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湿地多少钱(崇明的森林农田)
崇明东滩湿地多少钱(崇明的森林农田)研究报告还显示,目前崇明的发展面临着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首先是环境治理任务仍然艰巨,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历史欠账”亟待解决;其次是基础设施如何长效维持。“过去十多年,崇明始终在建设,但关键还在于如何把建设的成果维护好,真正让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此外,生态产业体系培育滞后、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足等也是摆在崇明面前的发展阻碍。”黄沈发说。崇明的自然资源资产,到底在全市范围内处于什么水平?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崇明农田面积减少约10%,但近年来农田面积减少趋势得到了缓解。林地绿地面积则显著增加,2013年森林面积是2000年的4.4倍。陆域河流湖泊坑塘等水域面积持续减少,自2000年来面积萎缩19%。在滩涂湿地方面,由于自然淤涨,2013年滩涂面积在1990年基础上向东延伸了约6千米,但由于圈围,滩涂面积反而减少了约二成。综合统计,2013年底崇明自然资源实物资产量为1
森林、农田、淡水湿地、滩涂湿地……这些占据崇明总面积85%的自然资源是“无价之宝”,是它们让崇明成了上海的“后花园”。如今,随着生态岛建设的不断推进,它们的“身价”终于能够得到科学而精确的测算,也切实成为了崇明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重要依据。
北沿凝翠 张宏雷摄
今天,在2016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生态 制度建设”分论坛上,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沈发发布了崇明生态文明制度探索和创新成果--《崇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研究》。研究表明,截至2013年底,崇明自然资源的实物资产为1897.2平方公里,占全市32%;同时,崇明岛以不足全市20%的国土空间,拥有全市30%的自然资源,保育了全市40%的生态资产,提供了约近50%的生态服务功能。
自然资源资产指的是产权主体明确、具有价值、可定量核算的自然资源。通过一系列科学算法,可以对那些产权主体不明的生态资源、矿产资源、气象资源进行确权勘界、价值核算,最终得出其价值。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是一项系统工作,其中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内容。
东滩鲜见白头鹤 黄志俊摄
黄沈发指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是落实生态文明制度的核心关键。在去年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都是核心的技术支撑。黄沈发说,只有通过科学评估,把崇明的自然资源实物价值及其服务价值计算出来,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生态建设成效,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黄沈发说,对崇明自然资源资产的核算中,主要是实物量和服务量两个方面。实物量,也就是实际的面积、数量作为资产的量,同时也包括资产的质量。服务量则是核算它的产品价值(即粮食、淡水等),生态价值(即气候调节、空气净化等)以及文化价值(即休憩旅游、美学景观等)三大类。目前,崇明的自然资源实物量指标可总体分为农田、森林、淡水湿地、滩涂湿地四类。而服务量指标可分为生态产品(其中包含淡水、农产品等3项)、生态调节(其中包含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等9项指标)、生态文化(其中包括休憩娱乐、景观美学2项指标)三类。
崇明的自然资源资产,到底在全市范围内处于什么水平?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崇明农田面积减少约10%,但近年来农田面积减少趋势得到了缓解。林地绿地面积则显著增加,2013年森林面积是2000年的4.4倍。陆域河流湖泊坑塘等水域面积持续减少,自2000年来面积萎缩19%。在滩涂湿地方面,由于自然淤涨,2013年滩涂面积在1990年基础上向东延伸了约6千米,但由于圈围,滩涂面积反而减少了约二成。综合统计,2013年底崇明自然资源实物资产量为1897.4平方千米,占全市32%;生态资产有效当量为1696.4平方千米,占全市41%。“至于这些自然资源资产到底值多少钱,还至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不同类型资源的实物量、服务量的价值化方法不一致,要解决横向和纵向间的可比性问题。其次,自然资源的‘负债’与企业资产的‘负债’在概念上存在一定差异,‘自然资源负债’这一概念有待进一步精确界定。”
研究报告还显示,目前崇明的发展面临着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首先是环境治理任务仍然艰巨,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历史欠账”亟待解决;其次是基础设施如何长效维持。“过去十多年,崇明始终在建设,但关键还在于如何把建设的成果维护好,真正让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此外,生态产业体系培育滞后、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足等也是摆在崇明面前的发展阻碍。”黄沈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