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榘夫妻(陈士榘边鼓掌边退)
陈士榘夫妻(陈士榘边鼓掌边退)三湾改编结束后,毛泽东就开始着手在革命军队中物色和吸收党员。在他亲自接纳入党的第一批工农骨干名单中,陈士榘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三湾改编后,部队第一次发展新党员,毛泽东亲自主持的入党仪式,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主持。而陈士榘正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天也成了陈士榘一生难忘的日子。接着毛泽东宣布向井冈山进军,将革命的火焰烧向农村。从这时起,陈士榘感到这个毛委员的雄才真是不得了。于是他心中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跟进毛泽东,为穷人打天下,消灭这个人吃人的社会。1927年9月,刚刚年满18岁的陈士榘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行军过程中,陈士榘总能发现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出没在战士们的行列中。他没有穿军装,今天在这个连,明天又在这个连,一些战士还以为他是个老百姓。直到后来,陈士榘才知道,这个强壮的男子正是大名鼎鼎的毛泽东同志。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进攻长沙的行动失败了,军队由5000人锐减到1000多人,失
1995年春,陈士榘上将走完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段旅程。病情严重的陈士榘住进了301医院,很快就进入了弥留阶段。他的妻子终日陪伴在他身边,终于忍不住问陈士榘:“你一辈子爱的是谁?”然而已经神志不清的陈士榘,仍用喘息而微弱的声音说:“毛主席”。
陈士榘对于毛主席的崇拜和敬仰,从来都是矢志不渝的。自从1927年,陈士榘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他的革命生涯就和毛泽东紧密相连。他的儿子陈人康曾说:“父亲多次谈到对毛泽东的一些回忆,他对毛泽东非常敬仰、非常崇拜,这种崇拜不是简单的人物崇拜,而是对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军事思想发自内心的佩服。”
陈士榘是湖北人,是元末农民领袖陈友谅的后裔。陈氏一族世代从军,陈士榘的祖父陈克山,叔祖父陈克水皆出身于清军。陈克山生子陈荣钟,他是陈士榘将军生父; 陈克水生子陈荣镜,是将军养父也。和父亲一样,陈荣钟和陈荣镜也加入了清军,在清新军十六协统工兵管带任职。
因此陈士榘从小便在军营中长大,在军人的早操声起床,在军人的收营号中入睡。辛亥革命后, 陈荣钟任北洋政府陆军参谋,将军随父迁居北京,七年后又返回武汉,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1927年9月,刚刚年满18岁的陈士榘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行军过程中,陈士榘总能发现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出没在战士们的行列中。他没有穿军装,今天在这个连,明天又在这个连,一些战士还以为他是个老百姓。直到后来,陈士榘才知道,这个强壮的男子正是大名鼎鼎的毛泽东同志。
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进攻长沙的行动失败了,军队由5000人锐减到1000多人,失败主义的情绪开始在军队中蔓延。在这生死关头,毛泽东当机立断,在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发起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和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而稳住了军心。
在给大家的演说中,毛泽东一手叉腰,一手打着有力的手势开始讲话。他首先告诉大家,工农革命军到底为谁而战?接着他阐释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他说:“大革命已经失败了,蒋介石和汪精卫正在大肆屠杀工农,革命暂时陷入了低潮。但是革命高潮肯定会来的,打了小小几个败仗,受了点挫折,这不要紧。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继续勇敢战斗,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
接着毛泽东宣布向井冈山进军,将革命的火焰烧向农村。从这时起,陈士榘感到这个毛委员的雄才真是不得了。于是他心中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跟进毛泽东,为穷人打天下,消灭这个人吃人的社会。
三湾改编结束后,毛泽东就开始着手在革命军队中物色和吸收党员。在他亲自接纳入党的第一批工农骨干名单中,陈士榘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三湾改编后,部队第一次发展新党员,毛泽东亲自主持的入党仪式,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主持。而陈士榘正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天也成了陈士榘一生难忘的日子。
登上井冈山后,毛泽东还不厌其烦地和战士们讲战术,他说:
“从前井冈山有个山大王,和官兵打了多年交道,总结出一个“打圈圈”的好经验。当然,土匪“打圈圈”是消极的。我们工农革命军既要会打圈,更要会打仗。打圈是为了避实就虚,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总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敢,这是我们的战术原则。”
毛泽东神乎其神的战术讲解,让陈士榘茅塞顿开。毛泽东的这一席话,陈士榘记了一辈子,在他眼中,毛泽东简直如同神一般。
在与白军的作战中,18岁的陈士榘每战必身先士卒,在政治上也极度要求进步。1927年11月28日,毛泽东主持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代表,陈士榘作为士兵代表当选为三大常委之一。毛泽东听说后,对要求进步的陈士榘赞不绝口。
对于这件事,陈士榘可谓是“得意”了一辈子,也念叨了一辈子。从1927年底到1934年,陈士榘跟随毛泽东,先后参加了井冈山会师和后来的五次反围剿战斗,屡有出色表现,他也从一名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
陈士榘的祖先陈友谅非常精通工程学,在元朝时就只能制造可载数千人的巨舰。他的祖父和父亲、叔叔,也都当过工兵。而陈士榘,也有着过人的工兵天赋。后来,毛泽东曾把陈士榘说成是他的“设营司令”。
在长征途中,陈士榘带领自己的工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特别是在毛泽东著名的“四渡赤水”军事行动中,陈士榘更是立下了奇功。在三渡赤水河时,陈士榘接到朱总司令下达的“在赤水河上架桥”的命令。
其后,陈士榘和军委工兵营一起在赤水河边勘察地形,经过勘察,发现这里原来有座铁索桥,但在红军赶来之前被敌军炸掉了。于是,陈士榘创造性地决定在赤水河东岸的茅台镇搭建浮桥。陈士榘和工兵营经过审慎研究,决定用当地运盐的船只架设浮桥的材料,并成功让红军大部队顺利通过。
当然,陈士榘的军事才能可不只是开路搭桥而已。1935 年 4 月 12 日,长征途中的红一军团为了掩护中央红军进军云南,决定攻克定番城。
作为红军教导营营长的陈士榘接受命令后,很快便占领了赤城镇区公所。当一名战士扛着从区公所房顶上拔下来的“青天白日”旗从陈士榘身边走过时,陈士榘突然心生一计。他命令传令兵打着这面旗子,带领不丢冒充中央军,大摇大摆地向定番城进发。
陈士榘的急中生智,果然骗倒了定番城的守军。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的大小官吏和一帮子喽啰们,果然把红军当成中央军来欢迎。走到城门桥头,敌军哨兵才发现上了当。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红军很快便在敌军关闭城门前的那一刻冲入了城池,将城内守军全部歼灭。
定番被迅速攻克后,毛泽东随总部路过此地,见到陈士榘时,毛泽东笑着说:“你看,陈士榘用兵得法,他也学会跟敌人搞名堂哩!”
在长征途中,陈士榘也不是没闯过祸,但是毛泽东从来不和他计较。有一天陈士榘为中央机关带路,用半天时间翻山越岭,突然发现一条烂泥浅滩不能过人。陈士榘一看急了,如果敌人突然从后方来袭,中央机关就退无可退了。然而毛泽东却丝毫不恼,他拍了拍陈士榘的肩膀,扭头就走。就在陈士榘以为自己要被处分之时,毛泽东却于第二天找到了他:
“昨天那程子路,小事一桩,我这个人一爬山就来精神。”
到了抗战时期,陈士榘曾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全歼敌人1000多人,却连一个俘虏都没抓到,这是因为日寇士兵受武士道精神影响,誓死也不投降。为了抓几个日本俘虏,陈士榘还专门学习了日语。结果在广阳战役中,陈士榘这口并不熟练的日语,还真派上了用场。当时八路军围住了一个日本兵,陈士榘用温和的语气反复跟他说,八路军宽待俘虏,缴枪不杀。后来日军就回答“明白、明白”。最终,陈士榘趁他不被,一把夺走了他的枪。这个鬼子,也成为八路军的第一个日本战俘。
1938 年 3 月 17 日,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参谋长兼晋西游击支队司令员的陈士榘,在晋西午城跟日军交上了火。由于指挥太过靠前,日军炮兵盯上了陈士榘。一发炮弹在陈士榘左侧爆炸,当场将他炸成了重伤。
由于形势危急,陈士榘被送往延安医院抢救。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陈士榘的伤势才逐渐好转。
一天,一个女同志突然来到医院,她找到陈士榘并主动和他握手:“是主席派我来看您的!”随后便将一封信交给了陈士榘。陈士榘定睛一看,信封上是眼熟的“陈士榘同志启”6个苍劲而潇洒的大字,很显然这是毛主席的字迹。原来,这是毛泽东写给他的慰问信,还附带了200元钱。信的文字虽然不多,却言简意赅,嘱咐陈士榘早日康复,重返战场。
作为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毛泽东对老下属的感情是如此深厚,如此体贴入微。陈士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后来他决定将这封信珍藏起来,但是又担心自己转战南北,不知哪一天就会牺牲。于是他把信交给了一个负责宣传的同志保存。解放后,陈士榘找到了那位同志,结果却遗憾地发现,这封信已经在战争年代丢失了。为此,他后悔了一辈子。
解放战争中,陈士榘在华东战场屡建奇功,在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以及淮海战役中,取得了优秀的战果。为此,毛泽东还专门夸奖陈士榘
“陈士榘,你的风头出尽了,华东几个大仗打得不错。”
作为一个百万大军的统帅,毛泽东是很少夸人的,而能得到他当面称赞的将领更是屈指可数。而陈士榘,就是其中一个。
新中国成立之后,工程兵部队的建设水平仍旧明显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除了落后的现状亟待改变。为此,中央将陈士榘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部第一任司令员。在担任工兵司令之前,还有一段趣闻。当时毛泽东看了陈士榘的履历,了解他的祖先,然后笑着说:
“陈士榘祖父克山、克水,父亲工兵管带,那么工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
陈士榘被点将后,担任工程兵司令一干就是23年。他是解放军兵种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司令。在陈士榘的率领下,一项项国防工程顺利实施,虽然这些工程绝大多数仍深藏于我们无法看到的隐秘之处,但它们却形成了一道极其坚固的屏障,时时守护着国家安全。
陈士榘晚年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曾自豪地说,“万里长城其实只有4000多公里,而我们修建的国防工程才是真正的地下万里长城。”从此以后,中国告别了有边无防的状况,有力地保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1955年,陈士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仅仅三年后,陈士榘得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担任特种工程指挥部的司令员兼政委。原来,在毛泽东同志的决议下,核弹和导弹工程都已经上马了。根据中国自行制造导弹和原子弹的需要,立即着手建立导弹试验基地和核试验基地,两个基地的建设任务全都交由特种工程兵负责。
就这样,陈士榘二话不说,带领10万大军深入了“生命的禁区”——罗布泊。在严格的保密制度下,10万人隐姓埋名,扎根大漠,向“死亡之海”发动了挑战。
当时,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已经恶劣到了极点。陈士榘曾亲眼看到在楼兰古城遗址欧昂,有一架恐龙骨架一样的帆布翼飞机。在距飞机 80 米处,躺着 3 男 1 女 4 具干尸,有的卷曲着,有的卧着,有的趴着,由此可以想象到他们临死前极力挣扎的痛苦情景。
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是意外不断。“地质队的一名女队员在帐篷门口看报纸,结果报纸被风吹跑,她连忙去追,结果竟一去不返。”
“一名战士到孔雀河边割芦苇,结果也神秘失踪了。后来部队派出上千人结成人网搜寻,结果毫无结果。一年后,尸体竟然在附近的芦苇丛中出现,遗体早已风化干枯,手枪水壶还挎在身上。”
还有一次,一辆40吨重的大油罐车遇到了狂风,竟然被刮出200多米远,放在车站的100吨水泥也被刮得精光。
由于缺乏副食,战士们到处挖野菜,然后放上点粮食拌着吃。有时候为了打一只黄羊,战士们可以追赶几百公里,从新疆追到青海。
除了食物之外,饮水也是个大问题。罗布泊曾是一个大湖,但是由于气候的变迁,已经干涸,将士们格外珍惜水。甚至陈士榘本人,也喝过满是蚊子的水。陈士榘说:“如果把蚊子都捞出来,水也就所剩无几了。蚊子也是一种昆虫,反正已经煮熟了,说不定还有营养呢。”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陈士榘依然带领大家,完成了核弹和导弹基地的建设。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不久的1965年元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春军民联欢会上,毛泽东一手握着陈士榘,一手指着张爱萍说道 :“你们做窝,他们下蛋,我们中国人说话开始算数了!你们都立了大功”。
陈士榘一生,都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他经常说,自己有两件事最值得自豪,一件事是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干了22年革命,最终亲自指挥部队占领南京总统府,建立了新中国;另一件事就是建国后,带领10万大军完成“两弹”工程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陈士榘一生都很清廉,从来不会利用特权来照顾家人。为了革命事业,陈士榘成了事业狂、工作狂。在他眼里,人民和国家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家里,陈士榘是典型的严父,曾多次对儿女们说,“以后你们从我这里继承不了多少遗产,除了一些书我身边的一切都是国家的,房子、汽车包括家具都是公家配给我的,所以以后你们要自食其力,从我这里你们得不到什么东西”。
陈士榘的六名子女,都当过兵。然而陈士榘从来不讲特殊,从来没有让他们通过当兵来升迁的想法。在家中,陈士榘屡次说:“我首先是你们的首长,然后才是父亲。”因此子女们见到陈士榘后,必须先敬礼。
对待子女,陈士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孩子们小时候从来没有用过他的车,也不允许使用他的电话。一次,他的女儿陈小琴发了高烧,而她的学校离家还有十多里。于是她就想让父亲开车来接她,然而陈士榘却断然道:“车是公家给我用的,不是给家属用的,老百姓孩子生病就不会用车。”
正是因为陈士榘的能干和廉洁,毛泽东才会如此喜欢他、器重他、信任他、重用他。1968 年 2 月 10 日,陈士榘和其他兵种、院校的领导人都在台上准备欢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到来。
当毛泽东等领导人走上主席台时,陈士榘一边鼓掌一边后退,他认为自己欢迎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谁知毛泽东出人意料地抓住了他的手就往前拽。这一下子可忙坏了摄影记者们,闪光灯顿时闪如白昼, 令人眼花缭乱。由此可见,毛主席对陈士榘有多么的信任,对他有多么喜爱。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陈士榘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但他依然念念不忘毛泽东对他的知遇之恩。即使在他的弥留之际,他遗言仍是“热爱毛主席”。或许他真的去另一个世界寻找毛主席了,他又回到了井冈山,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