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新北川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多难兴邦涅槃重生)

新北川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多难兴邦涅槃重生)废墟崛起新北川涅槃重生23日上午,温家宝来到设于四川长虹集团培训中心院子里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走进高三(1)班的临时教室,诚恳地和同学们谈起心来……温总理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竖着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他说:“我们要记住这4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将来会有一个新的北川中学。它将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地震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精神的一种象征。”新北川中学里的多难兴邦石碑

【历史瞬间】

山河震恸 举世震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地震,山河震恸,举世震惊。

地震发生第二天,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川中学,要求救援队伍加紧营救废墟下的孩子。

23日上午,温家宝来到设于四川长虹集团培训中心院子里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走进高三(1)班的临时教室,诚恳地和同学们谈起心来……温总理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竖着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

他说:“我们要记住这4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将来会有一个新的北川中学。它将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地震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精神的一种象征。”

新北川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多难兴邦涅槃重生)(1)

新北川中学里的多难兴邦石碑

涅槃重生

废墟崛起新北川

2793。

2793,这是汶川大地震前,北川中学的学生总数。

2793,这个数字不知在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的脑中,回响过多少次。

13年前,刘亚春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承担着旁人难以想象的苦痛,一夜白头。

13年后,刘亚春仍在为北川中学的建设殚精竭虑,希冀为学生打造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

他的坚持,正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千百万人民努力奋进的缩影。

2018年春节前夕,再访汶川地区。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既是肯定,也是嘱托,更是机遇。GDP实现翻番,顺利脱贫摘帽……面对着一系列成就,每一个来到北川的人,都能在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里,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凝聚力。

9年规划找寻重建之路

北川县抗震纪念园向西南,沿着常乐街走不远,便到了新北川中学。

走进北川中学校史馆,就能看到一块黑板,黑板上四个大字尤其醒目——“多难兴邦”。

这四个字,陪着刘亚春走过了13年。

地震过后,北川中学成为一片废墟,幸存的学生们转去临时学校上课。

刘亚春的心中,也渐渐立下了一个“9年规划”——“3年恢复、6年提升、9年跨越”。在他的设想里,9年后北川中学将完成从一个普通的县级中学向国内一流民族中学的飞跃。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川县共有近两千名师生在地震中遇难,校舍被夷为平地,接下来的北川中学,该往何处去?

好在来自社会各界的援助纷纷而至,2009年5月12日,新北川中学破土动工,并于2010年9月交付使用,占地225亩的新校园,成了新北川的标志性工程。

有了新的校舍,还要把师生的“魂”找回来,刘亚春首先想到的是个细节问题——新校舍如同一个大花园,绿化面积大,需要长期养护,这个任务不如交给学生们:“按照班级领养学校里面的花花草草,让学生们明白,自己才是学校的主人翁。”

超规格建设的校园,也给了刘亚春更多的发挥空间:“我们有16个篮球场,这在全市全省也是最高标准。所以我们有机会去打造运动队伍,做艺术、体育特色项目,借此让孩子们走出去。”

因材施教打造“一流中学”

要想让学生们有更好的未来,学校的教育方针亟须改变。

“以往我们的教学评价制度,叫做优生评价,也就是看每个班里出多少尖子生。”2009年,新北川中学接纳了全北川所有适龄孩子,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良莠不齐。刘亚春意识到,“优生评价”的制度,会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孩子,无法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白白浪费几年时间。“所以我就提出来,今后不考查有几个优等生了。能不能来考查学生的平均分,让每个孩子都多得10分、20分?”

改革伊始,最大的阻力并非来自孩子,而是教师。习惯了原有教学评价体系,许多老师想靠优生出成绩。为了打消教师们的顾虑,刘亚春只能一一做工作。

2012年,“验收”改革成果的时间到了——北川中学八百余名高考学生,本科上线率比往年高了一倍。“那天晚上高考成绩出来,几个年轻老师高兴得把我都抛起来了。”

从此,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被老师关注,被尊重、被信任,成了北川中学的教育方针。学生们的平均成绩提高了,尖子生的质量也没有下降,如今,北川中学每年都有考生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

从新址落成至今,刘亚春的“9年规划”,可以说早已实现。如今,北川中学不仅是教学质量优秀的重点中学,还拥有体育、艺术等特色项目,成了不折不扣的“一流中学”。而刘亚春眼中,北川中学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平时说‘不进则退’,学校也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

产业升级“重生态、强科技”

距离北川中学不到一公里,位于县城中心的步行街,有个特殊的名字——“巴拿恰”,羌族语言中的“商贸街”。

到了夜晚,在“巴拿恰”的街头,能看见几十个人围成一圈,随着音乐旋转、跳跃、甩手,跳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广场舞”——羌族舞蹈“沙朗”。

“住这儿比哪都强!”每天吃完晚饭,家住龙安街的姜先生都会到“巴拿恰”和新生广场遛弯。经历过大震,又眼瞅着北川重生,他有着显而易见的自豪感。

这份自豪感不无道理,每一个到访新北川县城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里与众不同的气质——窄路密网、建筑限高、格局紧凑、绿化密集、出门见景……作为首座地震灾后异地重建的县城,从规划伊始,新北川就遵循着“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形成特有的“北川模式”。

先进完备的城市规划、日新月异的城乡环境背后,则是逐渐优化的产业结构。2019年,北川经济开发区入围绵阳市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主攻通用航空产业方向。目前,已有31户通航及相关企业进驻产业功能区。2020年,北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1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8元。这些数字,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重生态、强科技”的产业升级模式。正如留在北川中学黑板上的那四个字:“多难兴邦”。砥砺奋进写就沧桑巨变,是北川给全国人民交出的最好答卷。

新北川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多难兴邦涅槃重生)(2)

北川全景

【记者手记】

今昔对比感受中国力量

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

残破的北川老县城静静躺在山谷里,被地震摧毁的房屋,如同倾倒的棋子散落在棋盘上,13年前发生的一切恍若昨日。细雨绵绵的天气,更给这里添了几分肃穆。

唯有废墟上散落的鲜艳花朵,能把人忽然拉回到现实,那是生者对逝者的纪念,从未停息。

一路向南,“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就建在北川中学遗址旁。李先生一家五口,在展馆里却安静得像一个人,“在这太吵可不好。”他轻声告诫着自己的孩子。

13年前,李先生刚结婚,家住成都附近的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自然的残酷。转眼间,他已经成了“两个娃儿”的父亲。这一趟新北川之旅,一家人感受到些许沉重、些许感动,更多的还是震撼。

震撼来源于新老北川的今昔对照,来参观的头一天,一家人就住在新北川。在李先生看来,北川中学的重建,代表着无限的未来;“巴拿恰”所展现的,则是北川人民的美好生活。

“旷世灾难”“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发展振兴”……随着展馆内容变换,李先生给孩子讲解着北川的前世今生。花园般的新县城,与老县城残垣断壁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重建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帮助,你们看看,还有咱们那边的援建队伍呢。”站在“科学重建创造奇迹”展区,李先生流连许久,还与当年援建队伍留下的牌匾留了两张合影。“从北川的重生,确实能感受到中国的力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