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试述辛弃疾词的谐谑特征(辛弃疾这首词十分诙谐有趣)

试述辛弃疾词的谐谑特征(辛弃疾这首词十分诙谐有趣)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最近,随着电影《辛弃疾1162》的热播,这位满身侠胆的词中之龙、骁勇善战的千古奇将透过荧幕,带着那段早已被风沙掩埋的历史,和豪放无羁却又悲情壮丽的词句,策马而来。

试述辛弃疾词的谐谑特征(辛弃疾这首词十分诙谐有趣)(1)

“豪情”“悲壮”是历史对他打上的烙印,是盛放他内心希望之火的铁炉,亦是他词句中的主基调。一提到稼轩词,我们往往想到的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又或者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试述辛弃疾词的谐谑特征(辛弃疾这首词十分诙谐有趣)(2)

有一首词,和辛弃疾以往写的都不太一样,十分有趣。但细细品来,却不仅仅如此: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是一名致力于恢复大宋江山的“主战派”,可惜当时的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一隅,辛弃疾这些主战派备受排挤,壮志难酬。这首词写于他闲居瓢泉之时,借酒消愁。词中既体现了一个文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又有抛却烦恼的旷达不羁,语言生动活泼,堪称千古名作。

试述辛弃疾词的谐谑特征(辛弃疾这首词十分诙谐有趣)(3)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试述辛弃疾词的谐谑特征(辛弃疾这首词十分诙谐有趣)(4)

难道稼轩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并不是!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试述辛弃疾词的谐谑特征(辛弃疾这首词十分诙谐有趣)(5)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咀嚼不尽之味。

“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憨神态,活灵活现。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试述辛弃疾词的谐谑特征(辛弃疾这首词十分诙谐有趣)(6)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往里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宣泄他的真情实感。

读者们,关于辛弃疾的这首词作,大家还有怎样的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