,但倪承丰凭着他多年的教学经验相信廖昌永有着良好的潜质,一定是学习声乐的好苗子。而这以后的事实都证明了倪承丰先生没有走眼!


带着100多元钱和几本早已翻烂的音乐书籍,带着母亲的嘱托和希望,带着对音乐的渴望和追求。谁也不会想到,廖昌永踏进上海音乐学院的第一步,竟然是赤脚走来的。他到上海报到的那一天,下着瓢泼大雨。望着满街的水,心疼妈妈刚给买的新皮鞋,毅然脱掉皮鞋,赤着脚一步一步走入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是靠三个姐姐轮流寄每月的60元生活费读大学的。当时他常常是最后一个去食堂的人之一,只有第二天要考试或演出才舍得买一块肉吃。就连吃饭用的一个瓷缸也是学院一位门卫师傅送给他的,而且一用就是三年。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5)

歌剧《一江春水》

1994年,廖昌永第一次出国参加“法国巴黎国际声乐比赛”就获得法语奖。这对他来讲既是回报,又是起点。对艺术的追求是艰苦而漫长的,艺术家的修养和气质不仅需要培养和积累,更需要个性的领悟。星移斗转,日积月累,廖昌永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由艺术的必由之路走向了自由之路。他成熟了,他知道艺术是需要心灵和情感的!

1996年9月,廖昌永赴法国参加“第四十一届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在比赛中,他充分显示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充满自信的音色,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大奖,这也是我国选手参加该项比赛十年来所获得的最高殊荣。

1997年6月,廖昌永孤身一人前去参加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名字命名的歌剧大赛。在高手如云的激烈竞争中,廖昌永沉着而自信,特别是在演唱威尔第歌剧《唐·卡洛斯》中岁德里戈的告别咏叹调《我最后的日子》时所显示的那份从容不迫的气质和对音乐恰到好处的处理,打动了现场每一位听众的心。多明戈先生对廖昌永的演唱激动不已。不仅亲自为他颁发了第一大奖,还称他是“中国培养出来的世界级的歌唱家。

1997年。廖昌永远赴北欧的挪威,参加“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他那令人心醉神迷的歌声再一次打动了现场评委和观众,就连宋雅王后也赞叹不已。王后不仅亲自把第一名的奖牌颁发给他,同时称当天为“中国日”。就这样,廖昌永在老师的扶持下,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登上了国际音乐的舞台。人们又一次记住了他--廖昌永,一位中国普通农家的儿子。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6)

2019上海音乐学院喜迎祖国70华诞(廖昌永,黄英)

如今的廖昌永,与妻子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事业有成,成为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被媒体称赞为"天才歌唱家",也在乐坛中确立了"亚洲第一男中音"的地位。不管名气多大,不管曾经获得多少奖项,他对妻儿的感情始终一如既往。

3."青歌小王子"——刘和刚

刘和刚1977年出生于黑龙江拜泉县永勤乡的一个小村子。父母都极具唱歌的天赋,遗传给他一副好嗓子。三年级时他就开始参加乡里、县里组织的学校的一些文化活动。因为家庭条件困难,父母凑不出学费,刘和刚险些没学上。后来,在全村47户乡亲的帮助下,他才勉强入了学。刚上初一那年,他在6个乡镇组织的一次唱歌汇演中拿了一等奖。

谁料,好不容易上学的刘和刚却遭遇了另一个难题。原来他的母亲得了腰椎骨结核病,急需入院治疗。但家里又拿不出钱了,父亲和刘和刚只得含泪让母亲接受保守治疗。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7)

刘和刚和父母

后来,刘和刚偶然从家中那台唯一的带有现代化印记的半导体收音机中,听到了黑龙江艺术学校哈尔滨分校招生的消息(当时还叫松花江分校),并决定报考。可是几天后,刘和刚却打了通堂鼓。最后,父母一次次劝说,最后把在乡文化站工作的舅舅也叫来,动员刘和刚去参加考试。大家一致说,去考试也就花300到500元,如果考上了很好,考不上全当去旅游。

最后,父亲带着他到了艺校所在地,结果人已经招考完毕,连文化课都考过了。父亲只好硬着头皮带着他打听着到了市文化局局长的家。局长被他父亲的真诚感动,找到了两个副局长,一个科长听刘和刚唱了两首歌,大家感觉他的嗓音不错。苍天不负有心人,刘和刚被破例录取了。1992年8月29日,父亲带着他走进了艺校的大门。

那年,父亲快50岁了,次年夏天,父亲一只手的小指被全部砸掉,接下来的两年,父亲另一只手的小指也在事故中失去。当他唱起那首《父亲》时,自己就先感动了。“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别说摸,看一眼父亲的双手,他的泪水就想流。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8)

刘和刚

艺校的学习、杨博亚老师的辛苦传授,刘和刚轻松考取上海警备区文工团毕业后的刘和刚,选择留校当老师。不久后,他了解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正在招生,想去报考。但面对家中状况,他犯了难。父母和姐姐们意外知道了他的想法后,非常支持他报考的决定。为此,父母将家里值钱的物件都卖了,东拼西凑硬是凑出5000多学费。1997年他到军艺后,师从孟玲教授,这位女教授上课的第一天,开头就说了两句话:“好好做人,好好唱歌”从此,这两句话成了刘和刚的座右铭。

之后,刘和刚带着家人的殷切希望,报名了青歌赛,他分别在2002、2004年获得银奖。他在2006年第四次参加青歌赛,厚积薄发,以100.13分的成绩拿下金奖,同时也创下最高分的记录!正因如此,业界称他为"青歌小王子"。

当代十名歌唱家(三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9)

刘和刚参加青歌赛

之后的刘和刚,因为正派的形象,朴实的唱腔,多次被邀请登上春晚舞台,演绎了许多亲情歌曲。此外,作为一名农村出生的歌唱家,他倾情回馈乡里,捐出30万专门成立一所希望小学,并为家乡免费修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