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判断自己发热是不是得了肺炎(总是不断量体温)

判断自己发热是不是得了肺炎(总是不断量体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压力: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介绍,每天看到各种数据增加,一些人会感到压力,心理受到一定冲击,调节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调节、借助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调节、到专业机构就诊。目前不同人群在疫情中面临不同的困惑和心理问题,是否有不同干预措施?随着心理服务需求的加大,公众有哪些渠道可以获得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介绍,随着疫情的发展,公众亟需心理疏导和积极情绪应对。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内容涵盖普通公众、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以及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干预策略。此外,专家还研究讨论提出了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的指南,这个指南指导不同群体来科学合理的进行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导,进行自我调节。为了进一步方便公众及时得到咨询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地在

判断自己发热是不是得了肺炎(总是不断量体温)(1)

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网络在线、电话热线等社会心理服务有关情况。

聚焦热点问题:

有报道提到很多治疗药物,在临床上有一些新的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此作出回应。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表示,目前,克力芝和一些中药的临床试验,相应临床信息数据正在收集。最近还有一个叫瑞德西韦的药物,多家医疗机构正在就这个药物组织开展临床试验,以及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疫情的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不断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专门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目前是试行第四版。该方案中对一般的治疗、重症治疗所使用的中药、西药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公众可以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疫情防控专题,对所有的文件、动态进行查询。

目前不同人群在疫情中面临不同的困惑和心理问题,是否有不同干预措施?随着心理服务需求的加大,公众有哪些渠道可以获得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介绍,随着疫情的发展,公众亟需心理疏导和积极情绪应对。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内容涵盖普通公众、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以及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干预策略。此外,专家还研究讨论提出了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的指南,这个指南指导不同群体来科学合理的进行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导,进行自我调节。为了进一步方便公众及时得到咨询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地在原来已经有的心理热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多部门、多方面资源的心理热线服务,比如原来分布在教育、民政、社会组织、社工组织的心理援助热线,把这些团队组织起来,并且加强热线人员的培训和督导,为公众提供规范化的心理援助服务。同时,高校有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希望高校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为疫情防控下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咨询。

疫情开始以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不断增多,得病的人担心病情严重,无法治愈,疑似病例担心自己会得病,如何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介绍,每天看到各种数据增加,一些人会感到压力,心理受到一定冲击,调节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调节、借助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调节、到专业机构就诊。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压力:

第一,认识了解危机。在经历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会经历4个阶段: 警觉期:主要表现为震惊、恐慌、不知所措,或者大脑一片空白。消极防御期:为了恢复心理平衡,控制不良情绪,个体会本能地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比如否认、退缩和回避或者高度警觉,或者漠视危险的存在,或者控制悲伤的表达。现实适应期:危机事件一段时间以后,个体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并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设法解决当前问题,焦虑情绪逐渐减轻,自信心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恢复成长期:多数人经历危机后变得更为理性,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开始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积极的应付技巧。

第二,面对压力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保持稳定状态,维持日常的生活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比如稳定居所、定时吃饭、按时休息,比如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国际心理援助准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规律生活,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信任的家人、朋友交流和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愉悦感的事情。注意要避免消极应对,不要过量饮酒、吸烟、服用药物,也不要过度工作和过多睡眠。

第三,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到医疗机构就诊。

随着很多地方延迟开工开学,有一些人还会留在家中一段时间,并且要求减少户外活动和外出,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烦燥恐慌等情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缓解?

“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不适。”陈雪峰介绍,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适应现在的情况,就很难缓解这种不适,陈雪峰将其总结为:试试五个一、拥有好情绪、提升免疫力。

“五个一”:一是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二是钻研一件事请。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三是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四是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

五是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陈雪峰强调,当自己无法调整时,应当拨打热线电话或寻求在线心理咨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

医护人员等在内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目前的心理状况是如何的?如何舒缓一线工作人员情绪?

“在当下,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比较大,心理和身体的负荷都达到了一定的极限。所以,确实应该进行合理的心身调整。”杨甫德表示,第一,工作强度都不可以持续太长时间,应该合理设置班值和工作持续时间,适当轮休,在工作之余的休息场所,能够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医务人员在休息时得到最快的、最好的放松。

第二,医务人员应该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比如心情特别压抑,可以痛痛快快的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自己好好哭一场,哭几分钟,自己哭完之后会感觉放松。打个比方,就像阴云密布的天空,只有下一场大雨才会变得晴朗是一样的。此外,在办公室或者休息场所,放个沙袋或拳击袋,做一些拳击性运动,也会得到放松和调整。当然,也可以找自己特别想聊天的人说说话,也会分散和转移注意力,起到放松效果。

第三,积极运动,比如打太极拳、举重、仰卧起坐等,一方面会提高肌体抵抗力,另一方面也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会让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在紧张的状态下即刻放松下来。第四,医务人员长时间没有回家,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亲人,一定要第一时间或者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对一个人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家人和亲人,所以不管多忙多累都需要和家人积极保持联系。一方面帮自己减压,另一方面也增加家庭和谐度。

关于普通公众如何进行心理应对,疫情发生后我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亲人朋友,他们可能是因为紧张产生一些比较焦虑的行为,比如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病毒,不断量体温,甚至失眠,或者总是关注转发负面信息,这种情况如何进行心理应对?

杨甫德提出三个调整原则,包括全面观察自己的情况,用心倾听主流的声音,保持与家人及外界的联系。杨甫德建议,一是每天适度关注疫情和了解防护知识,最好安排在每天固定时间;二是每天固定时间测量体温;三是调整生活状态,按日常生活规律生活,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规律;四是找到信赖的家人、朋友聊天,通过微信电话、网络联系。五是放松训练。如果感到不能放松做一做深呼吸、跟着音乐活动身体、做一些平时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保持身体健康,利用这次待在家中的空闲时间做自己原来没时间做的事情:如读本小说、追部好剧等;六是如果发现自己发热应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报 记者杨金伟

编辑:张丹

审核:陈会扬 闫龑 曹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