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和冯玉祥哪个坏(冯玉祥被围攻四面楚歌)
吴佩孚和冯玉祥哪个坏(冯玉祥被围攻四面楚歌)面对几大巨头的围攻,在北京的冯玉祥焦虑到失眠,他想和苏俄求援,但苏俄这个时候的重心已经准备放在吴佩孚身上,也开始扶持那个刚刚成立的新政权。结果那边和奉系打的正欢的孙传芳马上就和张作霖握手言和,这边的吴佩孚也带兵北上准备清理门户,形成这样的局面正是冯玉祥亲手点燃了张作霖的怒火。冯玉祥忽悠李景林和郭松龄二人去反张作霖,让东北陷入内斗,自己在背后乘机扩大地盘,李景林本来直隶的地盘都被冯玉祥抢走了,他一怒之下就选择了和张宗昌合作成立直鲁联军。郭松龄也没有起到冯玉祥想要的作用,反而给日本人送了一波助攻,也彻底的激怒了张作霖,要和冯玉祥不死不休,怒发冲冠的张作霖马上派人去联络孙传芳和吴佩孚。日本人这次也准备帮人帮到底,为了让孙传芳和吴佩孚能够站在张作霖这一边,日本给二人许诺了金银财宝和武器弹药,张作霖也表达了诚意,愿意把关内让给二人。
在1925年后半年,冯玉祥的势力达到了人生巅峰,地盘横跨北方,军队人数多达四十多万,成为了睥睨天下傲视群雄的大军阀,但这样的荣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急转直下。
随着郭松龄的战败,张作霖又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很快恢复了元气,兵锋直指关内的冯玉祥,而和奉系打得火热的孙传芳也停手了,冯玉祥的前盟友李景林也和奉系张宗昌形成了直鲁联军。
此时的冯玉祥已经成了被围攻的局面,四面楚歌,凭借他的四十万国民军根本抵挡不了各方的围殴,无奈之下他想起了曾经的老上司吴佩孚,写信表示愿意归顺,愿意痛改前非做一个好下属,结果吴佩孚很霸气的回应了两个字,有何深意?
冯玉祥一定很困惑,这才做了几天的北境之王,还没开始考虑怎么享受,就得开始考虑退路,这一切都得从他联合李景林和郭松龄开始说起。
冯玉祥忽悠李景林和郭松龄二人去反张作霖,让东北陷入内斗,自己在背后乘机扩大地盘,李景林本来直隶的地盘都被冯玉祥抢走了,他一怒之下就选择了和张宗昌合作成立直鲁联军。
郭松龄也没有起到冯玉祥想要的作用,反而给日本人送了一波助攻,也彻底的激怒了张作霖,要和冯玉祥不死不休,怒发冲冠的张作霖马上派人去联络孙传芳和吴佩孚。
日本人这次也准备帮人帮到底,为了让孙传芳和吴佩孚能够站在张作霖这一边,日本给二人许诺了金银财宝和武器弹药,张作霖也表达了诚意,愿意把关内让给二人。
结果那边和奉系打的正欢的孙传芳马上就和张作霖握手言和,这边的吴佩孚也带兵北上准备清理门户,形成这样的局面正是冯玉祥亲手点燃了张作霖的怒火。
面对几大巨头的围攻,在北京的冯玉祥焦虑到失眠,他想和苏俄求援,但苏俄这个时候的重心已经准备放在吴佩孚身上,也开始扶持那个刚刚成立的新政权。
在苏俄这边没有得到想要的支援,他又想起了吴佩孚的仁慈和儒雅,觉得他的这个老上司可能会原谅他,他拿出他背叛吴佩孚以后,吴佩孚给他写的那份信,吴佩孚那个时候没有骂他一个字。
这让他更加坚信吴佩孚一定会救他,所以他也写了一封愿意重新归顺的信,委托二人的一个老朋友带去给吴佩孚,结果吴佩孚看了以后,说了两个字“缴械”,让冯玉祥吓的彻底死了心。
其实吴佩孚用这两个字回应,是有两分的试探,五分的戏谑和三分的谋划。
第一,两分的试探。远有冯玉祥背叛吴佩孚,近有冯玉祥侵吞盟友的地盘,吴佩孚实在是被冯玉祥层出不穷的无下限手段吓着了,而且这次冯玉祥的归顺明显是走投无路下的无奈之策。
为了防止再次被冯玉祥伤害到,吴佩孚就要看看他归顺的诚心有多少,如果不愿意缴械,只是名义上的归顺,那吴佩孚宁可不要。
第二,五分的戏谑。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作为曾经的最强者,被世人公称的儒将,吴佩孚是一个彻底的儒家军阀,所以报仇也不会撕破脸骂大街。
但冯玉祥背叛过他 ,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当冯玉祥求上门的时候,就给了吴佩孚报仇的机会。对于一个军阀来说,枪就是他的命,要他缴械相当于把身家性命都交给吴佩孚,任他摆布
还有什么这样的报仇更让冯玉祥害怕的吗?毕竟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惧,他不知道缴械以后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命运,而吴佩孚也正是抓住这点,来满足自己内心报仇的快感。
第三,三分的谋划。说到底,吴佩孚也是有意想接受冯玉祥的这股势力,在乱世中有枪有兵才有立身之本,否则就直接把信撕了直接开打,根本不会见他。
但要接受冯玉祥的投降,就要拔掉他的爪牙,慢慢的消化,如果不缴械的话,那吴佩孚就是收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但如果处理妥当,这颗炸弹就会为自己所用,炸掉所有的对手。
综上,当冯玉祥被围攻四面楚歌之时,无奈之下愿归顺吴佩孚,吴佩孚回应两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冯玉祥一看吴佩孚不好骗了,就来了一招丢车保帅,金蝉脱壳,把国民军扔给了部下,自己通电全国下野了。那被他抛弃的国民军又会有怎么的命运呢?
欢迎关注青木新史观,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