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府君庙的由来(天津卫的三宗宝之首)
天津府君庙的由来(天津卫的三宗宝之首)历史上的鼓楼经历过两拆两建。如今的鼓楼是2001年重建的,四拱门上方恢复汉白玉城门石,仍镌刻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字样。新建的鼓楼宏伟典雅,青砖墙面,白玉栏杆,飞檐斗拱,碧瓦丹楹,油漆彩绘,雕梁画栋。鼓楼紧邻广东会馆,周围是仿古商业街,并且与国内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宫、吕祖堂等景点相辉映,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新的旅游胜地,成为津门一景。鼓楼有“钟”无“鼓”,是为了给人们报时的需要,将鼓移走了,换做了一口钟。旧时,鼓楼的敲钟人每天早晚要敲两次,作为开闭城门的信号。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听这钟声就行了。
天津卫有三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鼓楼就是这三宝之首。鼓楼有四个门,分别通向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了现在的西北角、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因此,这座鼓楼特别珍贵。天津鼓楼上有钟无鼓,这是天津鼓楼的特别之处。
明朝永乐二年,天津设卫筑城。明弘治六年,开始砌成砖城,修建城楼、角楼和城中心的鼓楼,并以鼓楼为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张,“鼓楼” 就成了天津市的发源地。
鼓楼高三层,一层辟有四个拱形门洞,通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二层供奉观音大士,天后圣母,和关羽岳飞等,三层悬有重三百斤的铁钟一口,庄重威严。在顶层,极目远眺,天津七十二沽尽收眼底。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诗:"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足见当时的鼓楼是多么的气派。
雪中的鼓楼
历史上的鼓楼经历过两拆两建。如今的鼓楼是2001年重建的,四拱门上方恢复汉白玉城门石,仍镌刻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字样。
新建的鼓楼宏伟典雅,青砖墙面,白玉栏杆,飞檐斗拱,碧瓦丹楹,油漆彩绘,雕梁画栋。鼓楼紧邻广东会馆,周围是仿古商业街,并且与国内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宫、吕祖堂等景点相辉映,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新的旅游胜地,成为津门一景。
鼓楼有“钟”无“鼓”,是为了给人们报时的需要,将鼓移走了,换做了一口钟。旧时,鼓楼的敲钟人每天早晚要敲两次,作为开闭城门的信号。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听这钟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