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志愿者上岗(冬奥志愿家庭和)
北京冬奥志愿者上岗(冬奥志愿家庭和)“双奥”志愿 梦想成真马菡和马珣睿在冬奥广场参与志愿服务马成朋是一名来京务工人员,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达11550小时。他曾作为城市志愿者参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并带动全家一同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双奥”志愿者。马成朋和胡爱香引导游客预约进入冬奥广场从“奥运宝宝”到新一代志愿者,志愿精神在家庭中传承、延续。儿子马珣睿在2008年出生,14岁的他加入冬奥志愿服务队伍中,在服务站点引导游客出行,并广泛宣传冬奥知识。女儿马菡也积极参加冬奥城市志愿服务,在服务站点帮助游客预约、合影、测温等。马菡坦言,自己做志愿服务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在父亲的带领下,逐渐喜欢上了志愿服务工作。这个冬奥志愿家庭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的善意与温暖。
北京冬奥会期间,在东城的街头巷尾,“志愿蓝”的身影随处可见。冬奥城市志愿者们服务游人、守护冬奥,为东城增添靓丽的志愿色彩,温馨感动的志愿故事也在时刻上演着。
全家齐上阵 志愿同参与
在东城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成员单位——京徽志愿服务总队中,有一个“首都最美志愿家庭”,父亲马成朋、母亲胡爱香、女儿马菡、儿子马珣睿都是冬奥城市志愿者,父亲马成朋还是2008年的奥运城市志愿者,他们在北京站、地坛、前门等志愿服务站点热情服务、无私奉献。“曾经我遇到困难,受到了帮助。如今我穿上‘志愿蓝’,成为一名志愿者,也去帮助更多的人。”父亲马成朋道出自己做志愿者的原因。
冬奥志愿家庭:马成朋、马菡、胡爱香、马珣睿
马成朋是一名来京务工人员,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达11550小时。他曾作为城市志愿者参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并带动全家一同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双奥”志愿者。
马成朋和胡爱香引导游客预约进入冬奥广场
从“奥运宝宝”到新一代志愿者,志愿精神在家庭中传承、延续。儿子马珣睿在2008年出生,14岁的他加入冬奥志愿服务队伍中,在服务站点引导游客出行,并广泛宣传冬奥知识。女儿马菡也积极参加冬奥城市志愿服务,在服务站点帮助游客预约、合影、测温等。马菡坦言,自己做志愿服务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在父亲的带领下,逐渐喜欢上了志愿服务工作。这个冬奥志愿家庭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的善意与温暖。
马菡和马珣睿在冬奥广场参与志愿服务
“双奥”志愿 梦想成真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那时还在读初中的王兴默默在心里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要去北京上大学,要近距离参与奥运。2008年8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读的他如愿以偿,成为北京奥运会赛会场馆志愿者。这次经历让他深刻领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2008年,王兴在北京奥运会赛场参与志愿服务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他梦想着再次成为奥运会志愿者。后来由于工作原因,王兴未能像2008年一样成为赛会志愿者、近距离体验冬奥会氛围,但成为前门商业街志愿服务站的城市志愿者还是圆了他“双奥”志愿者的梦想。
王兴在前门步行街为游客介绍冬奥场馆
在前门商业街志愿服务站,王兴热情服务,为游客讲解冬奥知识、介绍冬奥场馆,帮助游客与吉祥物合影。服务间隙,他展示出自己的“双奥”志愿者证件,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
王兴展示自己的“双奥”志愿者证件
这样的“双奥”志愿者,东城还有很多。2008年,尹珺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期间,作为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者为中外游客提供导游服务,2022年又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城市站点王府井步行街志愿服务;在出版社工作的王超男曾在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蓝立方”王府井东堂站点的城市运行志愿服务,并在2022年积极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城市志愿服务;国企职工刘一兵在2008年参加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城市志愿服务,也在2022年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东直门交通枢纽城市志愿者服务;李云峰在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驾驶员志愿服务中获评“中央企业系统北京奥运会金牌驾驶员志愿者标兵”,2022年又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站指路队城市志愿服务。
东城许许多多的城市志愿者
见证了“双奥”的非凡盛会
带动身边人加入志愿群体
诠释志愿精神 擦亮奉献底色
为东城“志愿蓝”增添更多精彩与期待
来源:东城小伙伴儿
编辑:赵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