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吃饭时倒在饭碗上睡觉(萌娃边吃饭边犯困)
萌娃吃饭时倒在饭碗上睡觉(萌娃边吃饭边犯困)和瞌睡虫整整斗争了好几分钟,在完成了一个后仰的大动作之后,宝宝昏昏沉沉的脑袋也仿佛被晃醒了,一直要粘合在一起的眼皮终于睁开,身体各种感知能力也重新回到身上。而小宝宝还动用仅存的意志力想要睁开眼睛,最后呈现出来的就画面却是如此搞笑。只有嘴角的饭粒还在证明小宝宝心中本想坚持进行的活动是吃午饭。只见孩子抱着自己的小饭盆,嘴里本来正在好好地嚼着饭,但是虽然嘴巴还在咀嚼着,但是大脑已经即将陷入昏睡状态。老师甚至调皮地让其他小朋友不要打扰他,看看孩子到底会做出如何表现。宝宝显然没有意识到旁边老师的小动作,他的听力和视力都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吃饭的过程也不再继续,把孩子困得抱着饭碗打瞌睡。他的小脑袋一会儿向前低,一会儿向后仰,整个人已然陷入“待机状态”,上眼皮和下眼皮就像有磁力一般往一块儿吸。
基本上每个上过学的人都有在上课的时候打瞌睡的经历,毕竟枯燥无味的课堂,实在是太让人想“闭目养神”了。
不过如果宝宝在上幼儿园时,还没有接触到高难度的课本和听不懂的外语,就控制不住想睡觉,那是不是会让妈妈尤为担忧呢?
有一位老师在午饭时间,拍下了自己小班上一位小朋友犯困的窘态。
老师本来在监督每个小朋友要认真吃饭,却突然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前仰后合,在一众埋头苦吃的小朋友中特别突兀。老师也没有惊动他,而是悄悄拿出手机,打算录下小宝宝的“犯困现场”。
只见孩子抱着自己的小饭盆,嘴里本来正在好好地嚼着饭,但是虽然嘴巴还在咀嚼着,但是大脑已经即将陷入昏睡状态。老师甚至调皮地让其他小朋友不要打扰他,看看孩子到底会做出如何表现。
宝宝显然没有意识到旁边老师的小动作,他的听力和视力都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吃饭的过程也不再继续,把孩子困得抱着饭碗打瞌睡。
他的小脑袋一会儿向前低,一会儿向后仰,整个人已然陷入“待机状态”,上眼皮和下眼皮就像有磁力一般往一块儿吸。
而小宝宝还动用仅存的意志力想要睁开眼睛,最后呈现出来的就画面却是如此搞笑。只有嘴角的饭粒还在证明小宝宝心中本想坚持进行的活动是吃午饭。
和瞌睡虫整整斗争了好几分钟,在完成了一个后仰的大动作之后,宝宝昏昏沉沉的脑袋也仿佛被晃醒了,一直要粘合在一起的眼皮终于睁开,身体各种感知能力也重新回到身上。
看着旁边拿着手机笑个不停的老师,小宝宝显然还没有缓过神来,天真无邪的大眼睛一会看看老师,一会看看同学,似乎在向我们提出人生三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
宝宝逗趣的表情热销一众网友,纷纷表示自家孩子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甚至有人说这不就是上课时的我吗?
不过大家也不必为宝宝担心,在帮助小宝宝吃过午饭之后,老师就尽快安排他去睡午觉了。细心的老师还不忘记与家长沟通,宝宝今天怎么会如此困倦。
妈妈看到这段视频后也是笑得前仰后合,和老师解释可能是因为早上吃了感冒药,孩子睡意才会如此明显,以至于连最喜欢的吃饭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了。
想必许多家长都曾经历过,自家宝宝在做着其他活动的时候突然困意来袭的情况,要么手里握着食物就昏昏欲睡,要么正在站着或坐着,眼睛就控制不住要合上了。
家长为此疑虑,是不是宝宝的身体出了问题才会这样?其实按照孩子正常的发育过程来看,幼龄儿童对睡眠的需求较大非常正常。
婴儿出生之后对睡眠的需求呈现递减趋势,刚出生时,每天白天需要睡3至4次,每次大概2至3个小时,之后小睡次数逐渐减少,睡眠时长也逐渐减短,但儿童对睡眠的需求始终大于成年人。
随着宝宝对大动作的掌握,肢体变得活跃,大脑也很容易兴奋,在白天进入睡眠状态虽然不太容易,但其实此时适当的小睡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孩子大脑休息和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通常在孩子2至3岁,仍要保持日间小睡1至2次,每次1至3个小时,幼儿园也通常会安排孩子们进行时长为1至2个小时的午睡,以此缓解体力,保持充足的精力来维持下午的活动。
而对于身体不舒服或是服用了药物的孩子,感到特别困倦也是正常情况,如果宝宝生病了,或是正在服药,一定要和幼儿园老师及时说明情况,以便老师给予更多关注。
毕竟像孩子这样含着饭就昏昏欲睡的状态,虽然看着很有趣,但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宝宝在昏睡状态下,已经无法做出正常的咀嚼和吞咽动作,很可能被饭粒呛到。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一旦发现宝宝十分困倦,出现了像画面中小宝宝这种身体不受控制的行为,影响了正常活动,都要及时让宝宝停下手里的动作,清空口腔中的食物尽快哄睡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孩子小时候贪睡并不意味着长大以后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走神、困倦,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从小保持充足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固定生物钟,才能帮助宝宝尽快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