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抗洪救援的泪目瞬间(抗洪现场紧急撤离)

抗洪救援的泪目瞬间(抗洪现场紧急撤离)奶粉和纸尿裤目前,龙汪莲家乡的大部分中小学早已停课,成为受灾民众的临时安置点。课本拿着课本的女孩。蒋六乔摄月初,因菜子湖水位上涨太快,朝阳圩漫破,安庆市宜秀区洪桂老屋等村民组800多生活在地势较高地区的村民被水围困,等待救援。11日,龙汪莲的父母把女儿送上了救援船。“开学我就高三了,家里还没能转移,我要先坐船出来,去学习……”小姑娘眼里噙着泪。

抗洪救援的泪目瞬间(抗洪现场紧急撤离)(1)

大洪水正威胁着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受灾最重的省份之一安徽,近10万间房屋被损坏,80余万人被迫紧急转移,他们只能携带少量财物离家……

抗洪救援的泪目瞬间(抗洪现场紧急撤离)(2)

枞阳县一安置点的受灾群众。苑苏文摄

作者:苑苏文、朱青、陈尚营

穿上救生衣,坐在救生艇上,龙汪莲担忧地看向被水围困的家,手中紧握着物理课本和一支笔。

课本

抗洪救援的泪目瞬间(抗洪现场紧急撤离)(3)

拿着课本的女孩。蒋六乔摄

月初,因菜子湖水位上涨太快,朝阳圩漫破,安庆市宜秀区洪桂老屋等村民组800多生活在地势较高地区的村民被水围困,等待救援。11日,龙汪莲的父母把女儿送上了救援船。“开学我就高三了,家里还没能转移,我要先坐船出来,去学习……”小姑娘眼里噙着泪。

目前,龙汪莲家乡的大部分中小学早已停课,成为受灾民众的临时安置点。

奶粉和纸尿裤

抗洪救援的泪目瞬间(抗洪现场紧急撤离)(4)

芜湖市一安置点内的孩子。苑苏文摄

持续降水让太湖县花亭湖水库水位超过历史新高,为了防止堤堰溃塌,水库决定开闸泄洪。泄洪后下游水位上涨,沿岸居民面临洪水威胁,吕华节一家和数千居民被通知转移。

3日中午接到村里的撤离通知时,60岁的吕华节家里三层小楼的一楼已经进了20公分的水,一家六口立刻手忙脚乱地收拾贴身衣物,之后他又冲进卧室,为刚满一岁的小孙女拿上了奶粉和纸尿裤。

“不能让孩子受罪,”在河镇初中安置点,头发花白的吕华节摇着蒲扇说,不远处,小孙女在母亲怀里睡得正香。如今家里的房屋已被洪水“攻占”,所幸他们把小轿车开了出来。

麻将桌

抗洪救援的泪目瞬间(抗洪现场紧急撤离)(5)

枞阳县消防大队正在救援村民。枞阳县消防大队供图

眼看着大水漫到了家门口,肥西县刘河乡的王金木和儿子赶紧把电动麻将桌搬起来,叠到饭桌上。

“电动的一泡水就完了,什么都能淹可麻将桌不能淹。”回忆起几天前的“紧急救援”,目前借住在亲戚家的王金木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打麻将是村民生活中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什么都没带就逃命出来了”

然而很多时候,面对洪水的突然袭击,人们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的财物。

“什么都没带就逃命出来了。”在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中心小学灾民安置点,西七圩仓溪村转移村民戴文强指着自己的一身衣服:“看,穿着裤衩、拖鞋,就这样跑出来了。”西七圩4日凌晨溃破,附近几个村的居民被从睡梦中叫醒,紧急转移。

不过,安置点为戴文强准备了棉被和席子,还准备了毛巾、牙刷、拖鞋等用品,他每天的餐食是方便面、小面包和矿泉水。安置点的教室里,摆放着爱心企业捐赠的液晶电视。安置点医疗站,备有应对心脏病、高血压的药物,为一些在撤离时没有带足药品的老人和慢性病人一解燃眉之急。

十几只鸡

抗洪救援的泪目瞬间(抗洪现场紧急撤离)(6)

枞阳县消防大队正在救援一名老人。枞阳县消防大队供图

在湖河勾连的枞阳县,118座水库全部溢洪,漫破或溃破圩口111个,受灾人口超36万人。刚发生险情,铜陵市枞阳县消防大队教导员袁宣涛和队友就立刻深入交通、基础设施不发达的农村地带,转移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村民近三百人。

到了现场他发现,村子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而劝说留守或独居的老年人尽快离开家里十分困难。

“有位老人甚至要把烧好的一碗鸡肉带走。”他的语气中透着无奈。老人们对财产十分执着,大多数人虽被告知“安置点有吃有喝”,仍执意要带着家里的被褥和粮食,“还有一对老夫妇,硬是钻到鸡笼里把十几只鸡装到麻袋里带走,不让拿就不走。”他说,等到所有人都撤完了,看到老夫妇还在坚持,他们就只好把鸡带了出来。

拐杖

抗洪救援的泪目瞬间(抗洪现场紧急撤离)(7)

枞阳县消防大队解救出的拐杖男子。枞阳县消防大队供图

袁宣涛对老人们的举动其实是理解的,“子女在外地,没有亲人陪着,肯定会缺乏安全感。”他清楚地记得,营救一位97岁的瘫痪老人时,他的队友把这位老人从床上抱起,送到船上,一直对老人进行安慰,直到上岸。

营救过程中,袁宣涛留意到了各式各样的拐杖。“有个大姐坚持要拿一个巨大的不锈钢焊的铁架子,说是给腿有残疾的妈扶着走路的。”还有一些残疾人带的拐、老年人带的手杖都让他印象很深。

扁担挑着蔬菜

抗洪救援的泪目瞬间(抗洪现场紧急撤离)(8)

撤离时挑的蔬菜。朱青摄

洪水终会退去,生活还要继续。记者在位于铜陵市区西南长江里的和悦洲看到,许多人家在撤离时用扁担挑着蔬菜。和悦洲居民以种菜、卖菜为生,如今,一些抢救出来的蔬菜已经出现在了当地大通区的市场里。

洪水来袭,人们撤离时带的行囊各有不同。救灾人员说,情况特别紧急的,受灾群众基本上什么都来不及带,“保命要紧”,赶快撤;有组织地统一转移的,一般都会携带细软、衣服、被褥和粮食;而在一些受灾不严重的城镇楼房高层,水通常淹不到,很多居民就只是拖个行李箱,把门锁好离开,像出门旅行那样,过一阵子就回家了。

猜您喜欢: