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家庭条件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生活多少有些着落,不用担心吃饭问题,而条件差一点的则由哥哥姐姐带着。这里是山区,人口多,土地少。因此,多数父母都不得不出外打工赚钱养家糊口,而这些孩子就都被迫成了留守儿童。孩子们今年上六年级,我丈夫是她们班班主任,教他们数学。他从四年级开始教她们,如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视频中的孩子都是彝族孩子。彝族家庭人口多,多的一家能有十个孩子;少的一家也至少两个,以三个到五个居多。多的一个校园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班都会有这家的孩子,当然这是个例。赵老师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家里十个孩子全挤在一起,家里脏乱不堪,后来基金会的老爷子出钱给他们买了几张新床送去。

近期赵老师被人误解令人心痛。我重翻以前的这篇文章,感触颇深,但当我想修改其中的片段时,只因其早已超过时间限制,无法修改,那么今天我修改后再次重发吧。


说到我为什么来支教,还是先从几个视频说起。

视频中的孩子们放学后来到赵老师租住的小屋,天色已晚,老师催她们回去,她们还是恋恋不舍。

孩子们今年上六年级,我丈夫是她们班班主任,教他们数学。他从四年级开始教她们,如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视频中的孩子都是彝族孩子。彝族家庭人口多,多的一家能有十个孩子;少的一家也至少两个,以三个到五个居多。多的一个校园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班都会有这家的孩子,当然这是个例。

赵老师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家里十个孩子全挤在一起,家里脏乱不堪,后来基金会的老爷子出钱给他们买了几张新床送去。

这里是山区,人口多,土地少。因此,多数父母都不得不出外打工赚钱养家糊口,而这些孩子就都被迫成了留守儿童。

家庭条件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生活多少有些着落,不用担心吃饭问题,而条件差一点的则由哥哥姐姐带着。

所谓的哥哥姐姐就是他们自己本身,他们除了上学之外,回家还要照顾弟妹,给弟妹做饭吃。当然,饭也就一顿,他们要辛苦一些,负责弟妹的晚饭。早饭,很多则是饿着肚子来上学的。为什么呢?因为早晨七点半要到校,有的孩子家远,山路不好走,起床稍微晚一点,哪还顾得上吃早饭?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1)

中午饭,国家免费供应,在学校吃。

这是三年级的孩子自觉排队在教室门口打饭的情景。


赵老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家公益组织的网上招聘,通过层层选拔应征上岗,最后来到了四川大凉山支教。一开始在响水的一所小学任教,后来公益基金会撤离了那所小学,他就来到了现在的这所小学。

如今在这所小学支教已是第四个年头了。

第一年,那个学校条件比较差,八个支教老师就他一个男的,学校没有多的房间给他住,他就干脆住在了办公室。我那时候去陪他不是很方便,只是大老远看了他一眼停留了个把小时就走了。

第二年,也就是现在这所学校,条件相对好些,男老师多了些,但我去还是不方便。

于是,他便四处打听,终于租到了一户彝族农家小院。小院也就是第一个视频中的那个小院。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2)

这是小院里屋子里的样子,条件艰苦是艰苦了些,但有是不是比没有强?至少我可以陪着他,这样他才能把更多心思放在陪伴孩子们身上。就像他说的,不做就不做,做了就要把事情做到问心无愧。更何况,他们班里还有一个无家可归的孩要跟我们一起住。


下图这个孩子,名叫吉火子聪,就是和我们一起住的孩子。2004年生,今年17岁,已经是个大小伙了,学习还可以,就是可惜书读晚了。在他十岁时,母亲因吸毒而死,父亲打工在外又娶了后妈,他跟着奶奶一起长大,奶奶不识字,没有送他去上学,他自己说他小时候天天在家就是放牛。

后来他爸和后妈好像因为毒品的事(这里早几年前毒品泛滥)进了监狱,母亲去世后他来到父亲的家照顾继母生的弟弟,这才有机会在当地上了小学。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3)

子聪学习成绩在当地在他们班算是最好的,赵老师说他是有机会能老上大学的那类苗子

赵老师教他时,他上四年级,那年过春节时他爸给赵老师打电话,说要带他去打工,他那时才15岁。赵老师说他年龄这么小,18岁都不到,打什么工?!何况他学习还可以!

一问原因才得知,原来他爸和他后妈从监狱出来,关系闹僵,他后妈把他爸从家里赶了出去。当然,连带赶出去的还有他的这个孩子了。不是亲生儿子,他后妈怎么容得下他?

他爸走了,他要想继续留在这里,可以说根本不可能。因为这里不是他的出生地,只是他爸当时是倒插门到这里的。如今他亲爸走了,他一个人在这里举目无亲,靠什么生活?

赵老师问他爸,能不能不让孩子跟着他一起去打工就让他回家乡上学?他爸说那不可能,因为他家乡已经没有他的房子了。

这下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好好的孩子因为家庭的缘故就这样被毁了吧?

于是,赵老师很武断,当即给孩子爸表态说:那这样吧,你自己打工去,孩子就留下,吃住你就不用管了,我负责,只要不让孩子去打工就可以!

我当时听到赵老师在电话中的表态,我觉得他头脑发热,人家的孩子,人家都管不了,你操那门心思,费那个劲?

我心里这样想但没说出来,因为以我和他这么多年生活我对他的了解,我知道他这人的个性,一旦决定的事就绝不更改。


这时,子聪借住在同学家,但这里的人一般把有吸毒史的家庭当成瘟疫一样躲避,不得已,他是今天这家住明天那家住,居无定所。

赵老师也加快了给子聪找间房子的步伐。他先在学生间问哪里有空房子可以出租,然后自己也开始借家访四处探寻有无房子可租。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发现有这么一家常年没人居住的小院,小院杂草丛生,屋顶的瓦砾也破损不堪。

经人介绍,联系到了不在本地居住的房主,和房主协商,给房顶重新上了瓦,又装了电表通了电,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动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净,又给孩子买了床、桌椅、吃饭用的灶具等一切基本生活用具,然后子聪第一时间搬进去住下了。

子聪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窝。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4)


子聪这孩子不爱说话,经常会自己躲在房间里,不是听音乐就是看手机,他很少和他爸交流,用他自己的话说,小时候没跟他爸在一起生活,稍大一点,他又在监狱里,所以和他爸的感情也不深。

这几年过彝族节,他也不回去,我们问他,他也只是说回去没地方住,再说一回去,他爸就让他去打工,不让他上学了。所以,他也不愿意回去,不愿意和他爸联络。

而他爸自从那年春节和赵老师通过电话后,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从此杳无音信。

孩子过得怎样?有没有衣穿?有没有饭吃?他都不管不问了,居然当起了甩手掌柜,真把孩子扔给了我们!

新一学期学校要求交600块延时费,他好容易联系上他爸,问他爸要钱,他爸竟然说老板还没发钱,手里没钱!

孩子带着哭腔给我们说,他就知道一下子要这么多钱,要了也是白要。因为六百块钱对他们来说,不,应该说对他来说,就像个天文数字,他想都不敢想!

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亲生父亲在世尚且如此,我们也是无话可说。说实话,要不是来到大凉山这个地方,这种事情我可能一辈子也只能在电视或小说里碰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来到这里,我也算是开了眼界。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5)

子聪在我们租住的小院后空地学种菜


有一天,我和孩子闲聊,别看他平时不说话,但说出话来弄得我差点和他一起掉泪!

他说:“碰到赵老师,真是我一生的幸运,也是我一生的福气!真的,如果没有他,我这辈子就完了!有了他,我的一生都改写了,以后我还有机会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说着,他的眼圈都红了,声音有些哽咽。

经常有本地老师见到赵老师和我,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吉火子聪和你们生活在一起,你们这样照顾他、养他,他平时有没有叫你们爸爸妈妈?因为这里的支教老师都叫你们赵爸赵妈。

赵老师回答:没有。

本地老师又问:那他叫你们什么?

赵老师又答:老师。

本地老师笑,又问:你们这样做,不知道他以后知不知道感恩?

赵老师则答:感恩嘛,那要看个人造化,看缘分,那些都是不能强求的!

赵老师说的是心里话,他一直践行着自己说的:不做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让自己无悔,问心无愧,以后回想起来没有遗憾。因为孩子们这么孤单,他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关爱和陪伴。


用生命影响生命,赵老师在用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也包括我在内。

每年暑假回来不久就是他的生日,这三年来,每年他都要和学生们一起过,他会给班里73个孩子买来十个大蛋糕,让孩子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6)

赵老师准备分蛋糕

山里的孩子,有的从小到大都不知道蛋糕的滋味,一说要吃蛋糕就特别得开心!

每年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这一天,赵老师的生日,九月十七号。

九月十七号这一天于是变成了全班人的生日,变成了全班人祈福许愿的日子。

看看那些小可爱们,许愿许得都要迫不及待了,有小的是其他班趴在窗户外围观的,也让进来一起吃蛋糕了。


孩子们喜欢赵老师,不仅仅只是因为在赵老师生日的这天能够吃到一小块蛋糕。

或许他们在上四年级时心里想的只有蛋糕,但现在他们大了,他们对赵老师有了更多的依赖,他们感觉赵老师就像他们的爸爸,他们的朋友,而不仅仅只是个老师。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7)

教师节孩子们给他们喜欢的赵老师送的卡片


赵老师的生日聚会,我也去了。我去的时候,正好碰到歪学英同学上台给老师献上祝福。

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歪同学同学说着说着居然哭了!

有同学还在笑,但后来当他们都意识到这是一场分别的生日聚会,是他们敬爱的赵老师和他们在一起过的最后一个生日了,大家都纷纷地开始哭泣起来。

邱克古同学献唱的一首《父亲》,直接把生日聚会推向了高潮!他声泪俱下,满含深情的演唱,惹得全班同学都在哭。

再后来是赵老师做最后总结发言,他的即兴演说,尤其是最后他哭的那个场面,更是把生日聚会再一次推向了高潮!

(全段感言在视频中有,这里是片段)


在孩子们的心里,赵老师已经不再是一个老师的角色那么简单,他俨然就是一个父亲。

是,对留守儿童们来说,他就是一个父亲,就像卡片里陈阿依同学说的那样:赵老师,在我爸爸不在我很伤心的时候,你就出现了。谢谢你,我很爱你!

孩子们,把他们的赵老师当成了自己的父亲,他们不愿意父亲老师即将要和他们分开。

他们伤心,一个个哭成了泪人,一个个眼睛都哭成了小灯泡,以至于他们的语文老师进来不得不叫停。

语文老师说:“停!大家都先休息一下,缓缓,看把你们一个个都得……高兴些行不?这是你们的赵老师生日会哎,不是离别会!”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8)

这是截自语文老师的朋友圈

赵老师用生命影响着生命,用生命感化着生命。他说他不期望以后有多少孩子能够成才,他只期望他们能够在孩童时代快快乐乐地成长,等到有一天,他们也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们的下一代,这就够了。

他还说他不期望再有生而不养或者像杂草般野蛮生长,以后长大做对这个社会有害的人的事情发生。


赵老师践行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了周边的每一个学生,也影响着我。

有一天他给我说,我给你商量个事。

我说你说。

他说这里的彝族孩子小学不学英语,而汉族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有一个今年刚上初一的孩子过来玩,说他们上英语课时很多听不懂。

他话没说完,我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他想让我给他们六年级的两个班的孩子教英语。说实话,我是教中学英语的,现在退休,我不是没有想过这件事,但我从来没有教过小学英语,我总怕我给他们启蒙启坏了,毕竟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况且英语对他们来说又是第三语言,现在好多同学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又怎么能接受第三语言?

他说反正你在这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有个活干着还不闷。你试试,尽量给他们简单点交,起码让他们不会搞混淆X和Y,这样我数学也好上些。

我想想也是,就先从最简单的26个字母开始吧,慢慢来吧,学到哪里是哪里,不求学校进度,只求他们一个学年下来能够熟练掌握26个字母和最基本的单词拼写,会说简单的口头用语就行了。所以,就这样答应了。

然后,他去给基金会说,基金会当然赞成了他的想法。就这样,从这学期开始,我就成为了基金会支教组织的一名编外教师(所谓编外,也就是只教书没有工资的义务教师)。

我又重新站回了三尺讲台,以一个义务支教老师的身份,给大凉山的孩子们教小学英语。

为什么去凉山支教(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来大凉山支教)(9)

这就是我来大凉山支教的始末,我的目的不是那么崇高,只是陪伴支教的丈夫,顺便发挥点余热而已,崇高的是我丈夫,赵老师。

在这里支教的四年,赵老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他发菩提心,几乎把全部的身心都给了孩子,就连近期我过生日,他都抽不出空打一个电话过来,我在这里度过了一个静悄悄的生日,这也就是他能做到的境界了。

要说他会是那些老师眼中的那种人,那也太冤枉他了!因此,作为他老婆的我,也不得不站出来为其发声了。

以己之心度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