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想你更懂你美文(情深功精自芳华)
爱你想你更懂你美文(情深功精自芳华)(苏自芳老师与子赵云老师与国外弟子在世界太极红毯仪式上) 回想起习武呢,我觉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传武呢,觉得任重道远,是一种责任。研武呢,是一种必要的修行。 在中国当代武术史上,作为一位杰出的运动员,获得过最高的竞赛荣誉。而作为一位传统武术的忠实传承者,您不仅具有精深、纯正的功夫,并且有具有鲜明的个性化风格。您怎么看待过去几十年走过的道路。苏自芳: 我真的跟高兴今天和余老师一起来探讨武术、体悟武术人生。我很幸运也很荣幸从事了武术的工作。自己简单归纳一下,我的人生之路就是武术之路,六十年的武术生涯,可以说是风雨人生,有很多的感慨。
苏自芳老师为当代优秀的武术冠军和传统武术传承者,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2018年-2019年,世界太极拳网总编、著名太极文化学者余功保先生多次和苏自芳老师进行长谈,讨论武术传承、武术理法、武术功技和武术人生。苏自芳老师将她数十年的武术体悟精彩道来,展现了一位优秀武术家的风采、风骨。
世界太极拳网将分几次连载余功保先生和苏自芳老师的有关对话内容。
(余功保先生与苏自芳老师对话)
余功保:
在中国当代武术史上,作为一位杰出的运动员,获得过最高的竞赛荣誉。而作为一位传统武术的忠实传承者,您不仅具有精深、纯正的功夫,并且有具有鲜明的个性化风格。您怎么看待过去几十年走过的道路。
苏自芳:
我真的跟高兴今天和余老师一起来探讨武术、体悟武术人生。我很幸运也很荣幸从事了武术的工作。自己简单归纳一下,我的人生之路就是武术之路,六十年的武术生涯,可以说是风雨人生,有很多的感慨。
回想起习武呢,我觉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传武呢,觉得任重道远,是一种责任。研武呢,是一种必要的修行。
(苏自芳老师与子赵云老师与国外弟子在世界太极红毯仪式上)
余功保:
研武德路很长,一定很艰苦,但也很享受。
苏自芳:
是的,你要一直不停走下去。有内外的驱动力。你如果没有提升自己,没有不断去改进自己,没有适应每一个不同社会时代的需求和整个社会的环境状况,你的生存也不存在,武术的发展也谈不上。
余功保:
您讲的这个感受很重要,就是我们的武术家要有生存意识,要有环境感。武术在历史上不是没有断代的感觉,武术家也有过沉沦。武术家的环境意识,就是你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价值,并且将它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武术文化不是空中楼阁。
苏自芳:
研武的这个方式的核心其实就是教学相长。因为我工作的对象就是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他们有特质、特性、特点,让武术适应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心理,甚至他们的灵魂,这不是简单地教会一些动作就完事了的。
余功保:
所以真正的武术传承是一个很高级的活儿,是“走心”的活儿。
(苏自芳在昆明太极思享会表演)
苏自芳:
习武任重道远,薪火相传,传的是“心”。我的武术经历就是“心”的历程。开始武术的学习,任何时候回想起来,我是怀着感恩的心的。
您可能想象不到,我小的时候,十岁的小女孩,是非常微弱的样子。很内向,很小绵羊,从来没有说不,我不喜欢哪我不要啊,不会说。体质还很不好,体弱多病,每年到暑假都要生场大病。我的妈妈都要去我们家附近的那个河塘边,趴在那里去摘荷叶煮水给我喝,为什么?我经常流鼻血,煮荷叶的方子能止鼻血。
我有个姐姐,很有智慧的。她的个性跟我恰恰相反。我是内收,她是外放,她的名字有一个慧字,苏自慧,名如其人,我习武和她有关系。她当时把我推到一个体育老师那里,我记得那位老师姓方,我姐姐说,可以让我的妹妹参加你的体操队吗?你看她的身体,需要锻炼。我姐姐推我去学体操是为了我的健康,但也开启了后来走上武术道路的大门。
(苏自芳运动员时拳照)
余功保:
来自家庭的支持有重要的精神作用。
苏自芳:
我刚进入到体操队的时候,好怕上那个平衡木,吓得哭,教练硬把我推上去,站上去就抖,那时候真的很没有挑战性的,什么都怕,什么都不敢。但后来还是顶过去了。
就在那个时候呢,我的老师沙国政老前辈,他到了我的中学,他们那时候是要选择云南省武术代表队的,因为60年代初要组队成立专业队,参加全国武术比赛,所以就把我们体操队县城这一批小孩子弄来学武术,比较容易上手,
余功保:
都是体育运动项目,身体的协调性,动作连贯等方面还是有想通的地方。
苏自芳:
肢体语言有点感觉。所以就开始学了武术,那时候我记得学的拳里面有一套叫燕青拳的。但当时只是划道道,谈不上什么特别的技术水平,根本就不能看,因为那时没有经过什么专业的训练。但是我幸运地被选中成为武术队员,所以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后来经过两年的训练,开始参加一些比赛。
(沙国政和何福生先生武术对练)
后来,由于经费的问题,我们的队要“裁员”,说是裁员,其实就相当于解散了,16个人,只能留下两个。我的两位恩师沙国政前辈、何福生前辈,他们去跟我们云南的体委主任说,我们要留下她。留下了一男一女,那个男生比我小两岁。两位恩师留下我的理由就是,要留武术的“种子”。
余功保:
两位老师还是独具慧眼的。现在,当年留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传播四方了。并且很好地继承了他们的风范,使得人民从一个角度去深入了解云南的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家。我看了您在三亚南山世界太极文化节上的八卦掌表演,那种内蕴的气势和力量,流畅与浑厚有机地结合,体现了一种中国武术对生命的独特诠释。
(苏自芳三亚南山表演)
苏自芳:
我深深感到责任、义务,任重道远,始终不敢懈怠。
我被留下来后,就开始了更加严格的训练。当时主要是为了参加比赛,拿金牌。首先选择拳种,老师因材施教,长拳、南拳、太极拳,三项徒手选一项,可能是因为个性,我幸运地选择了太极拳作为专攻。后来我的队友还说,太极这都是老奶奶打的东西,都是病人练的东西,你怎么耐性那么好?几个小时慢悠悠地不停练。我的训练场地是什么?就是羽毛球场双打的那条双线,在那里面不停地练基本功,基本功练完了之后再分项训练,往往练一段时间下来汗水已经把整条道都洒满了,地都是滑的。后来政府又发给我们运动衣了,但是没有发内衣,我的姐姐那个时候在昆明读大学,她就把她一个月有限的那几块零用钱拿去买布,找裁缝,帮我做内衣来换洗,因为出汗太多,衣服不够用。这是一个汗水历练的过程。
余功保:
竞技运动训练都是十分艰苦的,但也打下了很扎实的基本功和武术的表现意识。在这方面,专业队训练是很有作用的。
(苏自芳在三亚南山表演)
苏自芳:
心理上也得到了锻炼。经常还要接受队友对你的嘲讽,哎呀,她就这么软绵绵地两个小时在那里走来走去,多无聊呀,等等。
余功保:
那时候大家对太极拳的认识不太普及。对太极拳的概念还有很多误解,其实到现在这种误解也仍然存在。所以在推广太极拳中,有时候对太极拳概念的正确解析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也关乎到练拳的层次和方法。
苏自芳:
在东南亚的国家称为“走猫步”,我就走猫步走了好几年。在这样一种历练当中,幸运的是我有两位非常杰出的老师。两位长辈一位是沙国政老前辈,他是传统式的教法,口授心传,爱心备至的,手把手的教,不多讲话,就是你严格跟着我、看着我,照着学,照着做。另一位老师何福生先生,就是很严厉的,南京中央国术馆那种学府派的教育特点,他也不多讲话,就是让你磨练,反正他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下功夫练吧,死不了。练的很苦,有时候一个马步蹲在那里,很长时间不懂,全队都一起做那些基本功。每次练完队友们都喊腿酸疼。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感觉,好像无数根针扎在腿上。那时候就是苦练,也还不懂什么热爱这个事业呀,奉献呀,都没有这些意识,就是必须练,老师怎么样要求你就怎么做。没有所谓的反抗,不抵触不排斥。我的这样的态度被两位老师看好了,他们在训练当中看到这是一个可以栽培的对象。
【特别提示:应广大读者热情要求,世界太极拳网“太学堂—世界太极学院”将邀请苏自芳老师8月2-6日在深圳举行太极拳、八卦掌研修培训班,正在火热报名中。有关详细内容请关注世界太极拳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