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战士坚守岗位(坚守战友英魂38载)

战士坚守岗位(坚守战友英魂38载)见义勇为黄广林02只因当初对战友的一句承诺,王启荣坚守在烈士陵园38年,并先后帮助10名烈士找到了家人。王启荣为烈士擦墓碑。凌箐璐摄。图片来源:人民日报1979年,王启荣以民兵身份参加了南疆的战斗,战壕里兄弟们立誓,生还者要帮牺牲者找到亲人。王启荣因伤退役后,不顾家人反对,主动管护起位于那坡县的烈士陵园,守护安葬在此的952名烈士。他一旦发现墓碑前常年无人祭扫,就会千方百计地帮助烈士寻找亲人。江西铜鼓籍烈士谢国桥只有姓名刻在墓碑上,其他资料早已丢失。在唯一的儿子牺牲后的37年里,谢国桥的母亲冯月娥一直不知道儿子葬在哪里。在王启荣、江西志愿者等多方努力下,2016年,83岁的冯月娥终于来到儿子墓前。老母亲眼泪纵横的一幕,让王启荣深受震动,“每帮一位烈士找到亲人,我心里的担子就轻了一分。”王启荣说。他还搜集整理出360多位烈士的生平经历供后人缅怀。

中央文明办6月28日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从网民举荐的118万多条好人好事线索中,评议推出102位中国好人,其中广西王启荣等4人上榜。他们的动人事迹,获得网友纷纷点赞。

战士坚守岗位(坚守战友英魂38载)(1)

01

助人为乐王启荣

边境陵园守英魂38载

只因当初对战友的一句承诺,王启荣坚守在烈士陵园38年,并先后帮助10名烈士找到了家人。

战士坚守岗位(坚守战友英魂38载)(2)

王启荣为烈士擦墓碑。凌箐璐摄。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1979年,王启荣以民兵身份参加了南疆的战斗,战壕里兄弟们立誓,生还者要帮牺牲者找到亲人。王启荣因伤退役后,不顾家人反对,主动管护起位于那坡县的烈士陵园,守护安葬在此的952名烈士。他一旦发现墓碑前常年无人祭扫,就会千方百计地帮助烈士寻找亲人。江西铜鼓籍烈士谢国桥只有姓名刻在墓碑上,其他资料早已丢失。在唯一的儿子牺牲后的37年里,谢国桥的母亲冯月娥一直不知道儿子葬在哪里。在王启荣、江西志愿者等多方努力下,2016年,83岁的冯月娥终于来到儿子墓前。老母亲眼泪纵横的一幕,让王启荣深受震动,“每帮一位烈士找到亲人,我心里的担子就轻了一分。”王启荣说。他还搜集整理出360多位烈士的生平经历供后人缅怀。

02

见义勇为黄广林

88小时搜救野外迷失幼儿

容县一名1岁半的小女孩在野外迷失88小时却奇迹生还,这条热搜新闻的背后,是57岁的黄广林的坚持。他是容县电力有限公司石剑电站渠道的一名普通巡水工人,2018年8月,他参加了容县石头镇水口村的搜救队,寻找村民陈某在山里失踪的小女儿。

孩子失踪已两天,民警、干部、群众组成的百人搜救队展开地毯式搜寻,出动了无人机和警犬,直到深夜都没找到。黄广林依然坚持着,他坚信,只要小女孩在有渠道经过的山林里,他就一定能找到。因为他巡渠近10年,每一寸地方都了如指掌。

战士坚守岗位(坚守战友英魂38载)(3)

警方无人机搜寻图片,下红圈为小娇家,上红圈为失踪小娇发现地点。

孩子失踪后的第三、第四天,很多人都放弃了。黄广林不顾劳累,天还没亮,就带着干粮、水壶继续出发寻人,终于在一处荒草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孩子的两只小脚被山藤缠着,半米之外就是水深超过1米的渠道。孩子得救了,小女孩的家人多次感谢黄广林,但他都淡然处之,说都是乡亲,能帮就帮。

03

敬业奉献杨天勇

刑侦队长10年破案600多起

1983年生的杨天勇,现任河池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先后侦破了一大批重大恶性案件,10年破案600多起。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荣获“全区十佳破案能手”“全区模范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战士坚守岗位(坚守战友英魂38载)(4)

杨天勇。图片来源:河池日报

2018年3月26日,河池市宜州区有群众报称,洛东镇一独居农妇韦某某失踪几天了。杨天勇带队勘察现场发现血迹、骨屑,初步判定韦某某已被害,然而尸体下落不明。杨天勇大胆提出是熟人作案,经过排查,最终确定嫌疑人为死者的邻居程光,在程家老房中发现了受害人的尸块,该起“无头案”告破。2018年11月2日,一蒙面男子潜入都安某小区彭女士家中将她打伤捆绑,将她3岁半的儿子抱走。这起案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杨天勇第一时间锁定嫌疑对象,随后带队奔赴嫌疑人藏身之地,安全解救了被绑架儿童。

04

孝老爱亲廖爱娟

背负巨债为养女治病

1969年的出生的廖爱娟,是桂林市秀峰区矮山塘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2009年12月12日,她在桂林中心广场保安亭边上捡到一名身患重度β型地中海贫血的弃婴,取名珊珊。周围的人都劝廖爱娟和滕林夫妇不要“犯傻”,但夫妇俩说,“每个孩子都应得到父母的爱,难道还要再抛弃她一次吗?”

战士坚守岗位(坚守战友英魂38载)(5)

为了给珊珊治病,廖爱娟夫妇花光了积蓄,抵押了住房,还背上了20万元的债务。如今,珊珊已经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2016年8月,珊珊到了治疗地中海贫血最佳年龄的最后期限,廖爱娟夫妇不得已向媒体求助,希望找到她的血亲,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让珊珊继续活下去。直到现在,廖爱娟夫妇依旧没有放弃为珊珊寻亲,不放过任何治疗的希望。

他们的所作所为,

感动了广西,

感动中国,

他们的精神,

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致敬!

战士坚守岗位(坚守战友英魂38载)(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