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男孩跳桥前说的什么(17岁少年跳桥身亡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十七岁男孩跳桥前说的什么(17岁少年跳桥身亡背后原因值得深思)这些父母总是会忍不住在内心暗暗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看看隔壁家的明明都会算加减法了,小区晨晨会认识很多英语单词了,表哥的女儿钢琴过级了,同事的儿子考上重点学校了……怎么办?我家孩子还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是半桶水。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这就是父母对孩子太过于焦心的结果,他们让爱变成伤害。那么父母焦虑通常来源于什么呢?通常不外乎以下三种原因:总觉得自己孩子问题多有些父母一跟别人谈起自己的孩子时,就会说孩子这个有问题,那个有问题,总觉得自己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尽人意,不够出彩,他们只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孩子身上的优点都被他们遗忘了。
近日,上海17岁男孩从卢浦大桥纵身一跃身亡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替这个孩子惋惜,也有很多人在评论这个妈妈批评孩子的方式不对,才会导致孩子选择了这样一条不归路。
拍摄的视频显示,途经卢浦大桥时,妈妈特意把车子停在了路中间,不顾左右来来往往的滚滚车流,跑下车,站在后排的车窗边教育孩子。之后返回到前排座位上,过了一会,后面的车门打开了,孩子像箭一样地冲向桥边,妈妈紧跟身后,孩子不再回头,一跃而下。
可能这个妈妈这辈子都会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冲动要将车子停在桥上,为什么那么着急批评孩子?甚至在车里批评不够解气,还要跑下车外来批评孩子?仅仅是孩子们之间的一场争吵,就能够让一个妈妈不顾自己的车停在路中间会被追尾的危险,也不顾中途下车会出现意外事故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有如此疯狂的行动?说到底,跟妈妈的内心有关,妈妈太焦心了。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网友求助,由于妈妈平常对自己太过于焦心,言行给她带来很大的影响。她说:妈妈一旦听到有一点关于我不好的消息,比如,考试没考好,减肥停滞了,她就会特别焦虑,这种情绪的外在表现就是长期对我说一些狠话,让我不能接受,甚至很多年都无法忘怀的过分的话,有时候她甚至会坐在地上大哭,她的过激反应让我很难以接受,常常彻夜睡不着。她的态度也影响到了我的正常生活,很多我本可以用平常心去处理的人生波折,有她加入后,会加重我的心理负担,导致事情恶化。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太过于焦心的结果,他们让爱变成伤害。那么父母焦虑通常来源于什么呢?通常不外乎以下三种原因:
总觉得自己孩子问题多
有些父母一跟别人谈起自己的孩子时,就会说孩子这个有问题,那个有问题,总觉得自己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尽人意,不够出彩,他们只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孩子身上的优点都被他们遗忘了。
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
这些父母总是会忍不住在内心暗暗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看看隔壁家的明明都会算加减法了,小区晨晨会认识很多英语单词了,表哥的女儿钢琴过级了,同事的儿子考上重点学校了……怎么办?我家孩子还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是半桶水。
对孩子太过紧张、期待过多
现在大多的家庭都只是一两个孩子,生存压力又大,从孩子一出生,他们就密切的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紧张着孩子的各种细微变化,他们对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小时候希望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其他孩子发展更好,读书的时候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优异,成绩能名列前茅,毕业后希望孩子能够一举高中,未来成就超过自己。
为人父母,希望孩子好,对孩子有期望,都是正常的心理,但如果当内心的期望过重,变成了焦虑,这种焦虑就很容易使自己变得扭曲,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语言、行为发展成让自己意想不到的样子。
那么,当父母焦虑的时候,该怎样解决呢?
学会用心自我察觉,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曾我也有一段时间面对孩子很焦虑,比如中午叫孩子上床睡觉,孩子不听,继续玩闹,我会暴怒;孩子弄了一下路旁的石墩,我会觉得孩子没礼貌;孩子嫌一节画画课时间太长了不肯去,我会各种威胁恐吓。可我发现,我越是这样子,孩子越不听话,我内心也越来越焦虑,担心,这孩子现在这么小就这样了,以后可怎么办?
直到后来,找到了一名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沟通,我才明白,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我太过于焦虑,因为焦虑,会无形地把孩子的过错放大,因为焦虑,我的一些行为也很容易失去理智。
后来,当我用平和、放松的心态去管教孩子的时候,发现自己可以不用吼,不用叫,孩子反而听话了,更贴心了,在幼儿园能经常获得老师的表扬了,一见到他们,我也不再觉得心烦或者提心吊胆了。
教育孩子,威严和尊严要并行有一句话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于是,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会尽可能地拿出家长的威严来管教孩子,要求孩子凡是该按父母的指令去行事,否则就是违逆,就是不可教。
上海17岁跳桥的男孩,想必也从小是生活在妈妈的威严之下,跟同学发生争执,这一定也不是他愿意的,他的内心可能也正委屈着,可能他也意识到自己错了,可妈妈不能理解他,不能好好和他沟通,不能帮助他,反而给他雪上加霜,伤口添盐。下车指责完他,上车还要教训他,孩子的尊严被踩到尘埃里。
其实,孩子对父母天生是有敬畏之心的,孩子做错时,只要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给孩子保留了尊严,父母的话,孩子自然会听进去的。
生活中,多给孩子引导,少给教训著名作家刘墉在《肯定自己》一书中讲过一个儿子刘轩与好朋友吵架的故事。
刘轩的妈妈注意到儿子有好几天没有跟他的好朋友汤玛斯联系了,每天回来也垂头丧气的,刘墉为了了解儿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去跟孩子套话,原来是汤玛斯在闲聊的时候说了一句带种族歧视的话,刘轩听了很生气,要汤玛斯向另一个黑人同学道歉,汤玛斯不同意,于是两个人都说狠话。刘轩说:“如果不道歉,我就不再理你“。汤玛斯说:”道歉,门都没有,不理就不理,谁怕谁“。就这样,两个形影不离的死党成了死敌,而其他的同学在还背后窃窃私语,看他们的笑话。
刘墉听了儿子的故事之后,先是理解孩子的心情,认为与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会争执是很正常的,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心中的气愤。
接着,他又给儿子讲了两个古人的故事:管华之家和管鲍之交。
管华之交:管宁和华歆原来是好朋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听见外面喧哗,华歆立刻跑出去看,等他回座的时候,发现管宁已经把席子割成两半,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并由此故事得出结论:朋友不专心,非但不帮着改变,反而唾弃他,这样的朋友连泛泛之交都不如。
管鲍之交:打仗的时候,管仲躲在后面,鲍叔牙为他解说是因为家有老母,而非贪生怕死;做生意时,管仲多吃钱,鲍叔牙谅解他家里穷,而当齐桓公要杀管仲的时候,鲍叔牙更力陈管仲的优点,最后管仲成了史上的伟人。得出结论是:管仲能名垂青史,是因为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暗中相助,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谅解,将心比心,而不是拿自己的付出来要求对方回报。
讲完这两个故事之后,刘墉再问刘轩,”你跟汤玛斯之间是‘管鲍之交’还是‘管华之交’?世上没有永无争执的朋友,当对的一方先伸出友情的手,错的一方将会握得更紧,更珍惜,更感激“。
面对孩子的隐私,他尊重孩子;面对孩子烦恼,他给予孩子同理心;他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却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将将孩子往正确的路上引领,这就是做父母最好的姿态。
刘墉对儿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放心好了,无论你多大、多伟大、多成功、多失败,我们都会管你,如同我们爱你一般。愿我们每一个父母都能抱着这样的赤诚之心来待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既不会偏激,也不会张狂,他们会因为父母的爱而变得有力量,会因为父母给予的教导,找到在这个世上生存下去的路。
我是一个拥有两个男孩的宝妈,爱学习,忙时码字,闲时育儿,多平台原创作者,看完如果觉得有收获,喜欢我,欢迎关注,留言或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